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永福接令后,立刻在广东增募士兵,开往台湾。

  此前,唐景崧由于在中法战争中只身入越南招抚刘永福的黑旗军而立下大功,战后唐景崧被授台湾道,不久后又被提拔为藩司。当时中日已经爆发战争,由于清军连战连败,台湾巡抚邵友濂预料日本可能会对台湾不利,但他本人是书生出身,不懂军事,所幸其有自知之明,后上奏朝廷请求内调。朝廷后来认为唐景崧懂军事,便任命他为台湾巡抚,而调邵友濂回大陆任湖南巡抚。

  但是,唐景崧这个人其实也是白面书生,要命的是,此人器量狭小,缺乏威势,不善于抚众,部下常对之阳奉阴违。譬如和刘永福关系,本来唐景崧和刘永福曾经在越南共事,当时两人又都在台湾尽力,但唐景崧总认为刘永福有异志,对之不能信任,后来刘永福提及此事时,常常涕泪横流,深以为憾。刘永福认为台北战略地位重要,提出驻守台北,但唐景崧却把刘永福所部调往台南。

  另外,当时还发生过一次“李文奎之变”。李文奎本是河北游匪,后跟随刘铭传的淮军来到台湾,充当抚辕亲兵。当时副将方某为武巡捕,以李文奎犯军令将之革退,李文奎就转投中军黄翼德,充当营中小队长。后来黄翼德前往广东募兵,由副将方某临时署理中军,方某见到李文奎后很不爽,便再次将之革退。由此,李文奎对方某恨之入骨,伺机准备报复。由于此人一贯喜好交结朋友,匪类党徒遍台北,甚至巡抚衙门内外都有他的朋友。

  当时,唐景崧的女婿余某回大陆,李文奎率党徒在半路上抢劫其武装,余某的护勇逃回巡抚衙门,李文奎带领党徒追来,正好副将方某从衙门出来,李文奎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当下就操刀直砍方某的脖子,方某猝不及防,被砍中后逃回门中,被李文奎和党徒追上后乱刀砍死。中军护勇们见状都鼓噪起来,形成叛乱之势。

  唐景崧听到外面喧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便派差官出去看看,差官刚出仪门,便被乱兵砍了几刀,急忙逃回。叛军匪徒拥进衙门要杀唐景崧,正好唐景崧出来,这些匪类猝然见到巡抚大人,心里害怕,便收刀直立,并假称无事。唐景崧见事不妙,也就假意抚慰。由于李文奎徒党甚多,唐景崧不敢深究,只得令李文奎充当营官,以防止这些人作乱。为掩饰副将方某被杀的真相,唐景崧假模假样的张帖通缉杀方副将之贼,由此手下将领多有不服,产生离心,而李文奎这些匪兵也更加猖狂。

  由于清政府命令在台官员全部返回大陆,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台湾镇总兵万国本及统兵官廖得胜、余致廷等人先后率领部分营兵离台,在台的清军正规军除了刘永福所部完整外,其他驻军实力都大为受损。幸好当时台湾民众自发组织了义军,以补兵力之不足。当时,全台义军统领丘逢甲统有十营义勇,吴汤兴作为台湾府台军统领也统领了六营义勇。后来,刘永福任命简成功为义军统领,也统有十一营义勇,以协防台南。

  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丘逢甲。丘逢甲又名仓海,台湾陷落后常自称海东遗民。丘逢甲的曾祖在乾隆年间举家来到台湾,定居于彰化县翁仔社。丘逢甲从小就胸怀大志,“毅然以天下为已任”。后来丘逢甲中了进士,并钦点工部主事虞衡司。但他对在朝廷中做官没有兴趣,便告假还乡,在台中府衡文书院讲学。

