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护武汉政府,跟着武汉走!”他当众宣读致武汉国民政府的电文,表示“至诚拥护中央反对蒋介石”,通电全国。
  他把电文交给秘书发走后,又向大家说:“弟兄们,从即日起,本师长正式宣布辞职,暂由参谋长代行视事。
  至于诸位的前程如何打算?我不敢预卜。
  但我希望诸位振作精神,谨遵总理遗嘱,革命到底!人各有志,我决不勉强。
  愿意革命的,拥护武汉政府的留下;拥护蒋介石,想去南京的,也请自便好了。”
  在场的官兵,多数人表态愿意跟师长干革命,留在二师,听武汉政府的号令。
  右派军官团长徐宝鼎、夏楚钟等少数人表示反对,当即退出会场。
  叶剑英看到这种情形,颇有感慨地说:“看来我们这个部队是一支正义之师,我们的军官大多数是革命的!”大家热烈鼓掌。
  叶剑英的反蒋电文,在当时的政界和军界引起震动。
  有人几次报告蒋介石,但蒋犹然不信。
  在他心目中,叶剑英是讲交情的人,不会反对他。
  那份电文即使真是叶剑英发的,也是共产党背后捣鬼。
  他交代侍从室查问明白。
  通电反蒋之后,吉安师的右派军官和“孙文主义学会”分子激烈反对叶剑英,并与当地右派势力勾结起来,准备闹事。
  叶剑英同魏燮元等左派军官紧急秘密磋商,决定稳住全师官兵,迅速派出可靠人员分头袭击、扣押右派军官,收缴枪械;完成任务后,举行誓师大会,迅速编成四个团,取道赣北,向北进发,投靠武汉革命政府。
  队伍开拔之前,左派军官和叶剑英商定借给师长祝贺生日和一位军官结婚的名义,在师部驻地学校的后花园,摆酒###,联络感情,交换情报,议论军机。
  大家频频举杯向叶剑英敬酒祝贺。
  叶剑英举杯回敬:“谢谢诸位,现在天下未定,大家可不能纸醉金迷,头脑要清醒啊!”叶剑英趁机和进步的军官张克、刘世璋、陈世光等悄悄交换意见,耐心地开导,争取更多的人赞同起义,部署二师暴动事宜。
   。 想看书来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二篇(3)
有的团长怕举事不成,说:“师座,还是带我们一起走吧!”叶剑英示之以缓,劝阻说:“事不宜急,等一等,看看再说。”
  宴会后,大家留影纪念。
  叶剑英当“导演”给大家拍照,有两张珍贵照片至今仍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数日后,叶剑英一行化装秘密起程北上。
  叶剑英走后,二师左派军官成立了“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于5月6日通电讨蒋,电文首载于《汉口民国日报》。
  通电发出后,遭到右派激烈反对,双方剑拔弩张,二师陷于分裂状态。
  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经过多方面酝酿,紧急磋商,于5月13日举行了武装暴动。
  左派军官们逮捕了反动军官,控制了部队。
  暴动以后,“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致电武汉国民政府报捷:“全师反动分子暗中猖獗。
  (职等)于本月13日夜,协同农工群众将本师反动分子肃清,从此绝对拥护中央,打倒蒋介石。”
  20日,在城内中山广场召开军民联欢庆祝大会。
  出席大会的有士兵,有工人、农民,也有普通市民数千人,群情激昂,口号声、歌声连成一片,气势很盛。
  但是右派军官组织暴徒突然向群众开枪,进行反扑,当场打死兵民十余人,造成极大混乱。
  不久,朱培德派杨竹轩、杨如轩两个师包围暴动的新编二师,被缴械改编。
  蒋介石得知新编二师暴动的消息,大为恼火,立即让下属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起草了呈文:“前新编第二师代理师长叶剑英,率师驻次吉安,勾结共产分子,阴(谋)叛党,竟于5月13日鼓动该师学生队及师部监护队,勾结当地农民自卫军,将该师忠实部队逼令缴械,并将忠实官佐逮捕监禁。
  该师长叶剑英及跨党分子张克等倒行逆施,谋叛党国,即通令各军一体严缉惩办,拟请准该逆等一体开除党籍。”
  7月28日,南京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召开第十七次常务会议,决定将叶剑英等“永远开除”国民党党籍并予以通缉。
  蒋介石虽然“开除”了叶剑英,但他一直欣赏并企图拉回这个年轻有为、文武双全的将领,据传他曾向亲信交代,抓住共产党有两个人不要杀,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叶剑英。
  二、迎着反革命逆流,加入中国共产党
  4月中旬,叶剑英一行,经南昌、九江,登临庐山,转道武汉。
