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鹏外事日记-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会谈和宴会都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晚8时,回到大卫王饭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走访基布兹农庄
十一月二十六日  星期五  晴  耶路撒冷
  天气晴朗,气候温和。
  上午10时,全体人员乘车去耶城高地西南角之佐拉基布兹农庄,在崎岖不平的公路上,行驶半个多小时后到达。
  “基布兹”在希伯来语中意思为“集体农庄”,它是以色列一种独特的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实行“各尽所能,平均分配”的原则,始建于1910年,现在全国还有278个。每个基布兹农庄人口多少不等,少者200人,多者达3000人。全国总人口580万,约18万人在基布兹组织。基布兹农业产值占全国的42%,而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43%。可见基布兹在以色列农业生产和出口的作用。
  佐拉基布兹农庄始建于1948年。在会议室听经理和一位会讲英语的女大学生介绍。之后又参观了养牛场、饲料种植地和一个庄员的家庭。所得印象如下:
  一、该庄共有900人,其中500人是庄员,35%土生土长,其余为外来移民,我们去参观的一家居民夫妇就是从澳大利亚移来的。
  二、全庄有2500英亩土地,年总产值以币1亿谢尔克(折合2500万美元)。各种开支后尚余400万谢尔克,也就是100万美元。
  三、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吃饭、医疗、住房、主要家用电器都由庄里供应,占分配的60%,每个庄员每月还发200美元的零花钱。如此折算每月收入为500美元,全年6000美元。
  四、住房条件不算好,一对夫妇60平方米,有了孩子增加10平方米。我们去的那家人住房是两室一厅,一个房间住3个男孩,有双人床,夫妻居室有15平方米,能放一张双人床。客厅较大,兼作厨房,有淋浴和卫生间,家中有庄里配给的冰箱、彩电、音响。有一台29英寸的SONY电视机,是主人从澳大利亚带回来的。他们夫妻已不吃食堂,自己做饭。每人每月从食堂领回80美元,食品为成本价,价格便宜。3个孩子在食堂吃,有时也在家中吃。
  五、除农业生产外,还有工业和第三产业。幼儿园也招收非庄员的孩子,还有家具厂,生产简易沙发等。工农业收入各占1/3,其余为商业和服务业。
  六、农庄的领导机构是一个由选举产生的15人委员会。有两名经理,一名是管生产的,另一名是管经营的。庄员可以在庄外谋职,但全部收入必须交给庄里,分配时再领取自己应得的一份。
  七、庄员子弟上大学可以提供3年费用。这位女讲解员是学法律的,她是庄员子女,但自己尚未决定将来是否留在农庄工作。
  八、我们去看的养牛场,对每头牛都实行计算机管理,每头奶牛腿上都装有一个感应器,反映牛的状况,实行优化控制饲养。1头牛年产奶11500公斤,是世界上最高产的。原为荷兰黑白牛,以后又有改良。农庄共有1000头奶牛。还生产奶酪和葡萄酒。
  九、他们坦率承认,各人劳动质量和积极性也不一样,但懒人不多,大都有工作自觉性。
  十、庄员入庄年龄在28岁左右,退休年龄为65~70岁,以后提供养老。
  这个农庄原来是由前线哨所组成的。全国的基布兹提供兵源,为保卫国家作出贡献。但这种集体生产组织与以色列的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化竞争已不适应。所以来自内部的改革呼声很高,特别是年青一代,都不想固守农庄,想自己外出求发展。陪同我们去参观的以色列驻中国大使南月明说,应该引进邓小平式农庄“私有化”体制。她是指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庄社员劳动生产率不算低,每人每年平均产值为25000以币,GDP也在万~2万美元,相当以色列全国平均水平。但庄员生活质量只属小康,比我们珠江、长江三角洲发达的农村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管理者待遇与庄员一样,比较廉洁,不像我们农村收入差距那样大。
   。。

