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知道怎么应对。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应对突发事件就找不到头绪,手忙脚乱。
学生:总理,我主攻西方政治思想史,同时我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尤其是先秦的政治思想,如孔子、孟子比较感兴趣。我觉得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也很重要,我在研究西方思想史时又看了诸子百家,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借鉴别人,对两种不同思想进行比较,还是有用处的。
温家宝:诸子百家时期算是奴隶制吧,公元前536年中国已经有了〃铸刑书〃〔6〕,当时的刑法已经铸鼎〔7〕了,就是说法律要明示,要让每一个人知道。西方的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年,就是〃十二表法〃〔8〕。
学生:柏拉图〔9〕时就注重法律了,到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罗马时比较兴盛。不过当时私法比较多。总理说的〃十二表法〃就是留传下来的最早的古罗马成文法典。
第6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温家宝:我们说,古代的也好,西方的也好,优秀的部分借鉴过来对研究中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很有意义。
学生: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一些基本原理可以作为现代法治的基础。
温家宝:为什么先秦那段历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呢?那时思想比较解放,出了诸子百家,允许百家争鸣,因此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我一直在思考,先秦时期社会虽然是很混乱的,但思想是很活跃的。这是一段很重要的历史。
学生:我平时也看一些孟子的东西,如他的民本思想。
温家宝: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实际上也是当时的法学思想,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启蒙思想。
学生:总理对我们学校有什么印象?
温家宝:我刚才说过这是一所非常重要的学校。一个国家如果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的话,就必须重视法律人才的培养,从这点上说它怎么重要都不过分。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法律人才的培养。我们这方面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太缺乏了,所以
你们学法律应该感到骄傲。
学生:总理对我们学法律的学生有什么希望和要求?
温家宝:我刚才讲了很多了。你说我对你们有什么要求,其实就两点:第一,要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高度责任感。因为你知道,你立这部法律,能影响整个国家、社会和人民。第二,要有高尚的人格。法的核心就是公正公平,这要靠人公正执法,如果不具备
这种思想境界,你就做不到公正和公平。从这点来讲,对学法律的学生不只业务水平要求高,思想品德也要求高。
学生:对!法律人必须有这样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我们的校训也说明了这一点。〃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把德放在第一位。
温家宝:厚德,明法。其实厚德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明道。前面我已讲了,就是不仅要明法,还得明道,具有高尚的道德。懂得真理,懂得法律,懂得道德。道德是明法和守法的基础。它更崇高,也更有力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009年9月4日)
一
老师们好!今天上午,我在三十五中初二(5)班听了5堂课,中午和同学们一起吃了饭。下午和老师们座谈,听取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来了。在教师节前夕,我用整整一个上午听5堂课。一方面,用这种方式表示对老师们的尊重;另一方面,想深入地了解一些教学的真实情况。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我首先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今天主要是听老师们的发言。为了使会议开得活泼一些,在大家发言之前,我想对上午的5堂课做个点评,互相切磋。如果说得不对,请你们批评。
第7节:
第一堂听的是数学课。这堂数学课主要是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老师讲清了概念,这非常重要,基础课必须给学生以清楚的概念。她还讲了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条件,以及两边一角全等的几种情况。老师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用的是启发式教学,也就是启发同学们来回答。老师在问到学生如何丈量夹角的度数时,同学们回答了好几种,比如用量角器、圆规、尺子。我觉得这堂课贯穿着不仅要使学生懂得知识,还要学会应用的理念。最后老师提出两边夹一角的判定方案,也就是SAS判定方案,并且举出两个实例让学生思考:一是做一个对称的风筝,这个对称的风筝实际上是两边夹一角的全等三角形;二是一个水坑要测量中间距离,水坑进不去,是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边相等,用这个概念通过全等三角形把这个边引出来。这两个例子都是联系实际教学生解决问题。所以这堂数学课概念清楚、启发教育、教会工具、联系实际,说明我们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改进。总的看这堂课是讲得好的,但是我也提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我觉得40分钟的课的包容量还可以大一点,就是说,一堂课只教会学生三角形全等判定,内容显得单薄了一些,还可以再增加一点内容。。buuyu。
第二堂听的是语文课。老师讲的是《芦花荡》〔1〕。在座的可能有不少老师讲过,我过去也读过,但今天和学生们一起读,觉得别有一番新意。缺点是开始没把作者的简要情况给同学们介绍。既然是讲《芦花荡》,作者又是孙犁〔2〕,是中国现当代的著名作家,他曾经写过什么著作,有过什么主要经历,我觉得有必要给学生讲讲。但是老师没有讲,也许是上堂课已经讲过或下堂课要讲。孙犁是河北安平人,他长期在白洋淀一带生活,1937年参加抗日,所以他才能写出像《芦花荡》和《荷花淀》〔3〕这样的文章。讲作者的经历是为了让
学生知道作品源于生活。孙犁于1937年冬参加抗日工作以后,到过延安,然后陆续发表了反映冀中特别是白洋淀地区的优秀短篇小说,其中像《荷花淀》《芦花荡》都受到好评。但我紧接着就有一个惊喜,这是我过去上学时没有过的,就是老师让学生用4分钟的时间把
3300字的文章默读完,我觉得这是对学生速读的训练,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不仅要求学生专心,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常讲人要多读一点书,有些书是要精读的,也就是说不止读一遍,而要两遍、三遍、四遍、五遍地经常读。但有些书是可以快速翻
阅的。默读是我听语文课第一次见到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有时间要求的。我发现学生们大多数都读完了,或许他们事先有预习,或许他们真有这个能力。紧接着老师又叫学生概括主要故事情节,这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我以为非常重要。3300字的文章要把它概括成为三句话:护送女孩,大菱受伤,痛打鬼子。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要抓住文章的核心,这不容易。我上学时最大的收获在于逻辑思维训练,至今受益不浅。这种方法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紧接着老师又要求学生通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懂得写人和写事,这里既贯穿着认知,又贯穿着思考和提升。老师特别重视人物的描写,因为孙犁这篇文章用非常质朴的语言写了一个性格鲜明的抗日老人,其中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四个字———自尊自信,这是他人格的魅力。因为他能够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出镇定,当他认为这件事情做得不好时又十分懊丧。语文教师还让学生进行了朗诵。我以为语文教学朗诵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口才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我们引申开来,由逻辑思维到渊博的知识到一种声情并茂的朗诵,就是一次很好的演讲,需要从小锻炼。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到课文的高潮时,她讲这位老人智勇双全、爱憎分明、老当益壮,点出老人的爱国情怀,然后概括出老人最大的特点是抗战英雄,人民抗战必胜,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讲到这堂课的中心思想是要热爱祖国。
第8节:
这样,就把课文的内容升华了。第三堂听的是走进研究性学习课。这是我从来没听过的课。
听了课我懂了,其实是开阔学生的思维,用我们可以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情来深究科学的原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这堂课老师讲的是〃教室〃,就是讲要建好的教室应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