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只拍到一些外景,房子的管理员下午不上班,有一个门卫,但也无法交涉。
2005年10月15日
今天去的地方较远,在距马德里95公里以外,叫塞哥维亚。
路倒是平平展展,但山路崎岖,颠得头晕,大约用了1个半小时,我们到达了白雪公主的城堡前。
趁着光线还好,我们在外面拍外景,但很快不好的消息传来,使馆给我们落实的授权仅仅是外围,要进入城堡拍摄得给他们的管理处写申请,什么时候能批准还不好讲。
类似的情况,在葡萄牙也遇到过几次,但通过解释我们的状况,不远万里,时间有限,大多会有满意的结果,但这在西班牙似乎行不通,除了第一天的国庆节。从这点上讲,葡萄牙人更像中国人,同情心多一些,而西班牙人更代表西方人,刻板,不通人情。
为避免太多的遗憾,我们买了票自己带小机器进去,里面倒和老余介绍差别不大,几乎没有什么东西,都是一些以前的摆设。以前这里是炮兵学校,近年才腾出来搞旅游,除了墙和玻璃有些历史的遗布,其他已看不到,和它童话般的外型相差甚远。
在这个小城市的第二个拍摄目标是罗马人留下来的大水渠,有多高不好目测,但气势宏伟,好像面对它也没有什么好形容的,只能不由自主地念叨——伟大的罗马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第四部分(13)
直到20世纪的60年代,大水渠还在发挥作用,塞哥维亚缺水,利用它把山上的雪水引下来,这也正是它能屹立到今天的原因,它倒和国内的情况类似。如果塞哥维亚发展迅速,现代水渠的修建可能比维护旧渠要经济许多,也许今天,这些砌起水渠的巨石已是老百姓修改房子的材料了。
回到马德里已是天黑,山路依然令人不舒服,下车有点想呕吐的感觉,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境外拍摄和境内拍摄最大的区别就是乏,以工强程度来说,有时比国内好,天天睡眠问题也不大,但是总感觉乏,除了下午干活时感觉兴奋了一下,只要一休息下来,就不想动 ,也不知什么原因。
2005年10月16日
有点越走越远的意思,今天赶路的时间比昨天长得多,路上想睡一会儿,但没有成功,开点窗户感觉好很多。
托尔德西拉斯,尽管曾经见证过世界历史上一次举足轻重的谈判,但知道它的人并不多,即使在西班牙。
按资料记载,这个第一次瓜分世界的签约地距马德里约150公里,但真正跑起来,这“约”掉的竟然有30公里之多,在乏味的山路上奔驰了近两个小时,我们才赶到宁静的小镇。
说是小镇,但比想像的还是大很多,一条河绕城而过,河边排列着一栋栋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给人的感觉是眼前一亮。
周末的西班牙苏醒得晚,商店当然不开门,只有一个小咖啡馆在营业,四五个人在阳光下悠然地品着咖啡,但显然是游客。
接待我们的是个热情的中年女性,看起来办事干练,又时时对我们微笑,东方的客人,尤其是中国的客人看起来不得多见,当我们把礼物送给她时,她竟有些喜出望外,这让我们很安慰。
当年的签约地的确很宏伟,说是教堂,但显然也是个城堡,从外表看很踏实,但里面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已经很危险了,1994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瓜分世界条约签订的500周年纪念日,西班牙国王和葡萄牙王室后裔共同出资,把这个历史的证物翻修一新,外观保持原来的面貌,里面也许没办法修复,干脆改做了图书馆。
条约和地图都拍到了,这让我们在西班牙的工作又充实了一些,到下午人依然不多,看来都到其他地方过周末去了,只能记录一些零散的人,便匆匆离开。
有时候,我们很难想像国外究竟是怎么发展的,托尔德西拉斯500年前是个小镇,今天依然是个小镇;500年前小镇的居民有6500人,今天是9000人,500年增长了2500人口,这在中国简直不可思议!
