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日子里,曹参依然肆无忌惮的饮酒,依然一如既往的不朝。就这样,他在“相国”的位子上“混”了三年。
公元前190年,病死,谥号懿侯。
虽然在介绍这个人时,我用词刻薄,但在心中是非常尊敬这个人的。
这是一个饱藏智慧的人,也是一个极具手段的人,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正直的人。
他用生命的最后三年,弥补着他和萧何之间曾出现过的隔膜和缺憾;也只用了三年时间,把“黄老学说”融进了大汉的血脉,让这个在废墟中站立起来的王朝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这个人,是值得尊敬的。
第十章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
如果前两个方面,曹参是为了做事的话,那第三个方面,则完全出于自保。我前边点到过,曹参所做的第三个方面是处世。实际上,我还是有些拔高的,因为“喝酒”两个字概括的将会更加恰当些。
似乎在历史上,曹参的名声一直以来都比较好,虽然让人记不得他曾经干过什么显眼的事,可声望却很高。当然,他的声望是超不过萧何的,就如我们这一节的标题,曹参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年老二”。
话又说回来,能混成“千年老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辛辛苦苦、兢兢业业,一辈子耗完,连“老幺”的屁股都摸不到。
所以说,按正常思路去联想的话,曹参怎么着也得是埋头苦干、狠干,撅着屁股朝死里干的那种人。最起码其辛苦程度应该不会比萧何差。
事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自从这个人当上相国后,几乎什么事都没干。当然,我如此说也是不准确的,因为他在有件事情上,干的就比较过火。
曹参干的最出色的事情就是喝酒。
自从这位老兄把“施政、用人”两方面的事情安排停当后,他就干起了这份很是惬意的“工作”。
曹老兄喝起酒来那真是夜以继日、天昏地暗。史料记载:日夜饮以醇酒。
也就是说,这位老兄喝起酒来不分昼夜,早晨喝稀饭还要配上两壶酒。没事喝,有事也喝,一天到晚都是醉醺醺的。
用“酒鬼”两个字来形容这段时间的曹参,一点也不为过分,如果刘邦还活着的话,也要自愧弗如。
如此一来,有些大臣看不下去了。好好的“相国”你不干,偏要去当“酒鬼”,一天到晚都喝酒,还时不时会旷工,这样搞下去,如何做群臣的表率?
因此,一些好心人准备去给他提一些建议,说一些忠告。
但曹参的表现却很抢眼。每逢人来,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拉进了屋——喝酒。先灌你几两黄汤,堵住你的嘴再说。
如果几两黄汤下肚还不醉,还想张嘴说句话,那曹参就不客气了,再整两坛放你面前,接着喝。直到把“好心人”喝的烂醉如泥,才算了事。
这些人,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甩着两膀进去;最终却一滩烂泥似的,被人驾着两膀出来。无一例外。
每次在史书里看到这一点,我就很佩服曹参。真不明白,他怎能把酒量练的如此厉害,在各路英豪连番上阵的车轮战下,竟然笑到了最后。不得不让人佩服。
曹老兄对这份“工作”的确是很上瘾的,只要在他跟前提起“喝酒”两个字,眼直了,腿硬了,屁股也沉了。总之一句话,不喝出个所以然来不算完。
写到此,有件小事还是值得一提的。
据传曹家后花院临近吏员住所。所谓吏员,实际上算是相国的属臣,史料记载约有四百人。
这些人在曹参的熏陶下,也常以喝酒为能事。
大家都清楚,“喝酒”这种事,通常情况下会叫上几个酒友,甩胳膊抡拳、吆五喝六、大张旗鼓地搞,喝到尽兴处,拍桌摔板凳,大呼小叫,哭爹叫娘,完全都是情理中的事。
在这些人的大呼小叫中,有人不高兴了。这个不高兴的人是曹参的“从吏”,相当于现在的秘书。
“秘书”何许人,大家都清楚。只要脑子正常,一般是不会去招惹这些人的,因为这些人通常蕴含着让人难以想象的能量。今天,更有人为其送上了个“二号首长”的称号,可见一斑。
这天,又有几个不长眼的家伙搞聚会,大呼小叫,作闹的厉害。我治不了,总有人会来收拾你们。
巧合的是,曹参今天竟然没喝酒,真是难得。
秘书适时地出现道曹参的面前,别有用心地说道:“今春暖花开,风景宜人,相国何不到后花院走走?”
