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碑 一九四二-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里尔顿赴渝相谈,他竟以未奉史迪威之命为由规避不应。凡此诸端足见美国军方实无与中国真诚合作之意,君赴重庆未必能改变僵局。”]
  由此可见,中美关系确实已近破裂边缘。罗斯福为修复中美关系,于27日致电蒋介石,内云:“史迪威来电悉。特向您保证,美国及其盟国均确信中国为共同作战之重要分子,并视维护中国战区为击败敌人最切要之步骤。最近轴心国兵力在近东迅速推进,突使美国面对最危急之局势,若不立予制止,恐中印交通亦将中断,故曾搜集一切可能力量赴援,以保持我与中国战区之交通线。美国第10航空队重轰炸机赴埃及助战,乃一临时措施,一俟保卫交通之空中力量充实后,该批飞机即当调回第10航空队。至B-24轻轰炸机现在喀土穆待命,尚未决定在何战区使用;至在印之中型轰炸机与驱逐机,仍为支援贵军之用。”蒋介石看了罗斯福的这份电报后,表达了对前事既往不咎的态度。美陆军部长史汀生闻讯,面见宋子文表示甚感欣慰。6月29日,蒋介石便再召史迪威来见,面告:设立中国驻印军,任命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其副手;史迪威可回印度主持其事,筹备收复缅甸的作战。并表示中国支持史提出的收复缅甸计划,但应满足中国战区的最低需要,其主要内容是:(1)、请美国于8、9月间派3个师来印,协助中国军队收复缅甸,恢复国际通道。(2)、自8月起应保持中国战区第一线作战飞机500架。(3)、自8月起每月应保持中印空运5000吨之数量。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缅战失利 中美关系暗流汹涌(3)
蒋介石叫史迪威将这三项要求纳入他那个《收复缅甸计划》之中,送交美国军方和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审议通过。史迪威说,他认为这三项要求除飞机数量和时间限期外,其他内容同他准备向马歇尔报送的《收复缅甸计划》基本一致,他的本意是愿意向美国转达的。但是,他是向美国国旗宣过誓,坚决维护美国利益的美国军人。而且被美国派到中国来执行使命,他本人的基本地位就是维护美国利益。而这三项要求却带有最后通牒的意味,所以他不能转达。蒋介石因罗斯福27日来电而心情转好,便决定支持史迪威的收复缅甸计划,并派其赴印进行筹备,不料,史迪威竟拒提其三项要求,蒋介石犹挨闷头一棍。
  此事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27日罗斯福的来电,刚刚稍为舒解了一点蒋介石心中郁结已久的愤懑。29日史迪威竟拒绝向美国转达中国的三项要求,这使蒋介石夫妇十分不满。尤其是两天后史迪威又拒绝蒋介石要他拨两架运输机给中国航空委员会的指示,并声称:“本人负责及管理租借器材,并决定移转其所有权之时间与地点,俟所有权移转之后,委员长乃有处分此项器材管理之权。本人此种行动系以总统代表资格执行之。”史迪威此种傲慢态度不但使蒋介石立即电告宋子文,令其径向罗斯福告知其事,并嘱宋子文暂勿谈史迪威去留问题,由罗斯福自行决断。
  美军方闻此讯后,便由陆军部次长麦克莱以罗斯福名义电复史迪威表示支持。宋子文看到此电稿即面见罗斯福详陈其事。罗斯福面告宋子文说:“嗣后租借法案事,君代表蒋委员长、霍普金斯(Harry
  L?Hopkins)代表我,在华盛顿共同商定,这样史迪威事实上就只是专任参谋长而已。如委员长仍以为未妥,我当更换之;俟霍普金斯和马歇尔返美时再定。”
  由此可见罗斯福实无利用其军事代表(史迪威)控制援华物资之用心,事情完全是出自美国军方、特别是马歇尔为了支持史迪威,便利用其手中职权变更罗斯福对华政策主旨所采取的手段[笔者注:这当中也含有史迪威本人及其身边的军事、政治顾问们的主意,我曾多次亲自听到过他们对此事的议论]。只要美国军方不改变其对华态度,纵使更换了史迪威,另派美国别的将军来取代史迪威,中国受到美军方的不公正待遇的现象仍会照旧不变。通过此事也证明了当时中国外交工作的低能和局限性。战时外交在军事方面无疑应占据十分重要地位,而中国政府把一个对于美国军方不具备影响力的熊式辉派任驻美军事代表团长(朱世明为付团长),这本身就是一种失策。这也表明当时国民政府用人的政策,只重资历门户,而忽视才能和实效。对比美国的用人政策就完全不同。起初,史汀生、马歇尔曾打算派资深的第1军军长德鲁姆中将(Hugh
