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秘书政治-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5节:意气用事恣意妄为的刘洁(2)       
  至此,北魏的这次军事行动,已告失败。但刘洁还不罢休,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滑下去。拓跋焘率领中军追至一个叫石水的地方,不见柔然人,只好返回。这时魏军已深入沙漠之中,携带的粮草已差不多用完,在这种极端困难的境地里,刘洁又耍了一个阴谋,指使人暗中扰乱部队,并劝拓跋焘只身逃命。目的没有达到,他又委过于人,说这次军出无功,一切罪过都是崔浩造成的,企图借刀杀人、转移视线。拓跋焘说:〃诸将失期,遇贼不击,浩何罪也!〃待到其他三路部队赶来后,刘洁伪造诏令的阴谋终于败露了,拓跋焘便将他囚禁起来。后来又发现他有阴谋篡立之罪,拓跋焘便下令杀掉他,并夷三族。   
  刘洁最终得到这种下场,应该说是咎由自取。他走到这一步,看起来好像是一次偶然事件引起的,但认真探究一下,便发现有其必然性。史书上说:〃洁久在枢密,恃宠自传,帝心稍不平〃(《北史?刘洁传》);〃洁既居势要,擅作威福,诸阿附登进,忤恨者黜免,内外惮之,侧目而视〃(《魏书?刘洁传》);〃魏尚书令刘洁,久典机要、恃宠自专,魏主心恶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一个秘书骄狂任性到这种程度,他后来〃耻其言不用,欲败魏师〃也就并不奇怪和偶然了。   
  刘洁为何敢如此意气用事、恣意妄为呢?当然也是有原因的,这就是〃恃宠〃,即依仗拓跋焘对他的宠爱。拓跋焘宠爱他,一是因为自己还是太子时,刘洁即〃选侍东宫,对综机要,敷奏百揆〃,是一个跟了自己二三十年的老秘书;二是因为刘洁事实上也是个有主见、有才干、能文能武、〃朝臣咸服其能〃的人,对这样的干才,拓跋焘怎么能不喜爱,并在后来把他放在尚书令(此时的尚书令和隋唐以后的尚书令不同。南北朝时,尚书是一切文书的总汇,尚书令类似现代的秘书长一职)这个重要位置上呢?问题在于:对一个人的过分宠爱,往往会忽视其缺点;即使对他的缺点有所觉察,也能过分大度地予以原谅,从而没有及时帮助其纠正过来。拓跋焘对刘洁的问题并非没有发现,而且对他的某些做法还感到厌恶,但厌恶归厌恶,信任归信任,既没有给刘洁敲警钟,也没有对他采取什么组织措施,照常重用不误,于是随着时日的推移,刘洁的缺点便越发展越大,最后终于导致祸国败家的结局。   
  从刘洁的悲剧中,秘书人员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首先要正确看待领导对自己的信任。要把这种信任当作自己搞好秘书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从而更加勤勉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种信任,认为领导反正非常赏识自己,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别人也奈何不得,那就危险了,最后非犯错误、走入歧途不可。其次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秘书部门负有咨询和参谋的职能,在工作中经常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提些建设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秘书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强加给领导,尤其是当领导没有采纳时,哪怕自己的意见再正确,也不能使性子,甩挑子,更不能和领导对着干,成心搞破坏。(本文史料主要引自《北史》、《资治通鉴》、《魏书》等)   
  不怕得罪皇帝的古弼   
  古弼,北魏秘书、大臣。这个人很正直,只认理不认人,连皇帝都敢得罪。   
  古弼原来叫什么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只说他〃后改名弼〃。这个名字还是魏明元帝拓跋嗣给他改的,意思是古弼是个〃辅佐之材〃。在改这个名字之前,拓跋嗣还曾〃赐〃过一个名字给他,叫〃古笔〃,意思是古弼这个人,不但像笔一样有用,而且像笔一样直。古弼的头长得尖,像毛笔头一样,人们于是都亲切地称他为〃笔公〃,而魏太武帝拓跋焘则昵称他〃笔头〃。有时发起怒来,便骂他〃笔头奴〃。总之,古弼这个人,真的像笔一样直而有用。   
