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与罗马-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汉书·匈奴传》。   

  [4]《后汉书·南匈奴传》。   

  [5]马长寿:《北狄与匈奴》(三联书店,1962年),73页。   

  [6]据《汉书·匈奴传》,乌桓归汉后,中断了向匈奴的贡税,“匈奴以故事遣使者责乌桓税,匈奴人民妇女欲贾贩者,皆随往”。   

  [7]盖山林:《从阴山岩画看内蒙古草原古代游牧人的文明》(《中亚学刊》第一辑,1983年)。   

  [8]王治来:《中亚史》第一卷,15页。   

  [9]《汉书》:《昭帝纪》,《匈奴传》。   

  [10]参看林干:《匈奴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马长寿:《北狄与匈奴》(三联书店,1962年)等。   

  [11]呼韩邪驻守光禄塞,汉命董忠、韩昌驻军助之,又前后调拨谷粮三万四千斛。见于《汉书·匈奴传》及考古所《居延汉简释编》释文(科学出版社,1959年),74页。   

  [12][13]《盐铁论·和亲》。   

  [14]严格说来,汉族地区与西域各国民间的经济文化交往,自远古就已发生(见63~64页),并且从来未停止过。但毕竟由于各种客观条件所限,如地理环境之险阻,交通之不便,民间个体经营能力有限,甚至政府方面的种种抑制等,这种交往是在社会的底层默默地进行的。一次性交流(即不经中介的交流)的起讫距离很短,交流的物资量和信息量都很小,更谈不上政府之间的正式接触和通聘。这与张骞之后的中西交往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可相比拟的。史称张骞之行为“凿空”,意义亦在于此。   

  [15]《汉书·食货志》。   

  [16]《后汉书·袁安传》。   

  [17]参见《中国古代北方各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及林干上引书。   

  [18]《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668页。   

  [19]王国维:《观堂别集》卷一,《月氏未西迁大夏时故地考》。   

  [20]另一较重要的观点认为,月氏西迁发生于楚汉战争时,见于白鸟库吉《乌孙考》第二节(参藤田丰八之《西域研究》杨炼译本)95页及王炳华、王明哲《乌孙研究》。   

  [21]较早提出此说者见桑原骘藏著,杨炼译:《张骞西征考》,16~81页;羽田亨著,耿世民译:《西域文明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21页等。   

  [22]麦高文著,章巽译:《中亚古国史》(中华书局,1958年),46页。   

  [23]《新疆简史》第一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12页。   

  [24]王治来:《中亚史》第一卷,67页。   

  [25]Majumdan,M。C。TheAgeofImperialUnity(Bombay,1952),p。30。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62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0页。   

  [28]乌孙迫月氏南迁的具体时间,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时限自公元前177年~前130年。其中有五六种不同意见。本文不拟介入,因为将这四十余年时间作为一个模糊的点,并不影响交通问题的宏观讨论。   

  [29]《汉书·张骞传》:“大月氏攻杀(乌孙)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单于爱养之。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可见乌孙王是单于抚养成人,其民众也为匈奴收容,长达十余年。   

  [30]麦高文著,章巽译:《中亚古国史》(中华书局,1958年),267页。   

  [31]SirP。Sykes。AHistoryofPersia,Vo1。1(London。1921),pp。334~335。   

  [32]这里只讨论从月氏西迁到进入巴克特里亚地区这一时期的情况。公元1世纪后,贵霜翖侯统一各部,贵霜帝国与中西交往关系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拟在后面单独论述。   

  [33]黄靖:《大月氏的西迁及其影响》(《新疆社会科学》1986。2)。         

虹桥书吧BOOK。  

第41节:第3章两汉时期的西域社会与中西交通(20)         

  [34]王炳华、王明哲:《乌孙历史上几个重大问题的探讨》(《新疆社会科学》1982。2)。需要指出,仍有学者持“乌孙在东,月氏在西”之观点,限于篇幅,此不赘引。   

  [35]《汉书·乌孙传》。   

  [36][118]《后汉书·班超传》。   

  [37]参见王明哲:《论汉代乌孙族对伊犁河流域的开发》(《新疆社会科学》1983。1)。   

  [38]王明哲、王炳华:《乌孙研究》,18~22页。   

  [39]苜蓿,古大宛语为buksuk。据《辞海》:古代所言之苜蓿,即为紫苜蓿(medicagosatina),属豆科,多年生。茎叶富含蛋白质、灰分和多种维生素,为重要牧草和绿肥两兼的农产品,主要用做干草、青饲料或绿肥。由中亚细亚引入,我国北方栽培甚广。   

  [40]《史记·大宛列传》。   

  [41]《盐铁论·西域》中:“……议者皆微一时之权,不虑其后”;又参见刘修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102~103页。   

  [42]参见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蔡泽华译注:《张骞·李广利》(中华书局,1983年),5页;安作璋:《两汉与西域关系史》(齐鲁书社,1979年),33页,等。   

  [43]《盐铁论·西域》。   

  [44]《史记·乐书》。   

  [45]王治来:《中亚史》,36~39页。   

  [46]桃、杏原是中原培植的水果品种,秦汉时传入西陲,在和田绿洲一带找到理想的土壤,以后很快向西传播。斯坦因1900年在丹丹威里克、尼雅等遗址有许多这类发现。详见其《西域考古记》60页、72页;《古代和阗》282页。   

  [47]麦高文著,章巽译:《中亚古国史》(中华书局,1958年),17页。   

  [48]《史记·大宛列传》又载:汉取大宛善马之后,“而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49]《汉书·西域传》序曰:“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犁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   

  [50]《史记·大宛列传》:“姑师……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由匈奴奇兵时时遮击使西国者。”   

  [51][59][76]《汉书·西域传》。   

  [52]《汉书·郑吉传》。   

  [53]《新疆图志·土壤志》。   

  [54][60][63][81][82][104]《后汉书·西域传》。   

  [55]孟凡人:《车师后部史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文史》第十六辑)。   

  [56]《汉书·陈汤传》。   

  [57]《汉书·段会宗传》。   

  [58]《汉书·元帝纪》。   

  [61]马雍:《东汉〈曹全碑〉中有关西域的重要史料》(《文史》第十二辑)。   

  [62]都护治乌垒,考其原因有二:(一)它恰在车师与疏勒之中心,便于控制东西道路;(二)它靠近轮台、渠犁的屯田经济区。   

  [64]考证见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译》(中华书局,1981年),347页。   

  [65]《水经注·河水篇》(引自王国维校:《水经注校》卷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66]伽舍罗逝,斯坦因考为今巴基斯坦之Chitral(见《西域地名》该条)。但Chitral在岭西,《水经注》之伽舍罗逝在葱岭东,故应为伽师,或即疏勒。   

  [67]黄文弼:《罗布淖尔考古记》(北平,民国三十七年版),70页;又,钱伯泉《SERES为疏勒说》(《新疆社会科学研究动态》第十二期)一文对此颇有发挥。   

  [68]冯承钧:《鄯善事辑》注一:“近年在故楼兰城发现之简版,有Kroraina名称,应是国名,海名之所本。”(载《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论著汇辑》)   

  [69]侯灿:《楼兰遗址考察简报》(《历史地理》创刊号,1981年)。   

  [70]俱见羽田亨著,郑元芳译:《西域文明史概论》(商务印书馆,1934年)。   

  [71]《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