回城的路不顺,全是渡周末回来的归客,高速路排大队,蔚为壮观。
2005年10月17日
今天几乎没拍什么东西,一方面把后边的日程敲定,另一方面准备一下明天的采访,天气阴沉沉,但几乎看不到雨滴,本来想拍一下西班牙广场,结果绕了半天也没有机会。
出国前预定是11月2日返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能提前了,要落实一件事情层层手续,一个人不在便什么都干不成,我们的特别记者证因为缺少一个人签字,到今天仍无音信,也许等离开马德里那一天可以拿到,将来做个纪念品吧。
该拍的,能拍的,几乎差不多,再呆下去,一方面开支大,另一方面收获也不对等,虽弃之可惜,但念之无味,除了放弃别无选择。
机票改签遇到一些麻烦,因我们是到达里斯本,从马德里回去要缴一些手续费,按当地的规矩300欧元也不是什么大数目,但一换算到人民币3000元,也是一笔开支,在国内拍摄,起码够一个摄制组工作两天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第四部分(14)
采访内容需要细化一下,从前些天的经验看,极容易答非所问,还有讲话拖沓,都会给后期制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一定要根据他们的思维方式,做相应的提问,最好把要问他们的概念写出来,彼此交流一下。
把几个收费昂贵的点去掉,省下一些钱去巴塞罗那,毕竟哥伦布是从那里返航的,哥伦布塔也是那里最壮观的建筑,虽然马德里的哥伦布广场已拿到拍摄许可,但还是去巴塞拍吧。
2005年10月18日
一早出去采访,秦老师把7个教授集中在一起,看起来都还不错。
拍摄也很顺利,因为前面的准备工作相对充分,同时专业都对口,所以效果相对比较好,一直悬着的心多少放下些。谢天谢地,采访没出什么问题。
海军博物馆约到下周一,但对方要求我们必须确定拍摄哪些内容,他们好备案,使馆文化处的小姚陪我去看了一下。
博物馆不算太大,但陈设丰富,参观的人很多,尤其是学生。
在西班牙,大部分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不收费,即使每年为此会有大量的投入。这也应该算是社会福利吧。
下午在西班牙广场停了三四个小时随时准备抓拍点什么,同时等光线。也很奇怪,今天天气好了,但游人不多,据说这儿是小偷频出的地方,我们分外小心,观察半天,也没什么异样,也许这正是西班牙小偷能顺利得手的原因。
近黄昏来到西比利斯广场,那是个交通枢纽,车来车往,没有能到大地女神像的路,乘着红绿灯,老大、小顾和嘉维飞速奔过去,我和秦老师在路边准备应付警察。
阳光一点点落下,警察似乎没有什么精力来应付我们,于是,我也有机会靠过去。
这里是马德里的标志之一,应该说是最美的雕像,大地女神坐在狮子驾驶的车子上,气势非凡,皇马每次得到胜利,马德里的老百姓就来这里庆祝,颇有一种君临天下的豪气。
收工时快天黑了,明天要赶长途,去塞维利亚,得早点让司机休息。
2005年10月19日
早上动身去塞维利亚,距马德里520公里,又是一段难熬的旅程。
据秦老师讲塞维利亚能拍到很多有关航海的东西,但我们得到的授权只有黄金塔和塞维利亚大教堂,剩下的只能靠秦老师的朋友帮忙,或者自己努力争取了。
余导的安排还较合理,走一段稍事休息,大家还不至于太累,中午到达一个小城科尔多瓦,有不少摩尔人的遗址,在老大他们拍外景的间隙,我们来到当地的博物馆,其实是以前摩尔人留下的桥头堡,一群法国学生在参观,虽然于拍摄没有太大意义,但通过声、光、电重现的场面,使人感到清晰的阿拉伯文化的风光,特别是音乐和解说的搭配,舒服之极。
根据马德里的生活习惯,余导安排的吃饭时间是下午4点,但这个小城市的生活节奏显然迥然,连去了几个餐厅都已打烊,奔波许久才找到一个能吃饭的地方。
可能一整天的生意不好,我们的到来令伙计非常高兴,手忙脚乱的同时愉快地吹着口哨,我们教他说中国话“慢慢来”,他一会就说得很准确。
到塞维利亚已近黄昏,趁光线还好,我们赶到大教堂,光下得很快,没拍几个镜头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