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悔的狂澜--张澜传-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敢来重庆。”   宋美龄头款款一摇。她有女外交家自己的思量:“光听电台、看报纸,怕还不能评估人。我从美国记者的访问中多少了解一点内情,他是个奇特的人,往往会……出其不意。”   蒋介石捕捉到什么,即刻指令:“追拍一份电报,再请毛泽东来重庆共商国是。”   秘书应命:“是。”返身急去。   蒋介石喟然一叹:“我的几位高参,也是众说不一。夫人说得也不错,我五次大围剿,眼看把红军逼上不归路,他居然敢冒兵家之大忌——闯雪山草地!真有点异想天开!”   不晓怎么,中国第一人的蒋委员长有一种潜意识的担心,这“第一人”他心里觉着并不踏实。   蒋、宋奇特的两口子信步来到小森林的蹊径岔口。   一方石案、石凳,仿佛在迎候什么人。   宋美龄停住步,眼光无意在石凳上掠过,闪出一个疑问:“毛泽东真要是来呢?”   蒋介石淡淡一笑:“夫人把我问住了。我现在准备的是乘美国人的运输机、大海轮——运兵,调集部队。”   宋美龄以女人加夫人的细心提醒着:“也不能不准备他万一来呀。”   蒋介石头一点,目光投落到石案石凳间:“唔。”      不同寻常的夫人不同寻常的提醒,也使作丈夫与统帅的不敢掉以轻心。   张群也揣摩出主人的衷肠,委座一到政府总裁室上班,他便在第一时间通报:“延安方面还是没有动静!”   蒋介石头微微一点,笑了,很有节制,但已宣泄出得计。   恰其时,秘书手持电报急入报告:“委座,延安毛泽东回电。”   蒋介石与张群相顾一怔。   蒋介石手一点,道:“念。”   秘书照本宣读:“为团结大计,特派周恩来到重庆接洽。”   张群立马插上:“毛泽东是在使缓兵之计?”   蒋介石沉吟半晌,果断指令:“我要中国的老百姓看看,是谁更诚心。追发第三封电报。”他蓦然记起什么……   是夫人宋美龄昨夜的提醒:“电请毛泽东两次已够,不宜‘过三’。”   张群也似乎感应到什么:“委座,此时动手,我们已顺理成章。”   蒋介石眼里寒光一划:“不。我要看看这位老对手到底有多奇?多怪?发!”   一个国民党的蒋介石,一个共产党的毛泽东,在这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斗智斗勇,杀得彼此心知肚明。      上清寺的“特园”,今天特别的阒寂,阒寂得有点骇人。   张澜和鲜英正吃着午饭。评估着这场特殊的战争。兴许是这太过的阒寂,使吃饭人觉着不踏实。   鲜英一睃门外:“今天怎么死静死静的?”   张澜置之一笑:“静是静,‘死’倒未必。”   骤然间,赶来一个人,身体微胖,大汗淋漓。   来人是徐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统战工作负责人。时年三十。   张澜恍然认出:“嗯?不是徐冰先生么?”   徐冰顾不得擦汗,抑不住兴奋地通报:“毛主席已经从延安飞来重庆,特地赶来奉告。”   一无所料的张澜与鲜英大惊诧之下转瞬间大惊喜起来!   张澜仍有点难以置信:“润之先生来了?!……”   徐冰明确首肯:“嗯。没有事先告诉你们,是怕国民党方面随时可能生出什么变故。”   鲜英连连点头:“理解。理解。”   徐冰屁股不及落座:“我还有急事安排,先走一步。”   “先请。先请。”张澜知情地与鲜英相送到门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毛泽东一访张澜(3)
“两老留步。”徐冰恭敬地双手一拱,返身急去。   张澜还在未敢想像的惊诧中:“毛润之,毛润之,你……居然真敢深入到虎穴里来?!……”      蒋介石最后的第三道催发电报,不曾想重重地将了自己一军,令大司令猝不及防。他实在是想不到,他——毛泽东居然敢来!   1945年8月28日下午3时30分,一架绿色军用飞机映入迎候人们的视线,缓缓飞临重庆九龙坡机场。   “来了来了!”   “到底盼来了!”   人们好一阵雀跃。   标有476650号的飞机缓缓停下,急不可耐的人们,尤其是众男女记者涌动着直往前冲。   一双双眼睛紧盯着机舱门。   门,开了,步出一位身材高大,穿着灰蓝色中山服,双眸传神的毛泽东。时年五十二的毛泽东,已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致谢地挥了一下手里的“拿破仑”帽,欣悦中流泻出独有的沉稳。   