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挪到了工字钢铆接起来的桥架。有人在桥架上绑了一根粗铁丝,当作扶手。父亲先帮着母亲过到对岸去。然后分两次把家当拿了过去。现在轮到我了。父亲牢牢抓着我的手,踩着倾斜的工字钢往前走。上面很滑,于是我吃力地侧身走,用一只手抓着铁丝。刺骨的寒风似乎偏偏要把我吹到水里去。我觉得,我们永远也到不了下一个桥墩,妈妈在那里焦急地等着我们…… 记忆中浮现出下城,犹太人居住区波多的那个房间。收留了我们的那一家人正准备去美国,他们走了之后我们可以使用这套房子,里面有两个房间,洗漱间和厨房。在经过长时间的漂泊之后,这是非常好的前景。父亲希望在这里找一份工作,这样我们一家的漂泊就可以结束了。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基辅也闹饥荒。我们的伙食有稀稀的燕麦粥,一小块面包干,偶尔有一点赤褐色的青鱼。父亲在一个仓库作门卫。妈妈每天一大早就去某个机关,在那里擦地板,报酬是一小袋燕麦。我一个人呆在家里,不知道如何是好。《金色童年》里的插图和文字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我也没有任何玩具。家里人不让出门——街上有坏人。传说他们劫持小孩子,用来炼制肥皂。我最喜欢在铁床上玩火车。床头靠背上的铁条可以当作蒸汽车头的操纵杆,同时,铁条之间的空间,就是窗户,火车司机从这里往外看。我想象着前边铁轨上有一个人。从铁条之间伸出头去,却什么也没有,这只是我觉得而已。可是,却不能把脑袋抽回来。脑袋似乎钻了过来,可现在耳朵在碍事。不管我如何使劲把铁条扒开一点,根本没用。最终我睡着了。晚上,父母亲看见我的时候,脑袋卡在两个铁条之间,耳朵磨得通红。父亲当然一下子就拉开了铁条,而我却在墙角上跪了两个小时…… 基辅时不时地被围困,易手:一阵子是德国人,接着是斯克罗帕茨基的哥萨克首领,彼得留拉匪帮,白军,红军,波兰人,接着又是红军。到处都有烧杀劫掠。甚至燕麦都很难找到了。在符拉基米尔小山一匹马倒下了。它几乎一下子就被分解了。我们家也得到了一块马肉。可是,接下来怎么办?…… “不能在这里呆下去了,”父亲说,“看来得去柳芭那儿,到乡下去。在那里可以躲过内战……” 当然,父亲没有意料到,内战之后紧接着是“军事共产主义”,农村彻底破产。 ……轮船底舱的一个大房间。沿着船舷是长条椅子。乘客们坐在椅子上。我们安顿在一个角落里。我身后是一个圆形的舷窗。我时不时从那儿伸出脑袋,看着从推进轮下飞溅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漂浮的彩虹,沿着船舷的波浪连同许多漩涡和白色泡沫迅速向后漂走。我整小时地看着这个奇妙的景观。我们往北方去,到留彼其,这是基辅罗斯的古老的中心城市之一。在它之前,有一个紧靠第聂伯河的村庄——斯塔涅茨克耶,轮船在这儿一般不停靠。但父亲跟船长讲好了,在这里把我们放下来。从基辅到这里的直线距离是一百五十公里略多一些。河道弯弯曲曲,所以在一个陡弯之后,我们的船又向南方走去,然后又是一道道弯。加上轮船速度很慢,所以这一路走了一天一夜。 我大部分时间呆在甲板上。那里挤满了没有舱位的乘客,大家都靠在冒着黑烟的烟筒周围。这里暖和一些,风也小一些。而我则喜欢站在四面有风的空旷地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我们的口粮:燕麦粥和青鱼(2)
在甲板上溜达的时候,我看见船尾有两挺机关枪,船头有一门小炮。帆布盖着小型火炮,但炮筒露在外面。父亲解释说,这是为了预防劫匪袭击。我心里当然想着有人来袭击我们…… 早晨,我再次来到甲板上。太阳高高照在草地上,暖洋洋的。甲板上大部分乘客还在椅子上睡觉。也有人把吃的东西铺开放在破布上,正在吃早饭。突然,岸上响起一声枪声,接着又是一下。从灌木丛后面出来了几个骑马的人。他们挥舞着短筒(指截短了枪筒的步枪,这样很容易藏在衣服底下),喊叫着。乘客们都躲到椅子下面去了。离舷梯近一些的人下到底舱。我躲在烟筒后面。船长在舰桥上命令道: “全速前进!” 这时,我们的机关枪开始哒哒哒地扫射,然后,炮也放了一下。 