曹参今天很高兴,走走就走走,整天不是喝酒就是睡觉,散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刚到后院,猜拳行令的呼叫声随风入耳。
曹参拔腿就往那个方向走去,随着身后的“秘书”一阵暗喜。
曹参进门后,几个酒徒傻眼了,酒醒大半,连忙叩头,爬在地上没敢起来。这个场景,让“秘书”的心里无比惬意。
曹参大喇喇地坐了下来,自斟一碗,喝了一口,说道:“都起来,接着喝。”
这种场景说这种话,怎么听都像是一句反话。几个酒徒更不敢起身了,一边叩头一边赌咒发誓,承认错误。
曹参老脸一拉,“喝酒有什么错,都起来,陪老子喝酒。”接着扭头对身后的“秘书”说道:“去,取两坛好酒过来。”
几个酒徒却乐了,傻笑着起身,蹭到了案前。酒局接着上演了,不过此时有曹老兄的参与,更为热闹。因为曹老兄撩胳膊吼将起来,比他们的声音还大。
如此一来,“秘书”傻脸了。他真没想到给别人穿小鞋,竟然穿出了这么个效果。
我讲这件小事,是希望能够展现曹参的全貌。
这个人,虽然表现的嗜酒如命、豪爽率直,但心思却极为缜密,能一眼看清楚身边存在的明争暗斗,并且能轻松地将这些拿不上台面的东西化于无形。大智若愚,大象无形,曹参无疑是配得上这些成语的。
实际上,曹府,明争暗斗这种事实际上还是比较少的。因为曹参对人比较宽容,些许小错,从不追究,甚至还会刻意掩盖。最终,老曹家的日子过的比较和谐。
我一直很佩服古人的语言概括能力,那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确很有道理。曹参把道家的东西融进大汉王朝之前,已把这些东西糅进了曹府,这里才是“黄老学说”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站。
应该说,这些东西,对我们小民百姓的家居生活是很有用的。这是老子的教诲,也是曹参的智慧,可以学学,没有坏处。
总而言之,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大事都被萧何安排过了,曹参就剩下喝酒了。这种日子,羡煞旁人。
第十章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
事实上,刘盈搞的那次聚餐,被打击的不止刘肥一个,还有一人也受到了不小的惊吓。这个人就是曹参。
曹参已多年没有和吕雉打过交道,对老寡妇的所作所为只是耳闻,没能亲身体会,因此对吕雉所识颇浅。刚回京两个月,就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回,让他对这个老寡妇有了新的认识。
况且在那次聚会上,他还站了出来替刘肥说了句话,虽然那句话本身并不出格,但自己的站位很明显有些问题。这不能不使老曹同志有些担心。
好在是刘肥第二天就拍了一个极为无耻的马屁,躲过了那次危险,最终也让曹参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用到吕雉身上更为贴切。老寡妇行事不按常理出牌,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如果得罪了她,死都不知道因为个啥。曹参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无为而治”,更多的却是如何避免吕雉的猜忌,降低自己的危险系数。
既干事又不引起猜忌,这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萧何当年老老实实、小心翼翼,只因希望干点实在事,就差点被砍掉脑袋,最终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了几年日子。应该说萧何还是幸运的,他碰到的是刘邦,如果是吕雉,说不定早就歇了菜。
可曹参就没那么幸运了,明面上他伺候的是刘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