周恩来相伴而出。时年四十七的周恩来,已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   赫尔利和张治中鱼贯随出。   赫尔利是美国驻华大使。时年六十二。张治中是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时年五十五。   王若飞及参谋团等八人压阵而出。时年四十九的王若飞是中共中央委员。   抢新闻的各报男女记者们此刻已顾不得礼仪,一哄而上,争着握手的、递名片的、抢先提问的,激奋的热烈中,也实在有点混乱。   宋兰英也拥挤在人潮中。她噙着热泪响声喊着:“毛主席,你好!”   在手臂丛中的这只小手,太不起眼了。机敏的毛泽东还是捕捉到了那只弱小的手臂,伸手一握。   周恩来见众记者的汹汹阵势,不能不使出声东击西之计,将腋下早就备着的纸包一亮:“新闻界的朋友们,你们要的新闻,在这里。”   一招奏效。记者们又“呼啦”一下将周恩来团团围住,争抢着材料。   毛泽东这才得以脱身。   迎候的各界代表这才得以向毛泽东围拥上去。   国民党代表以主人的身份,抢先了一步。   乔冠华依次作介绍。时年三十二的乔冠华,是中共《新华日报》国际评论专栏负责人。   毛泽东依次跟周至柔、邵力子、雷震等一一握手。   周至柔是蒋介石代表。邵力子是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雷震是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   毛泽东拱手向人们致意:“有劳诸位!”   不待乔冠华介绍,毛泽东一眼望见银须飘拂,身着灰布长袍的老人,便两步上前:   “你是张表老?你好!”   张澜用力握住毛泽东宽厚的手:“润之先生好!”   两注彼此神交已久的目光终于交织了,融和了,闪烁着心有灵犀的火花!   毛泽东记忆犹新地追溯道:“我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时,就从报纸上拜读到先生领导四川‘保路运动’的事迹了。了不得啊!”   张澜连连摆首道:“哪里。润之先生的大名,我在北京《晨报》时就耳闻了;你那篇《民众的大联合》,把《晨报》和我都‘联合’了进去。”   两人相见恨晚,相顾欣然。   毛泽东有点过意不去:“大热的天气,您也亲自到机场来,真是不敢当!不敢当!”   张澜直剖心曲:“你奔走国事,身负众望,欢迎还来不及呐!”   旋即,毛泽东又一一跟沈钧儒、黄炎培、鲜英、冷〖FJF〗?〖FJ〗等握手。   郭沫若双臂一伸:“欢迎主席!”时年五十三的郭沫若是国民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毛泽东略作夸张地招呼:“噢,大秀才!”   此刻周恩来已握住张澜的手,备如故友重逢!   周恩来理解大家的心愿,手一招:“来,一起留个影吧。”   队形还未站好,宋兰英与记者同行早已抢拍开来。   少许。周恩来见人们仍不想散去,尤其是嗷嗷待哺般的众记者朋友,不由一笑,扭首道:“主席,你不说几句,怕是过不了这道关哪。”   欢迎的人们开心不过地拍起巴掌。   毛泽东面带微笑,会说话的眼睛与人们融作一体:“其实我要说的,飞机从延安一到重庆都已经说了。”   人们会心地笑了。   毛泽东实话实说:“大家最关心的,也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制止内战,应该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大基础上解决分歧,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一个人民天天盼望的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很愿意与朋友们一齐努力!”说着,大手习惯地当空一劈!   热切的掌声,迸发出彼此努力的心声。      林园行宫,却是静幽幽的。还是蒋介石与宋美龄,还是小森林那通幽的曲径,还是那岔口的石案、石凳这里,寻踪赶来的秘书官急急报告着:“委座委座!……”   蒋介石闻声止步,训导着:“请注意,遇事不要慌忙,要学会处惊不乱。”   秘书官连连屏息凝神:“是,委座。”   

毛泽东一访张澜(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