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卫立煌这时显示出了他的不同凡俗之处:他命令李默庵收拢各部,就地阻击,不得后退;命令已经赶来增援的第六纵队蒋伏生的第八十三师加入战斗,并在第十师南翼展开,掘地自守而后待机转入反击;命令汤恩伯的第八十九师加快速度,向红军南翼发起攻击。卫立煌的紧急措置,很快稳住了敌第六纵队的阵脚,将正在发展胜利的红十一、红十二师部队阻挡在河口以东高地一线。由于后续部队没有赶到,徐向前欲图借冯寿二一战灭敌一路的作战意图没能实现。
相关链接
。 想看书来
蒋介石嫌徐向前“没出息”
蒋介石是靠办黄埔起家的。作为一校之长,蒋介石早就将黄埔军校作为自己的发家资本了。
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之后,就拼命装出一副很革命的样子。那时,他常常到军校训话,张口就是“本校长”如何,高唱三民主义,以孙中山的当然继承人自居。甚至故作姿态地说:“本校长向来是革命的,假如不革命,你们就一枪把我打死!”
早有控制军队大权野心的蒋介石,除了自我标榜革命之外,还经常以谈话的方式极力拉拢与学生的关系,培养自己的政治亲信和发展军事势力。有一次蒋介石召集黄埔学生训话,面对满堂学生,他先回顾了一下自己当年去日本的时候,母亲如何想念他的,接着就说:“本校长对你们就是慈母般的感情,也就像我妈妈对我一样。”顿时使在场的学生备感亲切。
除了训话外,蒋介石还坚持每个星期都到黄埔军校,找学生面谈,既是考察学生素质,也是培植自己的亲信。最初几期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与蒋介石见过面、谈过话。
谈话时,蒋介石坐在办公室,要学生们站在他的门外,一个个叫进去问话,边问边盯着学生看,并且故作姿态,时而很注意听回答,时而又漫不经心,摆出一副有学问的派头。当时的大部分学生多是刚走入社会的青年人,当然弄不懂蒋校长这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段。许多人对蒋校长亲自找自己去谈话,都觉得很荣幸、很紧张。但跟青年学生说上几句知心的话,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蒋介石通过这种手段的确认识和拉拢了不少学生,以后他的嫡系将领大多出于黄埔军校。
一天,轮到徐向前受蒋介石接见了。
徐向前一进门,就见蒋介石端坐在椅子上,戎装佩剑,严肃认真,架子十足,使得五台山沟里长大的老老实实的徐向前有点不知所措。谈话一开始,蒋介石就用满口的浙江腔慢条斯理地问:“你就是徐向前吗?”
“是的,校长”。徐向前用一口五台山话回答。
语言不通,蒋介石不免皱了皱眉头。接着问:“你是什么地方人啦?”
“山西人。”徐向前答道。
“在家都干过什么?”
“当过教员。”
蒋介石问一句,徐向前答一句。校长没有听到学生的吹捧和颂扬,学生也没受到校长的勉慰。一席谈话淡而无味,在蒋介石的眼里,徐向前是个“没出息”的学生。于是,寥寥数语,就挥挥手将徐向前给打发走了。
蒋介石要请回“没出息”的徐向前
徐向前在鄂豫皖、川陕边指挥红军不断取得胜利,威名传遍了全国,也传到了他的家乡山西五台县。在徐向前的母校山西省国立国民师范毕业和正在读书的同学,都为国师出了个徐向前而自豪。因此,每当川陕红军歼灭一批敌军,他们就把战果记载在小本子上,每当红军占领一座县城,他们便在中国地图上找到那个被红军占领的县城名字,画个小红圈。
这中间,最关注前线战况的山西人要数阎锡山了。他和徐向前是老乡,两家住的地方仅一河相隔,几里路的距离。徐向前还是阎锡山创办的山西省国立国民师范学校的学生,有师生的名分。此时,阎锡山正被蒋介石逼得走投无路,故而有幸灾乐祸之意。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消灭不了几万人的红军,打败不了山西五台人徐向前。他认为徐向前给山西人争了光。常常对部下说:“当初我们把他这个五台乡亲留下来就好了。”还说:“我倒想什么时候,亲眼见见这位徐向前,和他攀谈攀谈。”从这时起,阎锡山就记住了邻村徐懋准老秀才的儿子是个军事家,不免对徐向前心生敬重,于是命令部下,不准为难徐向前一家。
蒋介石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对徐向前这个“没出息”的学生另眼相看,想出了种种笼络的手段。一天,两名军官模样的人来到徐向前家,态度非常谦恭客气,进门就对徐老秀才说:“我们是南京蒋校长派来的,蒋校长要我们问问老先生知道不知道徐向前的下落。蒋校长很关心徐向前,蒋校长还要我们问一问老先生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
徐向前的老父亲回答说:“自从象谦考上黄埔军校,就不知道哪里去啦?连点音讯也没有,我正要找你们蒋校长要人呢!”
