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金汉宫的倒影-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守党领袖自1902年索尔兹伯里侯爵辞职以后,就没有贵族再担任过,然而在1963年,保守党却出现了一个贵族领袖——霍姆伯爵。在这段纷扰曲折的领袖产生过程中,伊丽莎白二世就发挥了其任用、罢免首相的权力。
  1957年,保守党领袖艾登辞职之后,领袖人选就成了党内乃至整个国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把领袖人选押在了代理首相巴特勒身上,虽然他政治经验和资历不如麦克米伦,但是他却正处在做出成就的最佳年龄阶段,而且他在党内一直都很受重用。巴特勒有很多麦克米伦无法比拟的优势,就连英国的很多媒体在结果还没有出现之前就大张旗鼓地开始报道巴特勒的相关事迹。显然,大家都认为巴特勒出任领袖以及首相是铁板钉钉、无可非议的事。然而内阁、议会以及保守党的其他成员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巴特勒在他们看来太“左”倾了,而麦克米伦在苏伊士危机时期担任了财政大臣,表现得十分老练。正如撒切尔夫人后来形容的那样,麦克米伦从表面上看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但是这却掩盖不住背后的精明。他从外表上像爱德华七世那样玩世不恭,但对政治却极为虔诚。稳重、老练、精明这些正是一个首相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内阁、议会最终决定任命麦克米伦为保守党领袖。伊丽莎白二世在接到任命书,与几位权威人士探讨一番后,立即召见了麦克米伦,并为他举行了授职仪式。
   。。

“统而不治”的国王(2)
然而这位老首相在职位上没有坚持多久,很快就重病缠身。麦克米伦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过度劳累,保守党的领袖位置又成了悬念。巴特勒的名字再一次被提到,他依然是领袖的最佳人选,但是依然不受党内其他人的欢迎。不过此时还有一个人很受麦克米伦的重视,他叫黑尔什姆,是枢密大臣同时也是一位贵族。不过可惜的是,这位贵族大臣对首相一职太过渴望了,以至于他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进入下院与其他候选人一争高下。要知道,这种行为是贵族大臣最为不齿的,对于一个背叛贵族的人,自然不会得到党内权臣的认可。
  就在保守党内部高级领导人为了悬而不决的领袖位置大伤脑筋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颇具戏剧色彩的人。这个人出生在贵族家庭,却执著地热爱着板球运动,他还曾经参加过板球比赛。这个人就是后来继任麦克米伦成为首相的霍姆伯爵。霍姆伯爵的突然出现的确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他平常看起来完全是个不愿意参与到任何党派争斗、小心翼翼的人,却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杀出。根据麦克米伦的授意,保守党开始对霍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一出来,再一次震撼了所有人,霍姆在调查中4项胜出。
  霍姆显然不是众望所归,但是却奇迹般地在4项调查中占据了优势。在主观感情和实际数据之间,麦克米伦决定相信数据。1963年10月18日,伊丽莎白二世以国王的身份准备干预此事,她来到医院探望麦克米伦。麦克米伦趁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正式提交了辞职信。从病房回到白金汉宫后,伊丽莎白二世便立即召见了霍姆,命他组阁。
  就这样,霍姆成为了一个政治生命不到一年的首相,也是唯一一位“突然出现”的首相。伊丽莎白二世的这次任免完全只听取了麦克米伦一个人的意见,并没有与其他内阁和议会议员商讨。王权在这一刹那显出了其本身该有的“至高无上”,伊丽莎白二世也在这个时候彰显出了一个国王的风范。
  从内阁制度建立以来,王权就开始衰落。执政党派要通过选举,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就可以执政,国王更像是个旁观者看着竞争党派相互争斗,然后走走形式,任命胜出的党派执政。但是不能随意解散内阁和首相的职务,并不意味着,国王就失去了这项权利,霍姆是个很好的例子,后来在澳大利亚,总督以女王的名义任免总理更能说明这点。
  1972年,是澳大利亚执政党选举的日子。这一年的选举有些不同,除了自由党和乡村党之外,还有工党。这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殊,只不过是3个党派在争夺执政权力而已。然而在过去的23年里,澳大利亚的执政党一直是在自由党和乡村党中产生。这两个党派一个代表工业和金融垄断资本集团,一个代表着乡村地主和牧场主的利益。谁都没有想到,工党竟然会打破二十多年的格局,成为执政党。当然,这与其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分不开,再加上人民对其他两党追随美国出兵越南一直耿耿于怀,这给了工党一个很好的翻身机会。
  工党领袖爱德华·高夫·惠特拉姆成为联邦总理,开始按照竞选时所描绘的蓝图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这位新上任的联邦总理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了时间和政策上。在他上台的时候,整个世界的经济水平都呈现出了一个下降趋势。因此,惠特拉姆所实施的一些提高工资福利待遇、降低关税等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外国产品的倾销,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扑面而来。伴随着失业率的上涨,澳大利亚的罢工活动不断发生,反对党也趁机跳出来对工党进行攻击。在1974年的联邦大选中,工党获得了众议院中的大部分选票,却在参议院中落马。
  翌年,反对党占多数的参议院公然对抗工党政府,拒绝批准工党政府的预算,并要求提前进行大选,工党与参议院之间原本暗涌的对抗之流,终于爆发。作为澳大利亚总督的约翰·克尔为了平息这场风波,不得不以伊丽莎白二世的名义撤销了惠特拉姆的总理职务。澳大利亚的宪法规定,联邦总督没有对总理的任免权,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间,也从没有一任总督违背过宪法。然而约翰·克尔却大胆地运用了王权,平定了一场政治风波。事情就是这么凑巧,联邦总督是根据澳大利亚法律由澳大利亚总理任命的,约翰·克尔是由惠特拉姆亲自任命的,最后却被他罢免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王权的使用,是在伊丽莎白二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约翰·克尔太想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了,太想像一位总统一样行使权力,这种迫切感让他绕过了女王,直接行使了他不该行使的权力。
   。。