  发生在公元444年的三件事,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   
  这一年的正月,古弼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皇家的上谷苑囿占地太多,老百姓都无田耕种了,希望朝廷减掉大半分给贫民耕种。古弼读后,觉得意见很好,就马上去见皇帝拓跋焘,要把意见奏给他听(因为春天已来临,不快点处理此事,又将影响一年的耕种)。拓跋焘跟给事中刘树在下围棋,正在兴趣头上,古弼进来,拓跋焘就像没有看到一样。古弼在旁边坐了很久,也没有获得奏事的机会。古弼火了,突然站起来,揪住刘树的头发,把他拉下床(胡床,即矮凳子),然后扑上去,又是扇他的耳朵,又是打他的背,并且边打边骂:〃国家的事情没有治理好,都是你这个小子的罪过!〃拓跋焘脸都变色了,十分尬尴,丢下手中的棋子说:〃没有听你奏事,错误在我。刘树有什么罪过?快停手不要打了!〃古弼这才放过刘树,把事情奏给皇帝听。〃帝奇其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北史?古弼传》。《魏书》、《资治通鉴》同。以下所引资料皆同)。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26节:不怕得罪皇帝的古弼       
  事后,古弼也觉得自己的举动太失礼了,于是光着头赤着脚到官署里去〃自劾请罪〃。拓跋焘知道了,便把他召去,对他说:〃你有什么罪过啊?快把帽子戴上,把鞋穿上吧!以后,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事,你做就是了!即使〃颠沛造次〃,你做了,也不要有什么顾虑!〃   
  第二件事是:同年八月,拓跋焘要去河西打猎,让古弼留守京城。他给古弼发了一道指示,要他把肥壮的马送去打猎,古弼却尽送一些老弱马去河西。拓跋焘气得大骂:〃这个笔头奴!竟敢节制捉弄我!等我回去,先斩此奴!〃古弼手下的官吏,都惶恐不安,生怕受牵连被杀头。古弼却安慰他们说:〃我为人臣,不让皇帝沉迷于游猎之中,如果有罪过的话,我想这个罪也是小的。如果不考虑国家的安危,做到有备无患,而是使军国乏用,这个罪才是大的。现在柔然人还十分强大,经常来骚扰我国边境,南朝的宋国也还没有消灭,我把肥壮的马供军队使用,安排老弱的马让皇帝打猎,这是为国家大业着想的,如果为此而死,我又有什么伤心的呢!再说,这件事是我一人决定的,好汉做事好汉当,你们忧虑什么呢?〃拓跋焘听到这些话,叹服道:〃有臣如此,国之宝也!〃于是〃赐衣一袭(即一副)、马二匹、鹿十头〃。   
  第三件事还是发生在这年的八月份。   
  河西打猎回来不几天,拓跋焘又到京城的北山去打猎了。这次打猎收获甚丰,猎获麋鹿数千头。拓跋焘于是给古弼写了一封信,要他征发民车五百辆去运麋鹿。送信的人去了不久,拓跋焘就醒悟到了,这次肯定又要碰钉子。他对身边的人说:〃笔公一定不会给我征发民车来,你们还不如就用马把麋鹿运回去吧!〃说完,就命令大家动身回京城。走了百来里,遇到送信的人回来,车子一辆没有,带来的只有古弼的一封回信。信上说:〃现在正是谷黄椒熟时节,麋鹿和野猪不停地到农田里来糟蹋庄稼,鸟雀也不断地来啄食粮食,加上风吹雨打,地里的粮食晚上去收获,就只能收到早上的三分之一,一天损失这么重,民车都正用于运送庄稼,怎么能征用去运麋鹿呢?请缓几天吧!〃拓跋焘见信后,说:〃果然如我说的,笔公可谓社稷之臣矣!〃   
  古代的臣子,尤其是皇帝的秘书,对皇帝不阿谀奉迎,曲意讨好,就已难得,而像古弼这样,认理不认人,事事为国为民着想,连皇帝老子都敢得罪,确实少见。当然,这同他遇上了拓跋焘这个杰出的君主是分不开的。当公元451年拓跋焘被人杀死,他的孙子拓跋浚(即文成帝)继位做了皇帝,还不到一年,就因为古弼〃议不合旨〃(即和皇帝的意见不一样),便找了一个借口,把古弼杀了。这件事发生在公元452年的下半年,当时知情的人,谁不喊〃冤枉〃,叫〃可惜〃啊!   
  古弼的生年不详,但他从事秘书工作的时间很早。明元帝拓跋嗣在位时,他就在〃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正因如此,拓跋嗣才又是赐名给他又是给他改名。明元帝晚年病重,太子拓跋焘监国总理朝政,便安排古弼〃对综机要,敷奏百揆〃,协助太子处理国家大事。很显然,明元帝是很欣赏和信用古弼的。当然,古弼同样也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