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六国论:谋说资治通鉴-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孝公头一歪,“霸道?你说汽车?”
  卫鞅一笑,“不,是让秦国富国强兵的称霸之道!”
  秦孝公猛点头。
  于是,卫鞅将富国强兵的“奇计”向秦孝公一说,孝公大喜。

1。一根傻大木的功效(2)
卫鞅的奇计就是变法。
  他要秦孝公把治下的百姓们按五家为一“伍”,十户成一“什”地编制组织起来,让他们互相监督。包庇治罪,举报重赏;立军功者赏,内斗作乱者罚;生产得力者免除赋税劳役,因懒惰而贫穷者,收为国家奴隶。全国上下,一切以军功为至高荣誉。没有军功,贵族们不能享有其宗族地位,有钱人也不敢摆阔。在这次变法中,等级制度将被进一步加强。
  当然,对卫鞅的“奇计”,大家并非一片叫好。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轻易变法。卫鞅对此种论调的反驳很有意思。
  他对秦孝公说,“猪只知道吃食,不负责做饭,你跟它讨论饲料配方不是浪费感情吗!老大,只要你觉得对国家有好处,放手干就是了。”
  秦孝公深以为然,立刻允诺变法。
  卫鞅为了让百姓们对法令印象深刻,还搞了个“立木赏金”的宣传策划。
  这个策划其实很简单,花费也不高,但是效果却惊人的好。
  卫鞅派人在国都集市的南大门立起一根三丈长,碗口粗,傻里傻气的大木头。同时贴出告示,谁能把它搬到北门就赏十金。百姓们感到莫名其妙,谁也不去搬。
  过了些时候,卫鞅下令涨钱,搬过去就赏五十金。
  终于,有一个缺钱的家伙大着胆子扛起那根长木头到了北门。
  嘿,赏金真的到手了。
  这下那些看热闹的人们后悔莫及,怎么自己不先动手啊。
  看来官家真的说话算话了!
  赏金发出之后,卫鞅这才正式颁布变法条令。
  有了那个印象深刻的例子在前面,百姓们对条令上的内容都不再怀疑。天哪,原来政府也有不骗人的时候!
  新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推行县制;编制户籍,什伍连坐;统一度量衡;等等。
  当然,变法也并非就此一帆风顺。
  新法推行第一年,几千人进京上访,全都说新法糟糕。估计有不少人是被地方官撺掇去的。如果上访是为了抗议他管理不当,估计在火车站就被截回去了。
  但卫鞅对那些上访者置之不理。
  不久,连太子也犯法了。
  这下,所有反对新法的人都等着看卫鞅的笑话。如果你连太子也敢收拾,那算你牛。
  可是,卫鞅出手了,但没对太子用刑,毕竟是未来的国君,好歹也要给秦孝公一点面子。卫鞅用刑的对象是太子的两个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
  公子虔的鼻子被割掉,公孙贾的脸上被微雕师傅刺上了整首的青花瓷。
  这就叫杀鸡给猴看,等于当众扇了太子一个响亮的耳光。
  那帮看笑话的人全都傻眼了。
  此后,举国上下全都谨小慎微地执行新法,谁也不敢造次。
  新法执行了十年之后。
  秦国变得路不拾遗,山无盗匪,百姓们对外作战勇敢,相互之间却不敢随便挑衅,连一些乡野小镇都得到了妥善的治理。
  早先那些投诉新法不便的人,又跑过来夸奖新法如何好、如何妙。
  谁知,马屁却拍到了马蹄子上。
  卫鞅冷笑一声,“哼,净都是些乱法的刁民!”
