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是人间庸俗骨,由来不惯住仙乡。
冯、阎二人商定大计之后,冯遂同阎至太原,依冯之意立即起身赴华阴指挥部队,阎恐冯对其反目,便让冯留在太原,在幕后指挥,冯无奈,只得应允,乃住晋祠,李书诚依然相陪。
10月9日,宋哲元依冯、阎相商之计,联合了西北军27名将领,通电列举蒋介石6大罪状。而后,宋就任了西北军代总司令职,以孙良诚为前敌总指挥,分三路向河南进发讨蒋。
蒋介石闻西北军通电起兵,大怒,遂纠集了众多杂牌军,以其嫡系军队为骨干,围攻西北军。
西北军出了潼关之后,阎锡山本应通电出兵,但他却按兵不动。为甚?阎本无意反蒋,而是要拆散蒋、冯将要联合的同盟。蒋见状,当即联阎打冯。10月28日,南京政府发出通电,任命阎为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职。11月5日,阎宣布就任。府东街、府西街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阎捋着两撇小胡儿,用五台土音儿对赵戴文等人说:“俄(我)要是不拆散蒋、冯的勾扯,俄(我)这个副司令不如个屁。”
阎、冯同游大孚灵鹫寺(2)
赵等恭维道:“总司令神机妙算,纵诸葛再世,亦不如也。”
11月10日,阎下令北平、太原等地召开“讨逆大会”,以表示晋系完全拥护中央。
晋军不出兵,又通电###西北军,立时影响了西北军士气,加之宋哲元、孙良诚二人不和,不能适应战机,逐渐陷于被动,不久即大败。
冯玉祥在太原闻阎失约而导致西北军大败,大骂阎背信弃义,反复无常,捉弄自己,愤而绝食,后经李书诚等相劝,冯才复食。
阎锡山两次三番地对西北军进行捉弄,不仅使冯丧失自由,更使西北军损兵折将,冯因而对阎恨之入骨。阎闻冯对己怒骂,遂又将冯送回建安村,继续软禁。
就在阎锡山软禁冯后一月之久,唐生智联合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反蒋。石友三于浦口炮轰了南京。阎锡山亦被唐列入反蒋通电的名单之内。唐并派人去劝说阎,阎亦答应的很坚决。孰料,唐生智发兵之后,阎按兵不动,数天后,阎又联合张学良,发表了拥蒋讨唐电,蒋还任命阎为讨逆总指挥。石友三、马鸿逵也投蒋反唐,唐部在孤立无援下大败,唐化装潜逃,经开封至天津。
蒋介石同阎锡山的关系,一直飘忽不定,二人几次合作,又几次破裂。在蒋的心中,阎锡山是他的真正对手,桂系、冯系、唐系都先后受到蒋介石的致命打击,唯有阎锡山像游蛇一样,回旋于各派势力之间,使其晋军得到了保存和发展,而愈是这样,阎锡山在蒋的心头,也就愈成心病。蒋心生一计,令韩复榘假意投阎,把阎骗到郑州抓起。阎还真就差点儿上当,后韩的部将刘春荣将其放跑。
蒋见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将重兵集结于河南,以防止晋军南下,逼阎将开入河南的晋军撤回原地。阎大怒,谓左右道:“我与蒋有再一再二再三再四,不能有再五再六,我看透了,蒋下步就要用经济卡咱们,把咱们卡死。用毒计害死我!”
