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金汉宫的倒影-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英帝国的解体给英国人留下了一段遗憾,给历史留下了一声唏嘘。在帝国逐渐没落的时候,英国人固有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传统思想随着帝国的瓦解而发生变化,人们从以往的思想桎梏中解脱,带给英国新鲜的思想空气,这应该也是英帝国瓦解的一个重要标志。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很多人发现传统的思想变成了一种束缚,人们在竭力挣脱过去的枷锁,希望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个性。这是人们对传统的反对,是对战争不满的直接反映。而且这个时期,媒介有了一定的发展,报刊、杂志、电视、电影进入普通人家,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生活空间以外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于是,英国人的衣食住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服装。英国人一向以保守传统的形象出现,服装造型趋向于华丽和繁冗。男性服装更多体现绅士姿态,而且在什么场合穿着什么样的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男性服装趋向于随意舒适,较之从前更能彰显男性的矫健和伟岸。女性的服饰则出现了更大的变化,由于妇女在战争中也奋斗在前线,为战争提供劳动力,她们不得不脱下长裙,换上简单的裤装,后来成为了一种时尚。在战后,爆发了数次妇女解放运动,妇女认为她们既然能在战争中与男性一样奋勇杀敌,那么社会地位也应该与男性平等。在这种思潮的冲击下,更多妇女开始在社会中创造自己的价值和地位,自由和个性成为那个时期女性服装的代名词。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英帝国的瓦解(3)
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她们在法律上追求与男子权利的平等。从20世纪20年代起,有更多的女性参加了社会工作,职位和工作性质从高到低,从简单到复杂各异。特别是撒切尔夫人的上台,更是有力抨击了英国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不过女权的平等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婚姻法赋予了女性在离婚时与男子享有同样的权利,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离婚申诉,夫妻分居5年就自动解除婚约。这让离婚率在英国不断飙升,单亲家庭屡见不鲜。
  20世纪中叶的英国服装还有一点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模糊了阶级的差别。工装裤、牛仔装、夹克、T恤等服饰渐渐成为上流人士和中下层平民都穿的服装,就连代表整洁的白色衬衫也在20世纪后期流行到中下层阶级。
  20世纪60年代,一位名叫玛丽·奎特的英国女设计师首次设计了超短裙,保守的英国第一次出现了膝盖以上的裙子。超短裙凸现了女性秀美的腿部轮廓,性感慢慢成为一种潮流。历来以保守形象示人的英国大胆突破束缚,成为世界时尚的弄潮儿。一些年轻人为了突出个性,经常会突发奇想穿着一些奇装异服,出现在舞厅等场所。随着摇滚音乐的风靡,这种奇特的服装变成了狂热年轻人的代表,这类人被称为“朋克”,意思是“无知草率的年轻人”。这个称谓一开始带有些许贬义,但是发展到后来竟然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求的目标,并发展为一种世界潮流。
  战后英国的食品和住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单调的食品结构趋向于多元化,一些意式、日式等餐饮流入英国,使英国的快餐性质发生变革。住房则趋于简单化,更多构造简单的红砖公寓房被认可,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购房方式,贷款和分期付款。
  住房条件变好,吸引了更多人到城市购买住房,这加快了英国人口的流动频率。乡村人口纷纷涌进城市,希望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城市人口则厌烦了市区的喧嚣,开始回到乡村。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流动,又促使交通工具的改善,地铁、公交车、私人轿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人一改其传承了几百年的保守性格,大胆突破,令世界刮目相看。很多人都不看好英国会在摆脱传统思想方面有什么新成就,甚至认为其根本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迎合新思想的到来,然而英国人在20世纪中后期的表现,令这些人瞠目结舌。