  A?Drum)来华,因德鲁姆的对华主张同马歇尔的对华政策相左,便改派同马歇尔私人关系笃深且愿意执行马歇尔对华政策的史迪威来华。所以,众所周知,只要马歇尔及其决策圈的人一天不改变对待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任何接替史迪威使命的美国军人,也就不会改弦易辙。
  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罗斯福派其助理居里为特使来华调查协商后,居里否定了史迪威要利用控制租借物资去换取中国对整军和收复缅甸做出承诺的主张。并在同蒋介石会谈中,再次明确史迪威为蒋介石参谋长的身份,建议蒋介石召见史迪威,准许史迪威赴印度主持中国军队的训练,筹备收复缅甸的作战。此时正是1942年8月3日,距离蒋介石拒见史迪威已整整1个月了

缅战失利 中美关系暗流汹涌(4)
[笔者注:自史迪威拒绝向美国转达中国的三项要求,并声称:他是美国总统的代表,要维护美国利益后。他先后于5日、7日、18日三次请求晋见蒋介石面呈有关报告和计划,均被拒见。原已答应设立中国驻军任命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一事,也稽延到8月3日蒋介石召见史迪威时,才正式发布命令。史迪威在遭到上述三次蒋介石的拒见后,便愤而密电马歇尔,要求他对中国摊牌。电云:“为求今后处理事务有所准绳,建议由总统将下列意旨明告蒋介石,如经蒋接受,则我们今后之工作才会有真正成效……倘若被拒,也不至影响美国对日作战,我们必须在此时将蒋介石拴住。否则,今后难以对其控制。如设定今年底攻缅,则下列各条必须办理:(1)、派遣总司令(这是史迪威急切想得到的职位)并赋予组训和监督物资的全权;(2)、第一批30个师集中云南,立即开始组训换装,称“Y”部队;(3)、总司令有任免、奖励、惩罚权力;(4)、各部队配置美国军官任教官;(5)、驻印军未经总司令认可之军官应解职;(6)、对陈纳德的赞誉宣传必须停止。如上述各项如得不到蒋介石的承诺,则应采下列步骤对之:(1)、撤回在华军事人员;(2)、撤出支持中国战区的美国第10航空队;(3)、解散训练中国军队的机构和教官。(4)、停止向中国供应物资,已运到印度的援华物资移交英国。”马歇尔审时度势并未采纳史迪威的上述建议。居里于2月21日抵渝、8月7日回美,在渝16天同蒋蒋介石交谈14次,谈话内容涉及史迪威7次。并对于印度独立、中英、中苏关系,战后国际新秩序、中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起因,援华租借物资所有权的转移以及三路反攻收复缅甸等问题都广泛地交换了看法,取得共识。居里表示:对史迪威有以下处置:可将其调回;也可取消其双重任务;并在其所拟计划中明确其地位与权限。蒋介石明确表示:他对物资不重视,更没有为获取美国援助而请美国推荐参谋长之用心;至于史迪威之去留是美国自己的事。他惟一的希望是盟国对中国应给予应有的尊重,平等相待、信守诺言。中国抗战既是为自己争生存,也是为盟国做牺牲、做贡献。告之时下不宜与史迪威相见,有关事宜请他与何应钦相商。最后蒋介石同意于8月3日召见史迪威,告之:在印度成立中国驻印军及人事任命事项,命史迪威赴印度组建兰姆伽训练中心,并筹划收复缅甸的作战。恰好这时美军已取得中途岛大捷。8月7日,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Gudelcanal
  L)登陆成功,太平洋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盟国。8月14日,美国陆军部作战司即建议:“美国宜于本年雨季后夺回仰光和全缅甸,中国的三项要求可接受,但租借物资供应需有交换条件。”并将此意用罗斯福名义拟成电文答复中国。该电稿经马歇尔核转白宫,居里首先反对,罗斯福也反对,此建议终被搁置]。
  由于居里的斡旋,并明确了史迪威主要身份是蒋介石的参谋长。而且他还反对美国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