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鹿青藏-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罗斯的导弹,直指曾遭美军核弹轰炸过的长畸。而美军驱逐舰,就在俄罗斯导弹飞经之地的下方,这个特攻小组接到的命令,就是将这颗导弹,引上美军驱逐舰,让美国自食其果。
  驱逐舰越来越近,甚至都隐隐约约听得见螺旋桨的巨大声音了。
  此时此刻,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里,传来一声惊呼,导弹转变了运行轨迹,弹头一低,呼啸着向日本海落下去。
  “俄罗斯搞什么鬼?”菲尔德叫起来。他的意思有两层,一是我美国让你教训日本,你反道怕了;二是你俄罗斯什么时候掌握了让飞行中的导弹改变方向的技术。
  渔船上,特攻小组组长佐佐木一雄,紧紧盯着屏幕,脸露狰狞之色,嘴里大叫一声;“为天皇效忠的时候到了。”
  他知道,导弹落在驱逐舰上的时候,也就是驱逐舰靠上渔船的时候,如果他们开足马力跑,驱逐舰势必追赶上来,导弹在最后时刻,将落到海里,起不到炸毁驱逐舰的目的。要炸沉驱逐舰,必将殃及渔船。
  在华盛顿的菲尔德通过卫星转播的画面看到了,这艘美国驱逐舰已经逃脱不了被炸沉的命运。总统及在场的所有内阁成员都看到了,不过,在那一刹那,大家都闭上了眼睛。
  不一会,国防部作战室的报告上来了,说驱逐舰是奉命前往检查那艘渔船的,舰长曾经报告说收到一个奇怪的电子波,是从那艘渔船上发出来的,从卫星画面上看,驱逐舰刚靠上渔船,导弹就落在舰上了。据地震台网测算,这颗导弹有十万吨TNT当量,渔船也同时被炸毁,沉入海底。
  “这一定是中国人干的,他们想挑起我们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山姆总统擂着桌子叫道——目标2050提前进行,我们偏不上中国人的当。”
  

3、K计划行动
3、K计划行动
  就在杨志远飞往东京的同时,西昌卫星中心机场上,一架大功率直升机腾空而起,盘旋三周后,机头一拉,一头扎进了茫茫云海,朝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冲去。
  机上载有二十多人,一色白色羽绒大衣,浑身上下,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只有墨色的眼镜,显得格外醒目。每人身后一个硕大的背包,一眼看上去,都有沉甸甸的感觉。机上其它空间,也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白色包装箱,足有两吨多的重量。
  没有人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地,大家背靠着大背包,一动不动,仿佛睡着了一样。他们这身装束,既像生化兵,又像登山队员,看不到人的表情和相貌。
  两个小时后,机身微微一颤,随即停了下来,扩音器里传出一个声音;“我们的目的地到了。”
  舱门打开,一股寒冷的北风呼啸而入,但人群没有因此感到寒冷,而是有条不紊地走下飞机,后舱门缓缓落下后,白色包装箱被传送带慢慢地卸下。
  飞机螺旋桨上甩出一种白色液体,液体遇冷凝固,在飞机四周形成一道隔膜,将飞机严严实实地包在里面,慢慢地融入四周茫茫的雪原,看不出一点飞机的痕迹。
  机头驾驶舱里,飞行员呼叫着;“K计划行动A小组到达第一目的地,听到请指示。”
  扬声器里传出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回话;“立即进入第二目的地,展开行动。”
  “是!”飞行员有力地回答一声,就打开舱门,跳了下来,来到那队人的前面,带头朝更高的雪原上大步走去。
  飞行员叫刘成,是K计划行动A小组组长,也是中科院高能所学科带头人,主研氦3能量可控光学转换技术。说白了,就是用氦3的可控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转换成高能激光束,用来打击空中和地上的军事目标。
  此时正是大雪封山的九月底,珠穆朗玛脚下六千多米的地方,一片冰封雪裹的壮丽景象,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北风呼呼的啸声充塞其间。
  直升机只能到达这里,再上,就没有停机的地方,强大的气流,也可能让飞机坠毁。二十多个人,除了身上那个沉重的背包,身后,还必须拖着一只近一平方大小的箱子,身体负荷达到极限,强劲的北风,让人步履艰难。
