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那些事儿(陆)-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章 东林崛起(3)
之所以如此轰动,是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实在是太过火爆。 此文名叫《续忧危议》,全篇仅几百字,但在历史上,它却有一个 诡异的名字——“妖书”。 在这份妖书中,没有议论,没有叙述,只有两个人的对话,一个人问, 一个人答。问话者的姓名不详,而回答的那个人,叫做郑福成。这个名字, 也是文中唯一的主角。 文章一开始,是两个人在谈事,一个说现在天下太平,郑福成当即反 驳,说目前形势危急,因为皇帝虽然立了太子,但那是迫于沈一贯的要求, 情非得已,很快就会改立福王。 这在当年,就算是反动传单了,而且郑福成这个名字,也很有技术含 量,郑贵妃、福王、成功三合一,可谓言简意赅。 之所以被称为妖书,只说说皇帝太子,似乎还不合格,于是内阁的两 位大人,也一起下了水。 当时的内阁共有三人,沈一贯是首辅,另外两人是沈鲤和朱赓。妖书 的作者别出心裁,挑选了沈一贯和朱赓,并让他们友情客串,台词如下: 问:你怎么知道皇帝要改立福王呢? 郑福成答:你看他用朱赓,就明白了,朝中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一定 要用朱赓呢,因为他姓朱,名赓,赓者,更也,真正的意思,就是改日更 立啊(佩服,佩服)。 这是整朱赓,还有沈一贯同志: 问:难道沈一贯不说话吗? 郑福成答:沈一贯这个人阴险狡诈,向来是有福独享,有难不当,是 不会出头的。
  闹到这个份上,作者还不甘心,要把妖书进行到底,最后还列出了朝 廷中的几位高官,说他们都是改立的同党,是大乱之源。 更为搞笑的是,这篇妖书的结尾,竟然还有作者署名! 落款者分别是吏科都给事中项应祥,四川道御史乔应甲。 这充分说明,妖书作者实在不是什么良民,临了还要耍人一把,难能 可贵的是,他还相当有版权意识,在这二位黑锅的名下还特别注明,项应 祥撰(相当于原著),乔应甲书(相当于执笔)。 这玩意一出来,大家都蒙了,沈一贯当即上书,表示自己非常愤怒, 希望找出幕后主使人,与他当面对质,同时他还要求辞官,以示清白以及 抗议。 而妖书上涉及的其他几位高级官员也纷纷上书,表示与此事无关,并 要求辞职。 最倒霉的人是朱赓,或许是有人恶搞他,竟然把一份妖书放在了他的 家门口。这位朱先生是个厚道人,吓得不行,当即把这份妖书和自己的奏 疏上呈皇帝,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说我今年都快七十了,有如此恩 宠已是意外,也没啥别的追求,现在竟然被人诬陷,请陛下让我告老还乡。 朝廷一片混乱,太子也吓得不行,他刚消停两年,就出这么个事,闹 不好又得下去,整日坐卧不安,担惊受怕。 要说还是万历同志久经风雨,虽然愤怒,倒不怎么慌,先找太子去聊 天,说我知道这不关你的事,好好在家读书,别出门。 然后再发布谕令,安抚大臣,表示相信大家,不批准辞职,一个都别 走。 稳定情绪后,就该破案了,像这种天字第一号政治案件,自然轮不上 衙门捕快之类的角色,东厂锦衣卫倾巢而出,成立专案组,没日没夜地查, 翻天覆地地查。 万历原本以为,来这么几手,就能控制局势,然而这场风暴,却似乎 越来越猛烈。 首先是太子,这位兄弟原本胆小,这下更是不得了,窝在家里哪里都 不去,唯恐出事。而郑贵妃那边也不好受,毕竟妖书针对的就是她,千夫 所指,舆论压力太大,每日只能以泪洗面,不再出席任何公开活动。 内阁也不得消停。沈一贯和朱赓吓得不行,都不敢去上班,待在家里 避风头,日常工作只有沈鲤干,经常累得半死。大臣们也怕,因为所有人 都知道,平时争个官位,抢个待遇的没啥,这个热闹却凑不得,虽说皇帝 大人发话,安抚大家不让辞职,可这没准是放长线钓大鱼,不准你走,到 时候来个一锅端,那就麻烦大了。 总而言之,从上到下,一片人心惶惶。很多人都认定,在这件事情的 背后,有很深的政治背景。 确实如此。
