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这现代版的“雾都孤儿”的故事,也正是杨斌对自己公众形象的刻意塑造。不妨引用一下10月25日那天杨斌向记者提供的题为《赤子情怀——记沈阳荷兰村创造人杨斌》的那篇文章的开头一段——
1987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告别了祖国,告别了故乡,从中国的南京来到了欧洲大陆的荷兰,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他叫杨斌,生于1963年。按照古老的中国民俗,他属兔,以草为食。在此之前,他也许不知道,其实荷兰是一个以花鸟闻名于世的国度,而他自己,也将与花鸟为伴,开始其毕生的努力。。。。。。
但是,有阳光就有阴影。随着杨斌的成名,随着大众对杨斌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光环渐渐褪去,阴影欲盖弥彰。
对人物的置疑首先从其经历开始。而对人物的置疑自然会推演到对其商业诚信的置疑。这样的置疑是致命性的打击,难怪杨斌后来在“出事”之后曾经对人说:“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被《福布斯》选上。”
2002年1月3日,也就是杨斌成为“中国第二富豪”之后的不足3个月的时间内,国际著名的财经传媒机构道琼斯属下的《远东经济评论》杂志,就发表了关于他的封面文章,题目是:《YANG BIN…THE PERILS OF FLOWER POWER》(《杨斌——花卉大王的冒险》,详见附文6)。
不妨也“抄袭”几句这篇文章中充满置疑的话——
中国最富有的人物之一杨斌是个充满矛盾的人,对外面来说,他是一个勤奋的兰花种植者,在中国各地建了多个温室。但是在家里,他却是一个古怪的独裁者……
在许多方面,杨斌的两面性就体现在他的生意的两面性上——一面是透明而可信的,另一面是秘密和暗藏风险的……
那么,阳光的另一面,杨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是要先搞清楚杨斌的经历吧。
记者曾经先后获得过两份杨斌的简历。一份是2001年10月25日第一次采访杨斌本人时,杨斌亲手交给记者的他的一份简历。这显然是杨斌愿意让外人知道的他的历史;另一份是,2003年6月上旬,杨斌案开庭的前夕,记者通过内部人士获得的由沈阳市公安局作出的《起诉意见书》,其中包括了杨斌的简历。
杨斌提供给记者的《个人简历》为中英文,除了基本情况和本人简历,还包括了杨斌名下的11家公司及杨斌在这些公司的职务。该资料中杨斌的简历如下:
姓名:杨斌性别:男出生日期:1963年2月11日
婚姻状况:已婚国籍:荷兰籍出生地点:中国南京
1971—1976南京第一中心小学小学学生
1976—1981南京金陵中学中学学生
1981—1985海军第二炮兵学院本科学生
1986海军第二炮兵学院留校教书
1987至荷兰莱顿大学留学
1990创立荷兰欧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在波兰成立欧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分公司
1994成立欧亚花卉公司任董事长
从事花卉、温室、冷库等的生产和销售
成功收购吉洛夫冷库公司的股份
1995回到中国建立十几家欧亚分公司
相比之下,沈阳市公安局调查所得的杨斌的简历要更为细致和可信。抄录如下:
1971年9月—1976年7月,在南京第一中心小学读书;
1976年9月—1981年7月,在南京第十中学读书;
1982年1月—1983年8月,在海军岸舰导弹部队服役;
1983年9月—1986年7月,在海军第二炮兵学院读书;
1986年7月—1987年12月,在海军第二炮兵学院勤务连任排长;
1988年2月—1989年11月,转业到南京6902工厂,任检验科检验员; 。 想看书来
1989年11月以访友名义出国到荷兰,1996年3月18日加入荷兰国籍;
1994年6月任欧亚国际进出口贸易公司(荷兰国注册,个体企业,公司仅杨斌一人)负责人;
1998年4月至今任沈阳欧亚实业有限公司、沈阳欧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沈阳海牙大酒店有限公司、沈阳荷兰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沈阳欧亚温室有限公司、沈阳欧亚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请将两个版本的经历详细比较,找出其存在差别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杨斌所不愿意为外人道而又会对其个人的商业产生诚信影响的部分——
“杨版”的简历中,杨斌是中学毕业直接考入的军校,而“公安局版”的简历中,杨斌是先参军服役后读军校,且前者是本科后者是大专;
同时,“杨版”简历显示,他是从军校的教职上去的荷兰;而“公安局版”简历则显示,杨斌是先军校毕业当军官,然后还专业做了工厂职员,之后才去的荷兰;
“杨版”简历还告诉大家,杨斌是通过正当途径到荷兰留学,而“公安局版”则分明是“以访友的名义”才得以去到荷兰,且两者的时间不一致;
此外,杨斌创立自己的企业的时间,前者是1990年,后者则是1994年,杨斌对外界所说的“欧亚国际进出口贸易公司”,当时“公司只有仅杨斌一人”。正是这个公司,杨斌后来还将其称为注册地在荷兰莱顿市的“荷兰欧亚集团”。而在杨斌2001年10月提供给记者的另一份材料还显示,所谓的“荷兰欧亚集团”创立于1987年——如果公安局的文件是可信的,当时杨斌尚未到荷兰,怎么会创办自己的企业?
