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叶剑英同邓演达到珠江南岸大元帅府去拜见廖先生,向他请示筹备处工作。
  邓演达刚从上海回来,先汇报说,我这次奉总理和先生之命去请蒋先生,他还是执意不回,眼下李济深师长又不能来筹备处主事,王柏龄高参还是想回上海去找蒋先生。
  军校的筹办事宜全靠廖等先生出主意,拍板。”
  说罢,他拿出一份急需修订的学校办学章程,交廖过目。
  廖仲恺看后,表示即呈送总理审定。
  他谈到正在全力以赴筹款办校。
  苏俄顾问已经答应无条件地给200万现款作开办费,还准备运送大批军械到广州。
  随后,廖仲恺征询叶剑英的意见。
  叶剑英谦虚地说:“我只当过几年教员,没有办过大学校,缺少经验。
  从教授工作的角度看,目前,学生报考很踊跃,本校入学考试委员会已经成立,需要确定日期,举行入学考试。
  除此之外,有两大问题急需解决:第一,对各方推荐来的教官和考官,教授部已填具履历,逐一呈送先生,请先生亲自考核选定。
  特别是考官,不论是谁推荐的,一定在拥护孙先生,执行党的办校方针上立场坚定,且有真才实学,堪为师表者才行;不然的话,滥竽充数,是教不出好学生,培养不出拔尖的人才的。”
  接着,叶剑英谈了第二条意见,有关撰写教育纲领和计划,确定课程、编写教材等教务方面的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14)
这些都是开学前必须做好准备的。
  廖仲恺听了表示赞同,对所谈问题应交筹委会立即开会研究,再报告总理。
  邓演达和叶剑英准备告辞。
  廖仲恺还是有点不放心,又说,“根据总理的意思,学校要争取5月开课,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一边筹办,一边招生,先做起来如何。”
  他继续询问还有什么事要办。
  叶剑英同邓演达商量后,谈了关于课程设置的意见。
  他说谨遵总理所教,军校的宗旨就是创造革命军,而军队能不能革命,全在于培养将士有革命的志气。
  所以学校应当重视政治课程,政治与军事应当规定一个比例,新生入校先进行一个月的入校军人教育,再进行正规教育,学期定为一年毕业,是否合适?请先生定夺。
  廖仲恺听了很满意。
  他非常重视苏联红军的经验,尤其是政治思想工作,叮嘱他俩回去请教苏俄顾问,再确定教育计划和军政课程的时间比例。
  叶剑英和邓演达带着重托,满怀信心,离开大元帅府。
  十一、“全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按照廖仲恺的嘱托,叶剑英和筹备处的几个教官,常常从南堤来到东山,向苏俄顾问请教,编制和修订第一期学生教育计划,确定军事教育科目。
  第一期军事教育科目,分为学科与术科两大项。
  政治教育科目,教授部统筹规划,由政治部专司编制详细的政治训练计划。
  邓演达和叶剑英等根据苏联顾问的意见,提出初步计划,确定以最基本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为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列入正课。
  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阅读。”
  叶剑英作为教授部的一个负责人,除制定教育计划,参与指导整个教程、教令、教材的编写外,还亲自编写兵器等方面的教材,认真组织备课。
  与此同时,叶剑英还要兼做筹备处的招生准备工作。
  3月下旬,经过各地考试和学校最后复试,筹备处从1200余名考生中正式录取350名,备取100余名。
  但是,当时碍于经费不足,100多名备取生不能入学。
  这些人大多处于人地生疏、生活无着的境地,要求学校收容。
  叶剑英和筹备处的一些同志很同情他们的处境,让入伍生派代表去谒见孙中山,提出全体学生愿把自己每天的伙食改为两餐,匀出一餐给备取生吃,让他们入学深造。
  中山先生甚为感动,当面嘉许同学们这种团结友爱、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勉励大家说:“命要革,饭也要吃饱,每天三餐不能减。
  就是减少大元帅府的开支,也要让备取学生全入学。”
  同学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叶剑英从这件事情上,看到孙中山为革命建校,对青年爱护备至的光辉榜样,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开课了。
  孙中山亲自兼任学校总理,确定办校宗旨为“创建革命军”,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倡导“团结、奋斗、牺牲”三大精神,仿照苏联红军的经验,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
  5月9日,他特别任命廖仲恺为校国民党代表,执行党代表的职权。
  凡军校的一切命令公文必须由党代表签署交由校长执行,否则无效。
  5月16日,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到校视察并发表演讲。
  军校在校长和党代表之下设六个部,即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管理部、军需部和军医部。
  还聘请了一大批中外教官,组成了一支阵容相当可观的教员队伍。
  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军校规定,教授部除分工负责全校教学业务外,还兼管一些行政事务。
  叶剑英一心按照孙中山、廖仲恺确定的办校方针办事,献身于教育事业。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15)
当年在黄埔军校就读的第一期生,曾当过国民党第七十三军军长的韩浚先生回首往事,说:“那时王柏龄抛头露面的多,但是在教授部里踏踏实实管教学的还是副主任叶剑英,这方面实际由他负责,由他主持。”
  各学科、术科的课程安排协调,各教官之间的联络沟通、教学生活,以及备课和课后检查等活动,叶剑英都要积极参与。
  除此之外,他还亲自担任几个队的兵器学、劈刺和战术课程及战术教程的教授和训练。
  教学不只求知,还须笃行。
  叶剑英非常强调实际演练。
  他按照教程上已经讲授的诸原则,指导学生结合现场判断地形、地物、实际应用,如研究各种战斗,遭遇战、攻击防御以及追击退却、夜战、局地战等等。
  同时,有计划有选择地指挥学生进行实地演练各种战术行动和协同动作。
  叶剑英在担任军事科目教授中,始终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革命精神的灌输。
  无论在课堂、课外,或同学生交谈中,他常常向大家介绍黄埔岛及其要塞的沿革及地形地貌、风土人情,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心。
  他利用出操和野外演习的机会,指引学生观看环岛的要塞炮台,使大家知道,这些炮台,大都建在鸦片战争时期,是两广总督林则徐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的国防设施。
  半个世纪以前,林则徐在珠江两岸配置数不清的交叉火力炮台,修筑如此坚固的要塞基地,令人叹为观止。
  他还特意带几个同学们到要塞附近的村民中去访问,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给大家讲当年林则徐“寓兵于农,寓将于学”,组织农军配合官军抗英的情形。
  他向大家介绍两年前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在广州蒙难,驻扎黄埔港,依托炮台,与叛军英勇作战的往事,意味深长地说:“中山先生把陈炯明叛乱的‘六?一六’定为雪耻日,作为军校开学盛典,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我们要记住这一天,永远学习和发扬中山先生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
  叶剑英以辛勤的劳动赢得教官和学生们的爱戴,当年在军校任教的聂荣臻称赞“他是全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叶剑英在军校期间还有一个重大收获,那就是他在政治思想上经历了一个重大转折。
  廖仲恺除了组织学生到广州听孙中山的演讲外,还时常邀请苏联顾问鲍罗廷和中国共产党人谭平山等人到军校讲课。
  叶剑英从他们那里直接听到共产主义的真理,对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军校第一期学生中间,每个队都有党小组。
  蒋先云等一批共产党员,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经常利用休假日,组织进步同学去广州市参加各种报告会,扩大党的影响。
  叶剑英也经常参加这些进步活动。
  同时,到广州国光书店购买或借阅《共产主义ABC》、《社会进化史》、《帝国主义说》等书籍,认真进修,提高认识,使他在政治上产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