  更让外国人震惊的是,英国的性解放恍如一夜之间成为一种风尚。二战之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导致了“性压抑”和“性饥渴”,后来随着妇女服饰越来越趋向于性感,更促进了性解放的发展。关于性解放还有一段故事,在20年代著名作家劳伦斯的一本名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有大篇的关于性行为的描写,这在当时被看作“黄色书籍”,很多公司都不予出版,而颇有名气的企鹅公司却大胆地出版了这本书。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认为这样是伤风败俗,与高雅文化不符。1960年,法庭审判了企鹅公司,结果却是原告败诉。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被视为是政府对性文化的认可,从此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关于性描写的书籍。随着性解放形成潮流,同性恋也逐渐被大家接受,而且法律还赋予了其合法的地位和权利。
  不管是殖民体系的崩塌,还是大众生活习惯的改变,都是大英帝国瓦解的最好见证。英国人对传统思想的反叛,并没有改变其留在血液之中的帝国优越感,不然就不会想方设法找英联邦来代替逝去的帝国了。不管怎么样,英国正从帝国回归欧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回归欧洲,回归原点(1)
殖民体系的瓦解和英联邦的建立,都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英国正在费尽心机将失去帝国的伤痛降到最低。有人认为英国就像是一个迷途的孩子,经过漫长的寻找,最终还是回到了欧洲母亲的怀抱。这个比喻似乎不太贴切,英国一开始是离开欧洲,看作是迷途也可以,但是这种离开完全是自愿的,更没有主动找过回欧洲的路。
  英联邦的成立就是最好的证明,英国企图用这种方式保住世界强国的地位,可是却没想到,这个替代品虽然带来了利益,但更多的是令英国喘息的负担。英联邦成员的加入,开始给英镑区注入了活力,但是时间一长,活力渐失并沦为英国的累赘。英镑区财政常年赤字,黄金储备枯竭,为了吸引外国储蓄,不惜提高英镑区银行的利率,又减少了英国本国的投资。
  1972年,英镑区在重重压力下油尽灯枯,正式结束生命。为了弥补英镑区所造成的遗憾,英国被迫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英联邦的贸易封闭起来,只允许联邦成员之间做买卖,不能有其他国家的参与,这被称为“英联邦特惠制”。英国真是急昏了头了,一个封闭的贸易圈怎么能与世界接轨。没过多久,这个办法就被彻底否决了。
  上帝真是喜欢与英国开玩笑,要么就是天下第一、无人匹敌,要么就处处为困、举步维艰。
  本来还以为能在英联邦中找回昔日那种一呼百应的感觉,却没料到英联邦中的成员并没有那么听话,而且英国衰弱的国力根本无法再成为英联邦中的大哥大。随着英镑区和英联邦特惠制的失败,英联邦也逐渐衰落,英国已经不再是成员国的中心了。
  英国强烈的大国意识让欧洲其他国家不愿意与之亲近,谁都不想被当做一个杂役呼来喝去,于是这些国家想办法凝聚在一起,发展共同利益,把英国抛弃在一旁。这就出现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紧接着出现了欧洲煤钢联盟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这3个联合机构的出现,给后来欧共体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国从根本上就十分抵触欧洲国家的联盟,它认为这种性质的联盟不利于保持欧洲的稳定,更加不利于英国本身的安全。作为传统的帝国来讲,英国的经济利益点并不在欧洲,而是在众多殖民地上,这是其与欧洲保持距离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欧洲毕竟已经不是英国说了算的时代了,于是英国只能在如何联盟上大作文章。法、德、意等几个国家建议建立联邦制,而英国则极力要求建立邦联制。联邦制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也是一种政治实体,而邦联制只是政府之间的合作,相比而言邦联制远没有联邦制的联合性强。显然,英国从骨子里还是不愿意降低大国身份,而是依然希望保持相对孤立的状态,这样即使欧洲失衡发生战争,英国也能够全身而退。因此,英国拒绝了法、德、意等国家的邀请,彻底将自己关在了欧洲联盟的外面。
  1960年1月,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等7个国家在斯德哥尔摩签订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以此来对抗欧洲一体化进程。但是,英国很快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