  这是明代历史上一件著名的政治疑案,至今仍无答案,但从各种蛛丝 马迹之中,真相却依稀可辨。 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情应该与郑贵妃无关,因为她虽然蠢,也想闹 事,却没必要闹出这么大动静,把自己挤到风口浪尖受罪。而太子也不会 干这事,以他的性格,别人不来惹他就谢天谢地,求神拜佛了。 作案人既不是郑贵妃,也不是太子,但可以肯定的是,作案者,必定 是受益者。 在当时的朝廷中,受益者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精神受益者,大致包括 看不惯郑贵妃欺压良民,路见不平也不吼,专门暗地下黑手的人,写篇东 西骂骂出口气。 这类人比较多,范围很大,也没法子查。 第二种是现实受益者。就当时的朝局而言,嫌疑人很少 ——只有两个。 这两个人,一个是沈一贯,另一个是沈鲤。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沈一贯请求辞职,得到批准。 有意思的是,这位仁兄走之前,竟然还提了一个要求:我走,沈鲤也 要走。 恨人恨到这个份上,也不容易。 而更有意思的是,万历竟然答应了。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因为沈鲤很有能力,又是他的亲信,而沈一 贯虽说人滑了点,办事还算能干,平时朝廷的事全靠这两人办,万历竟然 让他们全都走人,动机就一个字——烦。  沈一贯和沈鲤走了,内阁只剩下了朱赓。 这一年,朱赓七十二岁。 朱赓很可怜,他不但年纪大,而且老实,老实到他上任三天,就有言 官上书骂他,首辅大人心态很好,统统不理。 可让他无法忍受的是,他不理大臣,皇帝也不理他。 内阁人少,一个七十多的老头儿起早贪黑熬夜,实在扛不住,所以朱 赓多次上书,希望再找几个人入阁。就这样,朱老头一边等一边干,一个人苦苦支撑,足足等了一年,既 没见到助手,也没见过皇帝。 这一年里朱老头算被折腾惨了,上书国政,皇帝不理,上书辞职,皇 帝也不理。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朱赓忍无可忍,上书说自己有病, 竟然就这么走了。

第五章 东林崛起(4)
皇帝还是不理。 终于走光了。 内阁没人待,首辅没人干,经过万历的不懈努力,朝廷终于达到了传 说中的最高境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自明代开国以来,只有朱元璋在的时候,既无宰相,也无内阁,时隔 多年,万历同志终于重现往日荣光。 而对于这一空前绝后的盛况,万历很是沉得住气,没人就没人,日子 还不是照样过? 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日子没法过了。 因为内阁是联系大臣和皇帝的重要渠道,而且内阁有票拟权,所有的 国家大事,都由其拟定处理意见,然后交由皇帝审阅批准。所以即使皇帝 不干活,国家也过得去。 朝廷陷入了全面瘫痪,这么下去,眼看就要破产清盘,万历也急了, 下令要大臣们推举内阁人选。 几番周折后,于慎行、叶向高、李廷机三人成功入阁,班子总算又搭 起来了。
  但这个内阁并没有首辅,因为万历特意空出了这个位置,准备留给一 个熟人。  机密信件 这个人就是王锡爵,虽说已经告老还乡,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之 前共背黑锅的革命友谊,给万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派出专人,去 请王锡爵重新出山,并同时请教他一个问题。 王锡爵不出山。 由于此前被人坑过一次,加上都七十四岁了,王锡爵拒绝了万历的下 水邀请,但毕竟是多年战友,还教过人家,所以,他解答了万历的那个疑 问。 万历的问题是,言官太过凶悍,应该如何应付。 王锡爵的回答是,他们的奏疏你压根儿别理(一概留中),就当是鸟叫 (禽鸟之音)! 我觉得,这句话十分中肯。 此外,他还针对当时的朝廷,说了许多意见和看法,为万历提供了借 鉴。 然后,他把这些内容写成了密疏,派人送给万历。 这是一封极为机密的信件,其内容如果被曝光,后果难以预料。 所以王锡爵很小心,不敢找邮局,派自己家人携带这封密信,并反复 嘱托,让他务必亲手交到朝廷,绝不能流入任何人的手中,也算是吸取之 前申时行密疏走光的经验。 但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一次,他的下场会比申时行还惨。 话说回来,这位送信的同志还是很敬业的,拿到信后立即出发,日夜 兼程赶路,一路平安,直到遇见了一个人。 当时他已经走到了淮安,准备停下来歇脚,却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