两相对比,究竟哪份简历更可信?不言自明。
问题是,杨斌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经历?根据记者在2003年6月以后了解到的信息,有长期与杨斌密切接触的人说,杨斌出国的经历其实是这样的:转业参加工作后,杨斌在南京认识了一位荷兰的姑娘,根据这位姑娘的主意,杨斌到荷兰“访友”,然后脱离旅游团留在了荷兰;此后,杨斌报读了莱顿大学的经济学专业,但是没有读完,所以,杨斌“留学”的故事是假的。
而杨斌加入荷兰国籍的经过是这样的:1989年到荷兰以后,杨斌以政治原因提出国籍申请,1996年获批。这从杨斌的亲口所言中也可以得到印证——2003年6月13日法庭审判的现场,杨斌曾经提到,“在国外我也参加过政治活动”。
由此还可以继续分析杨斌“第一桶金”来历的真实性。根据2002年以后外界披露的信息,有在荷兰认识杨斌的人说,杨斌90年代初所做的所谓“国际贸易”,其实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一个明显的对比是,但是杨斌的妻子还在荷兰申请政府的救济金,而按照荷兰的法律,隐瞒自己的收入申请救济金是违法的。
继续推理下去。既然“第一桶金”是不真实的,那么,杨斌所谓的“1994年以后回国投资”,其资金从何而来?要知道,那个来历不明的“荷兰欧亚集团”或者“荷兰欧亚国际贸易公司”,曾经与四川的“欧亚农业”()成立过合资公司,而开发建设沈阳荷兰村的主体沈阳欧亚实业有限公司,也是由这家“空壳公司”投资成立。
或许这正是杨斌要隐瞒自己经历的原因:假留学,做生意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回国投资要规避政治风险,而自己在荷兰的公司并没有多少资金甚至并不存在。
但是真相披露的后果是可怕的:假如荷兰的“第一桶金”是假的,其在国内的投资就大有问题,而之后的商业运作,其可靠性怎样向公众解释? 
                  
 附文6 杨斌:花卉大王的冒险
 YANG BIN—THE PERILS OF FLOWER POWER
(《远东经济评论》 2002年1月3日)
中国沈阳(道琼斯)——中国最富有的人物之一杨斌是一个矛盾的人。对外面来说,他是一个勤奋的兰花种植者,在中国各地建了多个温室。但是在家里,他却是一个古怪的独裁者,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北面的庄稼地上建了一个巨大的荷兰风格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和主题公园,里面有风车和室内沙滩。
杨斌的两面是截然分明的。他的兰花产业去年7月以欧亚农业控股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个看好的产业对中国饥渴的机构投资者是一个冲击。对欧亚的投资者来说,欧亚是一个外资公司,杨斌是荷兰籍,他的生意在百慕大注册,他的太太和孩子在荷兰生活。
与此相对照,在沈阳,杨斌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一个前海军军官挥舞着与高层政府官员的照片。他与当地政府官员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劳改犯都要为他挖荷兰村这个亿美元的项目的下水道,这一切都如此神秘而奇异。
考虑到这个私人的项目在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之间导致的不安,人们不禁奇怪为什么杨斌要把这两者分开。驾着一辆满是泥水的吉普车,穿行在中国北部边郡的沈阳的郊区的工地上,杨斌说“我不想让投资者知道荷兰村,他们会认为它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