妈妈躲在舷梯后面,朝着我招手。船长发现了她: “公民,别让孩子跑出来。他在烟筒后面藏得很好。请您到底舱去……” 我非常高兴,可以观察到打仗了。轮船很快加速了。但骑士们也没有拉下来。他们躲在灌木丛后面,跟轮船平行地跑着,一边胡乱打着枪。有几颗子弹从烟筒上反弹了回去。我们的机关枪打中了一个袭击者。接下来,在拐弯处,是茂密的橡树林。这是我们的逃生之地。这里马只能一步一步地走。袭击者落在了后面,后来再也没有出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斯大林与希特勒玩起了捉迷藏(1)
希特勒建议斯大林分割波兰,而“补充秘密议定书”的知情人却被斯大林下令枪毙了,因为他信奉:只有死人是安全的。 由于入侵波兰的时间日益临近,希特勒不得不给他所仇恨的“世界布尔什维克”领袖斯大林亲笔写信。 柏林估计到,愿意共同研究波兰问题,这在莫斯科将会被看作是德国政府态度认真的标志,这个估计没有错。1939年8月3日晚,莫洛托夫接见了舒伦堡。大使重复了里宾特洛甫说过的波罗的海到黑海之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一套说辞,并补充说,德国愿意“协商利益范围”。莫洛托夫在列举了德国一连串不友好行动之后,即###产国际条约,支持日本针对苏联的敌对活动,将苏联排斥在慕尼黑协议之外等等,对德国提议是否认真表示怀疑。这里我必须顺便指出,根据现行条约,一旦发生侵略,苏联与法国必须共同向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援助。1938年秋天,当这种威胁出现时,苏联已经做好准备履行自己的义务。在苏联西部地区宣布了动员令。但是,法国却没有履行自己那一部分义务,甚至未与莫斯科磋商,便参加了慕尼黑协定。并且慕尼黑协定本身就具有反苏倾向。莫洛托夫问舒伦堡,所有这些如何能够跟德国政府愿意与苏联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声明联系起来,并补充说,暂时还没有看到德国改变立场的任何证据。从这次谈话中,大使得出一个结论:苏联政府目前决定要跟英法达成协议。他建议柏林采取新的努力使克里姆林宫发生兴趣。与此同时,斯大林却越来越倾向于同希特勒达成协议。 柏林照着舒伦堡的建议办了,经过双方的努力事情开始迅速发展。8月12日,阿斯塔霍夫拜访了舒努列特使,并通报说莫洛托夫愿意在莫斯科跟德国人讨论他们提出的问题,包括波兰问题和其他政治问题。阿斯塔霍夫说,苏方提议逐阶段进行谈判,不必操之过急。然而,希特勒已经确定了9月1日入侵波兰,对“分阶段”讨论的想法不满意。8月14日,舒伦堡被指令通报莫洛托夫,称柏林认为,“德苏关系达到了转折点”,“已经不存在德苏之间现实的利益冲突”,“两国在过去一直都是友好带来好处,敌意带来破坏”。接下来大使计划要说的是,“英国的挑拨离间政策导致了一种局面,即有必要使德俄关系明朗化”。否则的话,在指令中说,“局面的发展将会使两国政府无法恢复德俄友好,从而进一步共同解决东欧问题”。 正如我们所见,希特勒在这里是大棒和胡萝卜同时使用:向斯大林许诺友好和新的疆土,同时以关系破裂相威胁。“各族人民领袖”依然继续这个游戏:在这一阶段莫斯科对德国的建议态度审慎。莫洛托夫向舒伦堡宣称,苏联政府虽然欢迎德国改善与苏联关系的愿望,但不打算急于求成。人民委员解释说,里宾特洛甫访问莫斯科“需要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便使交换意见更富有成效”。与此同时,在这次谈话当中,莫洛托夫对德国和苏联互不侵犯条约表现出兴趣。其中,人民委员询问道,德国是否愿意对日本施加影响以改善其与苏联的关系,并讨论对波罗的海国家的保证问题。显然,这里的关键在于,在此前跟英法的谈判中,苏联方面发现,伦敦和巴黎不打算向波罗的海国家提供保证,类似他们对波兰那样的保证。这个立场在莫斯科被判读成,这是给希特勒有关沿着什么路线进攻苏联,同时又不引起英法的敌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