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快请讲!”秦始皇身子前倾,急不可耐地等卢生告诉他天书上透漏的信息。
但这个信息,比大铁锤还让他感到惊心。
卢生装神弄鬼地向天上拜了拜,开口道:“那臣就斗胆泄露天机。”
秦始皇已经极不耐烦,“快说吧!”
卢生沉声道:“那书上写有这么一句话。‘亡秦者,胡也!’”
“亡秦者,胡也。”说白了,就是:胡将灭亡秦朝。
秦始皇大惊失色。
他觉得自己打造的大秦帝国是要千秋万代以至无穷的。怎么可能就亡在胡的手里呢?可是,这个“胡”,指的是谁呢?who?
秦始皇和群臣商讨良久。
姓胡的人?
不像,战国七雄里都没有胡姓的国君;有胡子的人,那多了。天下成年男子几乎都有胡子,范围太广,无效;爱胡闹的人?他们应该成不了大气;爱胡吹牛的人?那不是说嬴政同学本人吗?谁敢说出来?
最后,大家经过慎重讨论后,认定,这个“胡”,指的是胡人,也就是匈奴。
于是,秦始皇马上命令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
蒙恬也争气。他真的赶走匈奴人,收复了河套以南的地带,并设置了四十四个县。此外,他们还就着地势修筑了起自临洮、直至辽东,绵延万余里的长城,还依地形建立了营垒。
此后,蒙恬渡过黄河,据阳山,一路向北进发,在关外进行了长达十年的野战。那些年里,蒙恬常常亲临上郡指挥作战,威震匈奴。
匈奴的威胁暂时消退了。
因为卢生一句胡诌,就让国家大动刀兵,这样的决策机制也太随便了。当然,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的百姓得到了安宁,也算是个不错的副产品。
但不管怎么说,匈奴退却,我们的始皇帝也暂时安了心。
可是,一场伤及中国五千年血脉的大暴行,一场最能刺痛读书人心脏的大罪恶,就要开始施行了。
而发动这场暴行的,恰恰是一个读书人出身的官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4。焚书坑儒的最初起因(1)
这位官员我们并不陌生。
他就是荀子的门生,韩非的同学,秦始皇的宠臣之一,李斯。
此时的李斯已经官居丞相。但是,位置越高,危机感就越重。
他自己是知识分子出身,没有贵族背景,但对那些贵族却并不很放在心上。
贵族们没什么了不起的,除了自己的母亲、祖母、外祖母等女性长辈当年曾很光荣地被那些权贵们圈圈叉叉之外,通常没有其他更值得骄傲的资本了。
血统李斯没法子改变。但李斯有才,有手腕,使他爬到相当高的位置上去了。
不过,在这种非血统成功的背景下,李斯总有一种不安。因为,他总担心来自背后知识分子阶层的新威胁。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他年轻的时候靠《谏逐客书》成功劝阻了嬴政始皇帝驱逐秦国内的外国宾客,从而一举成名,深得嬴政喜爱。
那么,现在天下一统。原本散落在各国的人才就都有机会轻松地来到咸阳博得始皇帝的注意。如果秦始皇一旦另有新欢,那李斯的高位岂不是难保吗?
这个问题李斯担心了很久,但一直没有找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因为皇帝总是现实的,下面谁当老二他无所谓,只要能帮他把国家治理好就行。
也就是说,李斯有对秦始皇的无限依赖性。而秦始皇对李斯的依赖则没有那么重,尤其是在天下一统之后。没有玩兔死狗烹那一套,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更重要的是,李斯的这种担心、焦虑,根本没办法向始皇帝表达。他总不能像皇帝的爱妾一样,娇滴滴地对嬴政说:“达令,答应me,再也不许选新的人才进宫了喔!”
那他该怎么办呢?
李斯琢磨好久,终于想出了一个不错的办法。
这个办法,比他当年逼死同学韩非的招还毒,还绝。
整韩非,是针对一个人。这次,他针对的则是整个知识分子群体。
李斯具体怎么行动呢?