访问巴勒斯坦


  1999年11月27日,###访问巴勒斯坦,受到阿拉法特总统的热烈欢迎

  十一月二十七日 星期六 晴
  每逢星期六都是犹太教的安息日,犹太人都在家中度过,不准生火,街上行人甚少。
  上午10时,我们从耶路撒冷出发去巴勒斯坦自治区拉马拉,只有25分钟的路程。拉马拉坐落在耶路撒冷以北16公里的山区,是巴民族权力机构在约旦河西岸的行政管理中心。我们在巴以控制区边界换乘巴方的车辆,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库赖前来迎接。然后赴阿拉法特的总统府,一切尚顺利。
  阿拉法特为我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然后去总统府会谈。先小范围会谈,然后进行大组会谈。阿拉法特又老了许多,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他讲,和平进程遇到困难,主要是以色列在商定归还的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批建设犹太人居民点,实际上是半军事组织,因此对巴威胁甚大。他说以前任总理内塔尼亚胡态度强硬,现任总理巴拉克表面缓和,但在他上任不到1年的时间里,所建犹太居民点却超过内塔尼亚胡5年任期的总和。另外一个就是耶路撒冷地位问题,阿以双方都声称是不可更改的首都,但耶城实际在以方控制之下。阿拉法特明天要去莫斯科会见叶利钦,他说,叶已出院,俄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接着,我和阿拉法特一起会见了记者。一位英国女记者对阿拉法特穷追不舍,问地图问题,阿避而不答。后来库赖告诉我,以色列同意从5%土地上撤军,但双方在撤军地点上意见不一致,这就是所谓地图问题。
  在我与阿会谈时,库赖夫人为大琳组织座谈会。巴妇女们大谈政治,谈的主题也是犹太人定居点和耶城地位问题。大琳巧妙地避开这些争议,谈她如何做一个革命的贤妻良母,教育好子女,管好家务,照顾丈夫,使之专心从事国务。
  然后,我们出席巴立法委员会举行的特别欢迎会议。我和全体陪同人员进入议会大厅,大厅里座无虚席,库赖主席和我的讲话都博得热烈的掌声。中国在物质上对巴解援助并不大,但一贯支持他们的正义斗争,几十年如一日,包括巴解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抛弃他们。
  拉马拉市沿街盖了不少新的住宅,但阿拉法特和议会办公地点甚为简朴。中午1时左右,阿拉法特在他拉马拉的总统府为我们举行宴会,2时结束。阿说他不吃牛羊肉。他身高米,重73公斤,和我差不多。他比我小1岁,1929年生人。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劳累奔波,生活不安定,看上去比我苍老许多。
  宴会上,阿拉法特说,按照已达成的协议,以色列要归还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1967年6月4日所占领土,共6200平方公里。目前已归还的2200平方公里,主要是西南海边加沙地区、死海附近的杰里科地区(海平面以下100米,气温高达50℃),以及耶城以北的拉马拉地区。拉马拉以南的伯利恒,虽然以色列已撤军,但政权并未交接。从加沙到约旦河西岸,已有公路连接,在加沙有机场、海港,但海港不大,巴方准备建新的。即使全部归还马德里中东和会确定的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仍然是以色列的国中之国,经济基础十分脆弱。巴人口600万,有150万在以色列打工,100万人流亡海外。以后的重建十分困难。他们提出让青岛海尔空调来巴投资,这里对空调需求量甚大。
  拉马拉市是由拉马拉和比拉两市联合形成。拉市的历史可追溯到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而比拉则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迦南时代,圣经中曾76次提到该城。那里现在人口9万,城市海拔860米,是约旦河的分水岭。
  下午2时半,我等一行出发返回耶路撒冷市。临行前,阿拉法特派人送来一本当天照的影集,效率够高的。巴立法委库赖主席夫妇和我驻巴办事处代主任常毅和夫人潘德琴也到巴以边界送行。
  

会见巴拉克总理(1)


  1999年11月28日,###访问以色列期间与巴拉克总理举行会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