。 想看书来
阎锡山指天发誓
至此,阎锡山下决心倒蒋介石了。于是,他再赴建安村,见冯后,阎痛哭流涕说:“大哥来到山西,我没有马上反蒋,使大哥受些委屈,这是我第一件对不起大哥的地方;后来宋哲元出兵反蒋,我没有迅速出兵响应,使西北军受到损失,这是我第二件对不起大哥的地方;现在我决心倒蒋,大哥可以马上回潼关发动军队。如果大哥对我仍不谅解,我在大哥面前自裁,以###迹;大哥回去之后,倘若带兵打我的话,我决不还一弹。此心耿耿,唯天是表。”
冯玉祥已被阎软禁数月,此时唯一的希望,就是要回到军中,当即慨然表示,对于已往之事,决无芥蒂,此后彼此一德一心,共同倒蒋。
当冯到了太原,阎又变了卦,他怕冯回去后反他,最后,冯把妻女作押,阎这才放冯走。
由于阎树起了反蒋大旗,一时间,各方反蒋代表都麇集太原。这些代表是:国民党改组派的代表王法勤、顾孟余、白云梯、王懋功等;国民党西山会议派的邹鲁、谢持、覃振、李锡九等;冯玉祥的代表李书诚等;李宗仁、白崇禧的代表潘宜之等;刘文辉的代表是胡畏三,韩复榘的代表是刘熙众,唐生智的代表是袁华选,张学良的代表是葛光庭。简言之,各大小军阀代表达50多人。
张学良本来同意与阎锡山共同反蒋,由于阎的出尔反尔,使张学良不敢动手。当阎发表反蒋通电时,张学良不表态了。由于已势成骑虎,阎只得扛起了反蒋大旗。
各方反蒋将领联合发表通电,拥护阎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宣誓就职,同日,冯玉祥在潼关就任副司令职,李宗仁在桂平就任副司令职,其他各小军阀也分别就职,唯张学良仍保持沉默。
1930年5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5月4日,阎冯在郑州召开军事会议,布置反蒋各军沿津浦、陇海、平汉、粤汉诸线进攻徐州、武汉。蒋介石即下令通缉阎等,并亲往徐州、武汉坐镇部署。11日,双方在豫东、皖北、鲁西三角地带正式交火,因主要战场位于中原地区,故此役史称“中原大战”。初,蒋军在陇海、津浦线上连遭挫折。8月,阎、冯联合汪精卫改组派、西山会议派在北平召开国民党中央党部会议,另立国民政府,推阎为主席,汪、冯、李等为委员,与南京政府相对抗。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阎锡山“面南背北”(1)
中国古代的皇帝登基之时,均面南背北,阎锡山的一生中,也曾面南背北,只是时间极短暂——仅仅9天,为中国历史上登基最短的皇帝。
中原大战间,7月13日,冯、阎、汪三方在北平中南海居仁堂召开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预备会。会上,公推改组派代表王法勤为临时主席,出席会议的委员为30名,其秩序依年龄为序:汪兆铭由郭泰祺代,阎锡山由赵丕廉代,王法勤、谢持、冯玉祥由黄少谷代,柏文蔚由白云梯代,邓泽如由邹鲁代,陈嘉祐由刘况代,邹覃振、赵戴文由冀贡泉代,李宗仁由麦焕章代,黄绍竑由麦焕章代,张知本、茅祖权由谢持代,熊克武由覃振代,陈公博、顾孟余由陈公博代,潘云超、陈树人由刘况代,鹿钟麟由黄少尽代,郭春涛由白云梯代,此外还有傅汝霖等。出席会议的外交使节30余人。日本新闻记者30余人,中国新闻记者70余人,北平市市长孙松龄、公安局长王锡符、河北省政府、北平警备司令部、宪兵部北平市党部及各民众团体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8月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正式召开,会议通过宣言,组织大纲,中央政治会议规则等文件,建立了扩大会议组织机构。
会议决定另组国民政府,由中央全体会议推定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邹鲁、李宗仁、张学良、唐绍仪等7人为国民政府委员,并推举阎锡山为国民政府主席,从此,与南京政府相对立的北京国民政府成立。
这时,在蒋、冯、阎大战中持中立态度的张学良成了双方胜败的举足轻重人物。蒋与冯、阎双方都派了代表出关拉张。阎的代表为贾景德,冯的代表为薛笃弼。冯、阎、汪联盟为取得张学良的支持,决定在新组建的北平政府中,多容纳几名东北方面人士,拟以与东北军关系深的沈鸿烈为海军部长,顾维钧、罗文干、汤尔和等奉系老臣,也拟加以重用。
当阎、汪向新闻界发表拟用沈、顾、罗、汤等人时,恰好顾、罗二人从沈阳来到北平。一时间,平、津舆论大哗,都认为顾、罗此行事出有因。东北军要入关支持阎、冯了。
9月2日,汪精卫对天津《大公报》驻平记者谈话,汪道:“张汉卿对北方表示好感,对组织政府决不反对。郭复初(泰祺)携张致余亲笔信归来,本人对张感想极佳。”
汪精卫的这一番表白,可把蒋的代表李石曾、吴铁城等唬了个脸儿黄。急忙忙四处活动,打探真情。
9月5日,张学良亮明了态度,致电阎锡山云:
顷接扩大会议来电,得悉北平组织政府,并推荐学良为委员之一,查此项计划事先良未得与闻,且以各种关系,对于委员一席实不能担任,特此电陈。
同日,张亦致电于蒋介石,云:
近日谣言百出,实已辩不胜辩。钧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