  挥手将马屁精们发配到边疆。从此以后,秦国的百姓谁也不敢再议论国家法令的是非。
  卫鞅的变法成功了。
  成功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秦孝公的支持。老大支持了,其他人的反对都是废话。这既是卫鞅成功人生的开端,也是卫鞅走向灭亡的病根。
  第二、策略上的成功。新法确立了以军功为衡量荣誉的最高标准。任何人不能只靠先辈的地位耍横,太子本人都不敢随便胡闹,更别说那些*了。同时,新法也给草根一族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晋身之路,使老百姓们除了造反之外,也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向上爬。这样,社会资源的分配就相对更加合理。
  第三、新法执行上的成功。策略再好,如果执行不下去,就屁都不是。或者,只对老百姓有效,对牛人们无效,也长久不了。卫鞅却做到了新法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新法的执行就有了根本保证。
  换到现在,卫鞅要是进了现在的公司,肯定还是策划高手。
  他的“搬木头游戏”,以区区五十金的代价,就引起了首都人民的关注,让全国人民对新法的条令深信不疑。
  那个小游戏有好多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是那根三丈长的木头。
  当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三丈高的东西往集市口一立,绝对惹眼。而集市上又从来不缺看热闹的人,这比现在某些人“*”、“露胸”“骂人”“抄袭”都有效。卫鞅巧妙地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又没有违背任何法律和道德。
  当然,还有一个小因素,那就是当时没有城管。
  要不然,万一城管看不顺眼,上去把木头给砍了,千古留名的变法说不定就夭折了。
  接下来,说说那个让人更加摸不着头脑的游戏规则。
  “把木头从集市南门搬到北门,就能拿大钱?”
  “这钱好像赚得有点太容易了,那小子不是骗子吧?”
  “要不,是搞传销的?”
  “不是,现在传销都改名叫直销了!你看,那根木头多直啊!肯定是他们公司的logo!”
  老百姓们只观望,不行动,谁也不是傻子。
  就算是官府立的又咋样,你们比传销的更能骗,我们还没处告官去!
  又想把我们当二傻子?
  我呸!
  我要真把木头扛过去了,你小子万一说,“不错,有把子力气,给我拉到营里当兵!”那我不亏死了。
  在这种氛围下,卫鞅又提高了价码。后面的故事大家已经熟悉了。
  其实,只要没有人相信,卫鞅就会一直提高价码,直到有人动手为止。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扭转人们对官府的不信任。
  反观现在的商家,动不动就有抽奖之类的活动。可是,由来只见众人抽,鲜见有人中。或者,中奖之后就会告诉你,“仅需要再付XXX元,您就可以得到一台XXX。”
  骗的多了,就连yy的作用也起不到了。
  公信一失,败象已埋,再折腾什么花样都是苟延残喘。
  千万不要低估老百姓的智力和能力。
  卫鞅想法子加强了政府的公信力,硬起手腕打下了反对派的气焰,连太子也整了,终于使变法成功。这些都是教科书上写过的。
  但教科书上总不写的,他最后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呢?
  

2。商鞅是怎么死的呢?
自立木赏金开动变法车轮以后,卫鞅又继续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公元前350年,他开始在咸阳修筑宫殿,并把秦国的首都迁往咸阳。接着把全国重新划分为31个县,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行政长官。同时他废除了井田制,打破了原有的土地疆界,还初步在秦国内部统一了度量衡。两年后,他又改革了税赋制度。这一切,都使秦国的综合国力逐年加强。
  到了公元前340年卫鞅觉得时机已到,就开始劝说秦孝公攻打魏国。
  他认为,魏国毗邻秦国,与秦国只有一水之隔,而且占有地利的优势,强盛时可以渡河攻秦,弱势时又能东退自保,是秦国的一个心腹大患。
  更重要的是,魏国去年刚打了败仗,没有几个国家愿意搭理它。这正是收拾魏国的大好时机。就算拿不下整个魏国,至少可以把崤山和黄河两个险要搞过来。这样,秦国就可以据险傲视诸侯,一统天下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秦孝公一听大喜,立刻命卫鞅率兵攻魏。
  于是,卫鞅受命统领着大队人马朝魏国进发。
  魏国得到消息也赶紧派上将军公子卯领兵迎敌。
  这公子卯也不是一般人。首先他是魏君魏惠王的亲弟弟,身份高贵。其次,他还是卫鞅在魏国时的老朋友。
  卫鞅在魏国的时候,经常吃住在公子卯的府上。而且,公子卯也很欣赏卫鞅,也多次向魏惠王举荐他。可惜,魏惠王照样不采纳。真是见鬼了。在拒绝人才时,他怎么这么有主见。
  两军对垒以后,卫鞅听说对面领军的竟然是自己的好朋友,大喜过望,赶紧写了封情意绵绵的书信命人送过去,送去前还偷偷抹了几滴口水在上面冒充眼泪。
  公子卯收到信一看,心潮澎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