“统而不治”的国王(3)
伊丽莎白二世完全受到了蒙蔽,不可否认克尔在危机时候用王权解决了尴尬,但是,这却也从另一个方面显示出了女王在澳大利亚以及其他联邦成员国的虚置性。假如当时惠特拉姆能够及时与女王沟通,要求解除总督职务,女王是不能反对的。克尔的行为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悬挂在英联邦其他成员国上,难道总督可以借助王权的名义随便任免一个联邦总理。克尔化解了一场危机,却成为了一个反面典型。
  很多按照英国议会的管理方式行事的国家,都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产生了一种不信任。英联邦在宪法上明明白白写着,君主立宪制,国王享有一切元首该有的权利,然而现实却与宪法完全不同,英联邦中成员国的政体各个都是建立在君主制上的,然而却没有一个君主前来主持政务。伊丽莎白二世远在大洋彼岸,她只是一个象征,并不能完全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在这种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女王手中的有效权力就必须依靠一位非王室成员来实行,这样就缺乏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多人开始思考,如果一个总督可以实行国王的权力,那么君主立宪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王权是否适合英联邦成员国,君主立宪制是否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这些问题正在考验着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英联邦。不过事实证明,这一切的存在还是十分必要的,不然伊丽莎白二世也不会至今仍在白金汉宫舒适地生活。当今英国女王仍然是英国最高权力的组成部分,而且一直是中坚力量。这位“统而不治”的女王,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对英国具有不同凡响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作用。
   txt小说上传分享

没有选举权的白金汉宫主人(1)
一直到今天都有很多人在质疑,英国到底是不是一个地道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女王明明都已经变成了一个摆设,王权更多时候被闲置,这样的社会制度似乎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其实,如果认为女王只是住在白金汉宫中吃吃喝喝,那就大错特错了,女王是这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在英国,女王的确是一种象征,而且这种象征起到了资本主义政府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她被视为是民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