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代宫廷艳史-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祖读了,连连赞叹道:“好男子!可惜不肯为我用,现已死了,奈何!”遂下诏赠天祥为庐陵郡公,谥曰忠武。命王积翁书神主,设坛祭祀。并敕丞相博罗,行奠礼。博罗奉了诏命,不敢有违,忙穿了公服,率领职事人员,来至坛前,摆列祭品,点好香烛,方欲行礼奠爵,忽然狂风大作,烛灭烟销,上面供的神主,好似生了翅膀一般,飞入云中,博罗大惊。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 ; ;
第三十五回 忠魂不泯名著千秋 琼岛聚宴栏陈百兽
    话说博罗奉了世祖之命,赴坛祭祀天祥。刚欲行礼奠爵,忽然狂风大作,走石飞沙,天地昏黯,那供在坛上的神主,好似生了翅膀一般,自己会飞将起来,直入云中。博罗见了这般模样,直惊得面目失色,不知所措。左右有明白事理的人,向博罗说道:“这必是文丞相精灵不泯,因为神主上写的是我朝封号,他耿耿忠心,不忘故宋,岂肯受我朝的封爵?因此忠魂显应,特将神主吹去,只要改写神主,重行祭奠,便没事了。”博罗听了,颇觉此言有理,遂命改书神主,写着故宋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几个字,重行点起香烛,仓皇祭毕,大风已渐渐地停止,天地亦复开朗。

    燕京人民都称天祥忠义,甚至有感激泣下者。天祥,庐陵人,所居对文笔峰,故自号文山。平生作文,未尝属草,下笔千言,流离中感慨悲悼,一发于诗,读之者莫不流涕。有友人张毅甫,名千载,当天祥富贵时,屡次荐他出仕,毅甫不允。

    及临安既破,天祥跋涉流离,过吉州时,毅甫忽至,说道:“丞相北行,某愿追随同往。”天祥再三拦阻,不许偕行。毅甫乃暗暗跟随,到了燕京,便在天祥被囚的牢狱之旁,僦屋而居。

    每天备了精美的肴馔,送于天祥服用,经历三年,始终如一。

    后知天祥不免,又预制锦椟一具。待受刑后,将天祥尸身薰沐收殓,并资助其妻欧阳氏扶柩归葬。回至吉州,择日破土,恰巧天祥母亲曾氏的灵柩,也由其家人从惠州运来,同日入土,见者同声赞叹,都说是忠孝所感召的。后人有挽文天祥诗二首,道:尘海焉能活壑舟,燕台从此筑诗囚。

    雪霜万里孤臣老,光岳千年正气收。

    诸葛未亡犹是汉,伯夷虽死不从周。

    古今成败应难论,天地无穷草木愁。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安知汉祚移?

    云黯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何人更上新亭饮,大不如前洒泪时。

    再说宋平之后,元世祖总算统一了中原,正可与后妃们安享荣华,共度那富贵锦绣的岁月。偏偏运气不佳,正宫皇后又复去世。原来世祖的正后弘吉剌氏,乃是德薛禅的孙女,父名按陈。从前成吉思汗的皇后孛儿帖与按陈乃是姊弟。窝阔台汗时,曾赐号按陈为国舅,进封王爵。命统弘吉刺部,且与订约,生女世纳为后,生子世尚公主,所以有元一代的皇后,多出自弘吉刺氏。世祖这位弘吉刺皇后,生性明敏,晓畅事机。一日,四集赛官,奏割京城外的近地,为牧马之所。世祖已经允许,正在进行。事为皇后所闻,将要进谏,先阳责太保刘秉忠道:“你是汉人中的聪明人,倘若进言,皇上必然听从,因何隐默不谏?倘在初定都时,便以地牧马,原没什么不可以。如今军站已分,业经定夺,还可以夺取人民的产业,作牧马场么?”

    世祖听了这话,口虽不语,心内却很以皇后之言为然,遂将割地牧马之事,寝而不行。皇后又向太府监支取缯帛表里各一端。

    世祖闻之,对皇后说道:“太府所藏,乃军国之需,非私家物,以后不得擅支。”皇后闻谕,深悔其事。从此率领宫人,亲执女工,将旧弓弦练之,缉为绸,做成衣服,比到罗绮,更觉精密坚牢。宣徽院旧有羊臑皮,弃置无用,藏庋在内。皇后见了,便道:“此物弃之可惜!”遂命取将前来,与宫人们缝合,做成地毯,对左右说道:“天下之物,决无废弃之理,昔陶侃造舟,竹头木屑,亦贮之待用,可见古人的节俭了。这羊臑皮,弃置在那里,日子长久,必致朽腐,我今取为地毯,岂不是废物利用么?”左右均皆悦服。后人有诗咏世祖皇后的俭德,道:深宫篡组夜迟眠,贴地羊皮步欲穿。