  但上级给他们下达的任务,是必须在一个星期之内,秘密建立起一座激光发射台,以应对美日印即将展开的一次以空军为主的军事演习。
  从情报得知,这次军演的规模,将空前未有,而军演联指公布的目的,只是为了协调打击印巴阿边境的恐怖组织而进行的,但骨子里却是为了试探我藏疆边防实力,为今后占领青藏高原做准备。此次军演,虽然早在八月初就已通报给我国政府,但军委认为,这也只不过是一次例行演习,他们几乎每年举行一次。九月中旬,李之雪的报告递呈中央后,引起了中央的警觉,认为此举有入侵之嫌,如果美日印借演习之名,对我青藏境内军事目标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局面将非常被动。但此时已经大雪封山,大规模军事调动为时已晚,青藏高原上的两个空军师,不足以应付上述突发事件。后来的事实证明,情况果真如此。
  时间已经是下午六点左右,气温下降得更是厉害,北风也达到60米/秒,人几乎是每前进十米,就要发射一次“飞盗爪”,牵着绳子向前行进,否则,有被大风吹走的危险。此“飞盗爪”有点类似船锚,发射出去后,勾住坚冰,固定绳索。
  看着队员们行进得如此艰难,刘成脑子里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留一半人马在第一目的地,一半人马到二号目的地,再在一号和二号之间,架设一条高速输电光缆,那大半的设备就不用花这么大的力气运到二号目的地了。这不但可以减轻队员们的劳动强度,还可以事半功倍,提前完成上级的任务。
  他为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而兴奋不已,决定立即改变目前的任务,争取上山的队员在午夜前赶到二号目的地。
  为了保持无线电静默,他没有向上级请示。但后来的情况证明,他这样做是错误的,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里暂且不表。(输电光缆不堪负荷,大大减小了陆基激光发射台的战斗力)
  刘成下达了他的命令,二十几位队员立即分为两组,大部份设备被留在一号目的地,他带领着背负极少设备的队员,身后牵着一根轻质光缆,轻装前进了,并于午夜前到达第二号目的地,开始设备组装。
  留在第一号目的地的队员,以老赵为首,也开始了设备组装。
  虽然氦氖激光器早在1995年就被发明出来,但那只是用于医学领域的小功率激光器,不足以在军事上产生重大意义,而今天以氦3为动力的激光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早在百年之前,人类就知道氦3可以做为人类的新能源,但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让氦3可控核聚变装置小型化。只是氦3原料难得,匆匆忙忙之下,不得不先用于军事目的。
  这次,他们就只带来一公斤液化氦3,以求在这荒无人烟的极寒之地,组织起一支抵抗侵略的和平力量。
  珠穆朗玛脚下六千米的地方,大雪未封山前,是旅游者和登山队员的大本营,到处丢弃着氧气瓶、食品包装材料,宿营帐篷等,让这一片地区看上去一派狼藉,虽然每年有不少环保主义者义务上来收拾,但仍然忙不过来,因为,丢的人大大多于捡的人,而这些东西,带上来容易,带下去就有难以想象的困难。
  老赵其实不老,今年才三十岁不到,因为在这个所里的时间最长,而从事这项课题的研究也长得你不敢相信,他十五岁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系毕业,二十岁读到博士后,其间也一直跟随他的博导王院士从事氦3核聚变研究,并将其核聚变装置小型化。如今,已研制出大到核发电站,核动力航母,航天飞船,小到家庭轿车的一系列氦3核聚变发电应用装置。一俟原始的石油资源枯竭,从月球开采氦3形成产业化,这些装置,立马可以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
  老赵正在搬运箱子,耳机里传来同事小王的声音;“老赵,我觉得咱们头儿的做法有些欠妥啊!比如;这根缆绳在中途被人为剪断或出现意外断裂,情况将不可预测。”
  “这个情况我也刚刚想到了,你说的事情都不可能发生,但极有可能突发另外一个技术问题,不过,我已经预设了一套补救措施,你放心吧。”
  距新德里东南两百公里是阿格拉,再过去,就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阿格拉道路纵横,车流如梭,一派繁华景象。
  “目标2050”演习联合指挥部,就设在阿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