徐老秀才的一席话,弄得两名蒋军军官哭笑不得,只好匆匆而去。
徐向前与黄杰:七里坪战斗(1)
在作战部署的地图上,两军进击的箭头全都指向七里坪。一场以七里坪为中心的争夺战即将拉开序幕。徐向前利用倒水河巧妙摆兵布阵,以大刀战法有效对抗黄埔同学黄杰的飞机大炮,使黄杰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无可奈何,兵败倒水河畔。
人物简介
黄杰:字达云。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党中将军衔。早年就读于长沙省立中学。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在学生第三队。同年11月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侦察队中尉排长、侦察队队长等职。1925年2月和10月,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1926年,升任教导第一团第三营少校营长,后随何应钦的东路军参加北伐,在松口战役中负伤。1927年,升任第十四师四十团上校团长,参加了著名的龙潭战役。1928年4月,参加蒋介石举行的第二期北伐,任第二师第七团团长。5月,在济南惨案发生时,护送蒋介石撤离济南。1929年,升任第二师第五旅少将旅长。1930年7月,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任第二师第二旅旅长,在作战中再度负伤。1932年3月,升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师中将师长,驻防河南。7月,率部参加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3年1月,日本侵略军进攻热河、察哈尔。2月,奉命率第二师由洛阳北上抗敌。3月,在长城一线的南天门、古北口等地抗击日军侵略,给日军以重创,全师阵亡官兵达3000余人。因作战有功,获得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长城抗战失败后,黄杰率部移驻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时,黄杰正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并担任队长。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黄杰升任第八军中将军长,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在大场、蕴藻滨、苏州河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两个多月,至11月下旬从上海撤退。1938年5月,率第八军参加兰封战役,因归德失守,被撤销军长职务。9月,被调到成都,任中央军校教育处中将处长,主持军事教育。1940年5月,调任桂林中央军校第六分校主任。1942年冬,任中央训练团大队长。1943年1月,升任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六军军长,驻防滇西。1944年5月,为策应中国驻印(度)军在缅甸北部作战,中国远征军(辖十一、二十两个集团军)奉命在滇西反击日军。5月,宋希濂、黄杰指挥第十一集团军渡过怒江,开始反击。9月,宋希濂调到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后,黄杰升任十一集团军代总司令,指挥4个军11个师。11月初,攻占龙陵,中旬攻占芒市,12月初克复遮放,翌年1月中旬攻克畹町,消灭了侵入滇西的日军。旋越过国境,进入缅甸,继续追击日军,并于1945年1月27日与中国驻印军及盟军美军在芒友胜利会师。黄杰指挥的这次反攻滇西缅北战役,经8个月浴血奋战,以伤亡万多人的代价,击败日本侵略军,打通了中国到缅甸、印度的国际交通线,对争取同盟国对中国抗战的物资援助起了重要作用。因指挥对日作战有功,美国政府授予其“自由勋章”;国民政府授予其“云麾勋章”,并正式晋升为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3月,升任中国陆军第一方面军中将副司令官,并兼任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副司令。1945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抗战胜利。12月,被任命为中央训练团教育长,负责对编余的30万军官进行复员转业训练。1948年7月,任长沙绥靖公署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