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石油资源国有化造就“新七姐妹”石油公司
如今,“老七姐妹”只剩其四,包括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雪佛龙公司以及欧洲的英国BP公司和英荷壳牌公司,加在一起只控制全球3%的储量及10%的生产量,只靠主导金融计价、垂直整合及多样化产品来维持利润。这些公司以往呼风唤雨的能力大大被削减,而使之弱化的力量则多来源于由国家支持的国有石油公司。
新世纪取代“老七姐妹”的“新七姐妹”是一群由新兴市场所带领的石油新贵。《金融时报》和石油专家所研拟出的新七姐妹,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Aramco)、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清一色都是由国家主导经营的企业,这些国家石油公司靠国际化浪潮催生,靠国有化推动迅速崛起,目前控制着世界三分之一的油气产量和剩余可采储量。
国家石油公司崛起的主要标志是控制资源。石油资源越来越政治化。石油不仅是商品,更是战略物资。国家石油公司借助政府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对资源的控制力度,转而成为国际石油勘探开发的中坚力量。
石油国有化使跨国石油公司的根基发生了动摇,20世纪70年代前期主要产油国的国有化,使跨国石油公司失去了做为依靠的殖民主义性质的石油租借地制度,丧失了在发展中国家的几乎全部资源。
国家石油公司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第一批国家石油公司出现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不是在拥有丰富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因为那时它们还处于被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而是在发达国家和已经独立的欠发达国家,如阿根廷、###、意大利。墨西哥1938年实现石油工业国有化,没收外资石油资产,成立国家石油公司。至于前苏联,则创立了国家统一管理的、完全国家所有的石油工业。
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家石油公司是阿根廷的YPF,那是20世纪20年代。70年代是国家石油公司大量成立的时期。一是以欧佩克为代表的生产/出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在赢得了政治独立后,经过艰苦斗争,为取得经济独立,保障石油权益而实施石油工业国有化,把从跨国石油公司“赎买”来的资产交给国家石油公司,如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阿尔及利亚的Sonatrach等。二是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相当的石油资源,为了保障国家的石油权益,成立国家石油公司,如英国的Bnoc、挪威的Statoil、加拿大的PetroCanada。三是油价的上升迫使一些无油、缺油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国家石油公司,以保障石油供给,如锡兰石油公司。
二、俄罗斯的石油工业版图(3)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欧一些国家相继成立国家石油公司。不过,它们中的大多数不久就私有化了。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分解为15家石油公司,不久都变成了私营企业,只有俄罗斯石油公司保持国有。俄罗斯天然气工业保持了完整,过半资产私有化了,但政府保留了40%的股权、控制权。
90年代以来,有一批国家(国有)石油公司非常活跃,发展得很快。巴西的Petrobras和马来西亚的Petronas,在国内积极同外国公司合作,在国外积极参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国内快速壮大。中国的三家国有石油公司都在积极向国外扩展,进展很大。它们不仅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的行列,在世界石油50强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等国政府在石油天然气领域推行新政策,所有与外国公司合作的勘探、开发项目,外国公司必须与本国国家石油公司合营,而且由国家公司掌握多数股权(51%以上),称为“国有化”。
近30年来,国家石油公司,特别是主要产油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得到了强势的发展。首先,它们巩固和加强了在上游的优势。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吸引外资的政策,采用产品分成制度,让外国公司搞风险勘探,一旦找到了油田再共同开发,外国公司拿小头,国家公司拿大头。有些国家采取合营方式,外国石油公司来,同国家公司搞合营,国家公司有控制权。少数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油田不开放,国家石油公司自己干勘探和开发。大多数产油国的国家公司所拥有的可采储量和原油产量都稳步增加。在《PIW》2006年世界50家最大石油公司中,石油储量最大的前10家全部是国家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控制的储量占这50家储量总和的91%。在原油产量上,国家石油公司的总产量占这50强产量总和的69%,前5名全是国家石油公司。天然气方面,储量最多的前10家都是国家石油公司,但产量最多的前10家中,国家石油公司只占一半,除了俄天然气公司遥遥领先外,第二、三、五、十名已经是跨国石油公司了。
近些年,一些本国石油生产不足的国家,支持国家石油公司走出去,参与别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这方面,最活跃的是马来西亚、巴西、印度的国家石油公司和中国的三家国有石油公司。它们既有相当大的财力,又有相当强的技术实力,在发展中国家油气项目招标时,往往能够击败跨国石油公司。
与此同时,它们在努力加强炼油和产品的销售,因为这些是国家石油公司的先天不足。从前,跨国石油公司把采出的原油运到发达国家去,在那里建炼油厂,炼出的石油产品就近在市场上销售。发展中的产油国家实现石油工业国有化的时候,它们拿到的几乎只有油气田和管道,没有炼油厂(即便有,也是规模很小的,只能生产自用油),没有庞大的销售体系,至多只在国内市场有销售系统。70年代后期以来,它们新建、扩建了在本国的炼油厂,夺回了本国油品市场的控制权。有几家实力雄厚的,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委内瑞拉等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到欧、美、日大市场上去,运用手中巨额的石油美元,收购发达国家的中、小石油公司,收购现成的炼油厂和加油站,投资别的国家的炼油厂。按2006年50强的排序,在原油加工这个向来是跨国石油公司一统天下的领域里,前10名里已经闯入4家国家石油公司。它们是: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第三)、中国石化(第四)、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在油品销售方面,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巴西的Petrobras和中国石化四家升入了前10位。
二、俄罗斯的石油工业版图(4)
就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而言,国家石油公司在销售额、资产总额和净收入(利润)方面也越来越壮大。同样根据2006年排列的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第五)、中国石化、墨西哥的Pemex进入了销售额前10名,中国石油(第四)、俄罗斯天然气公司、马来西亚的Petronas进入了净收入的前10名,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第四)、墨西哥Pemex、中国石油进入了资产总额前10名。一批实力雄厚的国家石油公司在大刀阔斧地参与国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参与国外的石油炼制和销售。它们正在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一体化的国家石油公司。
在“新七姐妹”中,拉美国家的石油公司表现尤为突出。以委内瑞拉为代表,其跟从者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家纷纷实践着既资源又政治的全新石油资源策略,将石油做为国家的资源武器,成就了国有大型石油公司也保证了自身做为资源国家的利益。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成立于1975年8月30日,是委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整个拉丁美洲最大的企业。目前,PDVSA已完全取代西方大公司,独立操作委内瑞拉石油工业上、下游业务及贸易,成为在世界石油领域颇具影响的优秀企业。
委石油在美国的业务是其整个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美国全资拥有的子公司CITGO石油公司就像查韦斯在美国石油市场楔入的一颗钉子,成为委内瑞拉石油出口到美国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也是委内瑞拉石油产品在美国的重要销售网络。
CITGO在全美国拥有6座炼油厂,59座油库和13800个加油站,储油能力2400万桶,其在炼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