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祖荫烟草论文集-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xt小说上传分享

曾祖荫烟草论文集 (11)
附录贵州省开阳县立式炉灶(L-QX)烤房烘烤技术图表

  [贵州省开阳县立式炉灶-气流下降式(L-QX)烤房烘烤技术图表]

  各阶段操作规程

  项目 变黄阶段 定色阶段 干筋阶段

  目标任务 一是促进烟叶内含物质充分转化,形成丰富的香气前体物质,打好烟叶内在质量基础;二是促进烟叶适量失水变黄。保持变黄程度与失水程度协调,打好烟叶外观质量基础。 一是在升温过程中使烟叶最终完全变黄,并将黄色固定;二是防止回青、烤青、挂灰、蒸片、糟片等发生;三是促使致香物质大量形成。 确保烟叶干筋,防止湿筋湿片、防止烤红、洇筋洇片、香气大量损失等不良现象发生。

  温度范围 30-43℃ 43-52℃ 52-66℃

  干湿差 1-4℃ 6-13℃ 14℃以上

  操作技术要点 装炕后将三个排湿窗大部分关闭。每个排湿窗仅留5cm宽的缝,仅留炉膛中部二个对开的热风洞,其余热风洞和冷风洞完全关闭。点火后将温度升到33℃,保持干球温度33℃,湿球温度32℃,烘烤10-25h,当烟叶变软后将温度升到36℃,保持干球温度36℃,湿球温度34℃,直到烟叶完全变黄。烟叶完全变黄后,保持干球温度36℃,打开三个排湿窗各1/3,再开下部二个对开的热风洞进行少量排湿(6-10h)。 在变黄末期少量排湿后,以每小时1℃的升温速度将温度由36℃升到43℃,升温的同时逐渐打开三个排湿窗和热风洞(必要时打开冷风洞),当温度升到43℃时,三个排湿窗应打开到各1/2,热风洞(必要时冷风洞)也应逐步打开(以湿球温度稳定在37-38℃为准)。保持干球温度43℃,湿球温度37-38℃烘烤10h,然后将温度升到48℃。当温度升到48℃时,三个排湿窗和全部热风洞(必要时部分冷风洞)完全打开。保持干球温度48℃湿球温度37-38℃,直到叶片干燥程度达90%以上,然后将温度升到52℃。 以每小时1℃的升温速度由52℃升到58℃。在58℃温度下烘烤20h(从53℃起算)以后将三个排湿窗各关闭1/2,湿球温度稳定在38-43℃,然后将温度升高到66℃条件下烘烤。当下棚烟叶的主筋仅剩3cm未干时,可将三个排湿窗关闭至仅留3cm宽的缝(不可关严),再烘烤10h后即可停火。

  烘烤操作原则 A四看四定:看鲜烟素质定烘烤方案;看烟叶变化定干球、湿球温度高低;看温度高低定烧火大小;看湿度高低定排湿窗、热、冷风洞开关大小。B四严四灵活:确保烘烤方案与鲜烟特性相吻合要严,实施要灵活;确保温度与烟叶变化相适应要严,温度高低和保持时间长短要灵活;确保温度适宜、稳定要严,排湿窗、热、冷风洞开关大小要灵活;确保温度在适宜范围要严,烧火大小要灵活。C三表一计对照:烘烤技术图表、钟表、记录表、干湿度计和烟叶变化互相对照,科学烘烤。D稳湿球、升干球:保持湿球温度稳定适宜,维持干球温度适宜而且随烟叶变化同步上升。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曾祖荫烟草论文集 (12)
第十章中国大型文库眼中的曾祖荫

  一“巴蜀书社”出版的《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一)在221页中刊出了曾祖荫的传略:

  曾祖荫:1948年5月生,贵州开阳人,大学毕业,贵州省开阳县烟草公司副经理、农艺师。主要学术成果:1990年研制了“开烟一号”育苗制钵器及其应用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近一倍,降低了烤烟生产成本,避免了营养袋对土壤的白色污染,烟苗素质明显提高。提出了“分层施放,定量到株”施肥法,对促进烟叶产、质量及施肥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以上成果获贵州省贵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二“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家大辞典》(-5-)在894页刊出了曾祖荫的条目:

  曾祖荫:高级农艺师。男,1948年5月生,贵州开阳人。中###员。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院。现任开阳县烟草公司副经理,兼贵州省烟草学会理事。

  主要贡献:1986年担任开阳县烟草公司副经理,主持全县烤烟生产,到1997年全县烤烟上等烟比例由上升到,为兴县富民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贵阳市评为1996~199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1987~1988年主持开阳县“中美合作改进中国烟叶质量”试验、示范工程,获贵州省烟草公司荣誉证书;参与了“烤烟施用氯化钾肥研究”,荣获了1994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发明了“开烟一号”育苗制钵器并主持大面积推广,首先提出“分层施放,定量到株”施肥法并主持大面积推广,荣获贵阳市1996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6年以来主持推广“立式——气流下降式”烤房,受到国内权威专家高度评价。在国内公开发行书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有的被收入《中国改革经纬录》科学技术文论专卷中。

  三“世界学术文库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3)在1341页刊出了曾祖荫的条目:

  曾祖荫:1948年5月生,贵州开阳人。1982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原贵州农学院)。现任贵州省开阳县烟草公司副经理,高级农艺师。贵州省烟草学会理事。主要成果:从1986年调入烟草公司担任副经理主持全县的烤烟生产以来到1997年,为兴县富民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贵阳市评为1996~199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1987~1988年主持了“中美合作改进中国烟叶质量”试验示范,获省公司荣誉证书;发明了“开烟一号”育苗制钵器并大面积推广;首先提出了“分层施放,定量到株”施肥法并大面积推广,获贵阳市199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从1996年以来主持并推广“气流下降——立式炉灶”烤房,获显著效益,受到国内权威专家高度评价;参与研究“烤烟施用氯化钾肥”曾获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公开发行书刊上发表多篇论文,部分被收入“中国改革经纬录”科学技术文论专卷上。事迹入选《中国百科学者传略》。

  四“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改革经纬录》第一分卷上册(科学技术文论专卷)在310页刊出了曾祖荫的文章“应用‘开烟一号’烤烟育苗制钵器效果好”,文章全文如下:

  培育壮苗是实现烤烟优质适产的基础。近年来,我省推广营养袋(块)假植育苗,具有根系发达、苗架茁壮、移栽成活率高,大田生长整齐健壮、烟叶产、质量明显提高等优点。但其用工多,成本高。开阳县烟草公司研制的“开烟一号”制钵器,不仅克服了营养袋(块)育苗中的缺点,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育苗质量,深受烟农欢迎,四年多来,开阳烟区已广泛采用,并推广到安顺地区和省内各地。

  1.“开烟一号”制钵器的优越性

  提高劳动效率用“开烟一号”制钵器制“开烟块”的速度快,克服了营养袋装袋慢的缺点。据调查“开烟一号”制钵器制作“开烟块”的速度是每人每天1526个,装营养袋每人每天只能装543个,制“开烟块”比装营养袋多983个,制作速度比装营养袋提高功效倍。移栽时“开烟块”比营养块取苗速度提高功效2倍。虽然营养块制作速度快于“开烟块”,但移栽取苗速度“开烟块”又比普通营养块快2倍,总体来说制“开烟块”的速度仍快于营养块。移栽时栽“开烟块”苗的移栽速度也快于栽营养块苗(因要去掉薄膜袋才栽入穴中)的速度。

  提高制钵质量“开烟一号”制钵器制成的“开烟块”疏松、透气,烟苗根系发育良好,排列整齐、保水保湿保温性能良好。体积大小一致,确保烟苗都能在相同的营养空间生长,因而烟苗个体发育良好,群体整齐一致。而营养袋体积大小不一,排列错乱,袋间间隙大,保水保湿保温性能差,所以烟苗个体发育差异大,群体参差不齐。常见的营养块一般结构较为板结,相比之下烟苗根系发育较差,个体发育不够良好,其长势明显差于“开烟块”苗。

  提高烟苗素质1992年和1993年两年调查“开烟块”与营养块培育烟苗的素质平均数据为:⑴“开烟块”烟苗的自然高度为,比营养苗的高,高度增加;⑵“开烟块”苗长,比营养苗的长,增加,“开烟块苗宽,比营养块的宽,增加;⑶“开烟块”苗的地上部鲜重,比营养块苗的,多g,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