  武汉国民政府在共产党的推动下,继续推行三大政策,坚持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成立了以毛泽东、邓演达、谭平山等五人为委员的全国土地委员会和农###动讲习所,在广大农村开展惩治土豪劣绅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斗争。
  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武汉政府成分不纯,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四面楚歌:一是帝国主义分子和封建军阀势力的阴谋破坏,制造事端;二是蒋介石占据东南诸省,同四川军阀杨森遥相呼应,从东、南、西三面包围武汉。
  三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从北方窥伺,随时准备进攻。
  几股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对武汉实行军事压迫和经济封锁,使武汉三镇陷入严重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危机之中。
  在这种艰难复杂的境况中,叶剑英在武汉急于寻找共产党,但党已经转到地下,一时又找不到。
  进退维谷,迷茫徘徊。
  最后为了找个落脚点,他应第四军“铁军”军长张发奎之约,来到第四军军部帮助工作,随后又参加了第二次北伐。
  6月1日,国民革命军在河南击退奉军之后,叶剑英随师返回武汉,正式被任命为第四军参谋长。
  可喜的是,他在第四军军部有机会结交更多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思想日趋进步。
  形势逆转。
  武汉国民政府每况愈下。
  一些对工农运动怀有刻骨仇恨的将领夏斗寅等,在南京当局的诱使下,开始投降蒋介石,公开发动叛变,进攻武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二篇(4)
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朱培德在江西大肆屠杀工农群众。
  而被武汉国民政府刚刚任命的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竟与蒋介石称兄道弟,决定###、反苏,致电汪精卫、谭延等,要求宁汉携手,共同北伐。
  武汉政府主席汪精卫早已向蒋介石暗送秋波,接到电报后,更加坚定“分共”的决心,投靠蒋介石。
  宁汉合流的趋势已定,国共合作的局面破裂。
  在革命新危机面前,每个革命战士都面临着新的考验,交出新的答卷。
  叶剑英日益感到,汪精卫靠不住,冯玉祥靠不住,最后连“左派”将领张发奎越来越向右转,也靠不住了。
  只有共产党真心真意为工农大众谋福利,只有依靠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把革命进行到底。
  因此,他更加坚定了找共产党的决心。
  一种渴望投入共产党的怀抱的强烈愿望,一种渴求在共产党领导下重新投入火热斗争的激情冲动,使他浑身热血沸腾。
  但是此时此刻,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去投靠共产党,要冒很大风险。
  “道路艰险何所惧,只身偏向虎山行。”
  尽管前进道路布满荆棘,但动摇不了他救国救民的初衷。
  他决心走出逆境,继续寻找共产党。
  到哪里去找共产党呢?即使找得到共产党,党能够吸收吗?过去申请入党,不是遭到拒绝了吗?尽管被戴上过“蒋介石嫡系军官”的帽子,被诬为“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找党入党的念头。
  当时武汉不少左派革命者想留学苏联,或到其他欧美国家去深造。
  叶剑英带着对共产主义的向往,也想到列宁的故乡去。
  但是,怎样才能去呢?他想到了与苏联有联系的老相识邓演达。
  邓当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是国民政府的风云人物。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主持召开武汉30万人的群众大会,声讨蒋介石。
  蒋介石派人拉拢不成,就通电解散邓演达为主任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
  邓演达对大革命深感失望,又因遭到排挤,也心灰意冷,正在考虑出洋问题。
  就在这时,叶剑英找到他,向他倾述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革命愿望,请求他介绍到苏联去学习。
  但是,经过交谈,知道邓演达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