    漫道江南绫绮好,织紬方练旧弓弦。

    至元十三年平宋,将帝顯及太后妃嫔,押至上都。世祖以江南平定,设宴大飨,宫廷皆贺,惟皇后默然无语,现不乐之色。世祖见了,即向她问道:“朕平定江南,从此可以不用兵甲,众人都不胜欢喜,你为什么独不快乐?”皇后跪奏道:“从古无千岁不败的国家,无使我子孙到这般地步,方是万幸。”世祖闻奏,默默无语。一日,世祖又将南宋府库中的珍宝,排列庭前,召皇后到来,一同观看。皇后略一看视,立即退去。

    世祖命内侍问皇后要什么东西,皇后道:“宋人积珍宝以遗子孙,子孙不守,遂归我朝,我何忍取他一物。”其时全太后至燕京,不服水土,皇后尝为之代陈世祖,请放回江南。世祖不从,皇后再三代恳。世祖道:“你等妇人,没有远识,今日如果允你所奏,遣回江南,倘若浮言一动,倒反没法可以保全,何如留她在此,时加存恤,令其得所呢!”皇后听了,方始无言。从此待遇全太后格外优厚。蒙古人所戴的帽子,本来没有前沿,世祖出猎,因日光射目,颇以为苦,常与皇后言及此事。

    皇后便为世祖增添前沿,从此出猎,可以不畏日光。世祖大喜,遂将此帽颁布,令天下以之为式。皇后又因蒙人所着之衣,不便弓马,特出心裁,制成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掇以两襻,名曰比甲,上马放矢,颇为便利。世祖每年到了四月,迤北草青的时候,必往上都避暑,皇后便趁此以比甲进陈。世祖大悦,特在南海子晾鹰台畔,穿了皇后所制的比甲跨马飞驰,试验这比甲的便利。后人也有诗一首,咏世祖皇后制比甲,道:比甲弯弓唤打围,晾鹰台畔马如飞。

    上都青草今黄尽,才自和林避暑归。

    世祖对于皇后,深加敬礼。皇后亦婉言进谏,随时匡正,对于政事,弥补不少。不意这位贤德皇后,天不永年,竟于至元十八年二月,一病不起,遽尔崩逝。世祖不胜悲悼,谥为昭睿顺圣皇后。到了至元二十年,又纳继后诺尔布,也是弘吉刺氏。原来这位继后乃是纳沁之孙,仙童的女儿,与世祖的前后论辈份,要算是从侄女。当前后在日,时常入宫,朝谒姑母。

    有时便寄宿宫中,陪伴前后,所以见了世祖,也不回避。世祖见她生得一貌如花,性情柔顺,心内甚是喜爱。蒙古的风俗,本来没有长幼的伦次,世祖既然喜爱了诺尔布,少不得常常来至皇后宫中和她厮混。这诺尔布,生得聪明乖觉,见皇帝垂青于她,自然移舟就岸,乐得博取眼前的富贵,因此与世祖眉来眼去,两下里各存了心意。但因世祖的前后,生性十分严正,不敢实行,只在背地里眉目传情,互相心照罢了。世祖既爱上了诺尔布不能到手,眼看着一枝名花,开得漫烂芬芳,恰被一座红栏遮住,不能折取入手,心内如何便肯甘休?免不得要设法取来把玩,方才快意。

    恰巧这日在琼岛举行大聚会,合宫后妃嫔御,都来观看,世祖便得了机会,可以与诺尔布了结宿愿。你道什么叫做大聚会?原来元朝的制度,最重宗亲,每年必召集各路的诸王会聚京师,大张筵宴,欢呼畅饮,谓之大聚会。这也是敦睦宗族的意思。这一次的大聚会,适值世祖听了帝师八思巴的话说,立了一杆法轮竿于万岁山。据说这法轮竿高有百尺,乃是佛家的大愿力,竖了此竿之后能使国泰民安,帝寿无疆。因此世祖特特地用了许多工匠,造成这竿。竖立的地方,也斟酌许多时候,相度了许多地方,帝师八思巴都不以为然。最后踏勘到万岁山,八思巴方才许可,说道:“这法轮竿,必须建立在此,方能法轮常转,感动天心,消灾降福,圣寿万年。”这万岁山在大内的西北,金人取名为琼花岛,元兵攻燕,金主迁汴,慢慢地荒落起来。及至元兵攻破了燕京,大肆屠戮,放火焚毁宫殿,琼花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