老办法,上书。
李斯又给秦始皇上了一道在历史上几乎和《谏逐客书》一样有影响的奏章。只不过《谏逐客书》是好影响。这次的是坏影响。想想,也不矛盾。当初李斯是逐客的对象,他不想被赶走,所以他只好写《谏逐客书》。帮别人只是顺便而已,他不是故意的。
按照现在他上的奏章,假如当年李斯是秦国人的话,他要给秦始皇上的书恐怕就是《认真学习大王逐客令的伟大精神,坚持贯彻逐客令的光辉思想,一百万年不许变》
可李斯这次上书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不得了,真是恶毒得不得了啊!
他写道,“陛下啊,在您统一天下之前,各国为了争夺天下,纷纷设置高官厚禄招揽那些知识分子。咱们大秦国也不例外。可是,现在天下已定,法令都是由陛下您领导的朝廷所制定的,老百姓种好田、上够粪,就可以了,别的不需要多操心。知识分子更不能多事,更要加强对他们的法令规章教育。
“但这些知识分子,并不关心眼前一片大好的新形势,却一味盲目崇古。更可怕的是,他们竟然还借古讽今,蛊惑、煽动民众,甚至诽谤、指责我们光荣正确的现行制度。这些人,仗着自己读过几本书,识得几个字。您每颁布一条法令,他们都要仰仗先前所学去评判、议论一番。更可气的是,他们进了朝廷,在您的面前又一个个超级乖,连屁都不敢夹着大腿偷偷放,从铃声改震动他们都不敢。
“但是,一出朝廷,您看他们一个个闹得有多欢。这时候他们都是专家了。在街头巷尾到处议论朝政,表白自己的高明智慧不说,还要撺掇别人对您的法令进行恶毒无耻的攻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4。焚书坑儒的最初起因(2)
“这种情况要是不制止,那就太危险了。其结果,陛下的权威将大大下降,而那些臣子们则会趁势偷偷拉帮结派抗衡君王。
“要想巩固陛下至高无上的地位,巩固我朝万年不朽的江山,就必须严厉禁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但要如何禁止呢?
“我建议,先从书籍入手。那些读书人不就靠他们读了几本破书才牛皮的吗?咱们就先清理那些破书。
“请您下令,把所有非秦国官方编撰的史书一律焚毁。而且规定,只有朝廷钦命的博士官可以因为工作需要去接触那些书。其他私藏《诗经》、《书经》以及诸子百家著作的人,一律要在规定期限内交到当地官府。然后,由官府集中焚毁。
“此外,凡两人以上私自讨论《诗经》、《书经》者,当街斩首。
“以古非今者,诛灭全族。
“身为官吏却知情不报者,以同罪处置。
“本法令自颁布之日起三十日后,仍然私藏禁书不毁者,先脸上刺字“城旦”,再送到城墙修筑局劳动教养四年。
“不过,医药类、命理类、植物栽培类、占卜类书籍,这些对建设秦国有价值的书,可以不烧。假如有人想学习法令,则必须以当地官吏为师。”
秦始皇看罢,深以为然,马上挥笔批示道,“同意,有关部门立即展开工作。”
于是,一场文化大浩劫开始了。
最后,无数珍贵的典籍被焚毁。大量知识分子遭到牵连。
秦国开始从意识形态上全面清洗异己思想,愚化人民,打压知识阶层,进一步加强中央统治。李斯也顺便初步打击了他所有的潜在对手。
其实,如果只是知识分子对官府不满还好。他们表达一下,不过提点意见,发点牢骚。官府知错就改以后,对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反而有帮助。
彻底压制知识分子的声音,并不代表官府的那些问题不存在。这只是掩耳盗铃的愚蠢做法而已。如果无人指出问题所在,他们自己又没有能力发现,假如民怨日积,等到非知识分子发言的时候,那些人恐怕就不是用嘴和笔发言了。表达他们愤怒与不满的,只有长矛与斧头。
收拾完了知识分子之后,秦始皇开始大兴土木。
他命蒙恬在国内修建一条长达一千八百余里的大路,从九原至云阳,堑山平谷,好几年都没完工。这还不算,他又命人大肆修建宫殿。建在关外的宫殿总计有400余座,关内的有300余座。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阿房宫。
阿房宫雄伟到什么程度呢?它的前殿,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面可以坐一万人,下面能立五丈高的旗杆。然后,还有长达几十公里的天桥,等等。
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