  甲午战争爆发后,丘逢甲以为台湾孤悬海上,日本觊觎已久,曾对友人长叹道:“天下自此多事矣!日人野心勃勃,久垂涎于此地,彼讵能恝然置之乎?”在危急之下,丘逢甲提议组织义军,以加强战备。唐景崧后来命丘逢甲总办全台义勇事宜,“遴选头目,招集健儿,编伍在乡,不支公帑,有事择调,再给粮械”。1895年3月,丘逢甲组成了十营义军,防守台北。

6.3、基隆、台北的陷落
当台湾民众正在积极酝酿抗日救亡行动时,日本也伸出魔爪,准备使用武力侵占台湾。

  正如伊藤博文所云,台湾“尚未下咽,饥甚”,就在烟台换约后的第三天(1895年五月十日),日本政府立刻将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晋升为大将,并任命其为台湾总督兼军务司令官,尽快武力占领台湾,以防夜长梦多,列强干涉。

  事实上,在清廷派李经方办理割台事宜之前,日军就已经开始对台湾发动了进攻。当时,桦山资纪亲自指挥总督府直属部队将校百名、战马千匹、士卒万人,会同侵略辽东半岛的日本近卫师团(由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指挥,规模是桦山资纪所率部队的两倍),两路大军先后驶入琉球中城湾,会合后稍作停留,随后便向台湾进发。

  日军到达台湾海面后,经过侦察发现基隆炮台坚固难攻,便决定在基隆以东五十里的澳底登陆。五月二十九日,日本军舰佯攻基隆炮台,做出一副要登陆的样子,以吸引守卫清军的注意力并牵制其的兵力。随后,日军近卫步兵第一旅团则悄悄的由运兵船运至澳底,先行登陆。

  澳底距离基隆约五十里,当时为一荒滩,但此地港湾水深,有利于军舰停泊。这里本来有福建提督杨岐珍的防营防守,但杨岐珍后来奉清廷命令率队内渡,后来这里只有总兵曾照喜统带两营土勇在此驻守,而这两营土勇都是新募的士兵,刚成军三天,士兵们未经训练,几乎没有战斗力。

  果然,日军登陆的时候,双方刚一交火,曾军当下死四人,余下的士兵即惊慌逃走。日军在澳底轻松的登陆后,于次日凌晨向基隆开进。但日军没有想到的是,澳底离基隆虽然只有五十里,但沿途坎坷难行,一路上满是高山峻岭,路途艰难,唯有一条羊肠小道,可直通基隆。日军由于携带了过多的辎重,特别是炮队,更是叫苦不迭,最后只得将炮身和炮车分解,由士兵手抱肩扛,勉强沿着山路行军。由于山势过陡,日军常有士兵或者驮马坠落深涧。

  路途的中间有个叫三貂岭的地方,是通往基隆的必经之地。三貂岭是基隆和台北中间最为险峻的地方,该岭海拔高度为七百米,上下坡均有八里路程,当时唐景崧听说日军在澳底登陆后,急令吴国华率兵七百前去守卫三貂岭。但由于吴国华所部行动迟缓,没到三貂岭,就得知该岭已被日军占领。

  吴国华率军到达小楚坑的时候,突然和日军前锋探骑相遇,猝然之下,吴军击毙对方军官一名,其余日军慌忙逃走,吴国华见日军人少,便下令追击。正好这时,友军包干臣率三百人听到枪声前来助战,看见路旁有一日本军官的尸首,便割取其首级前去领功。

  正在前面追敌的吴国华闻讯大怒,便撤队下岭,要找包干臣讨个说法。两人率队回到基隆,前线督战的前刑部主事、全台营务处督办俞明震大惊,还没等两人争功,即大声质问:“糊涂!你们奉何人命令,竟然私自撤兵?”吴国华这下才醒悟过来,急忙又率队赶往前线。而包干臣居然把敌人首级偷偷藏匿,跑到台北去献功领赏。 

  日军占领三貂岭后,随后向清军驻守的要地瑞芳进军。此时幸好广东守备刘燕带了三十名炮兵运了五门格林炮到达瑞芳,俞明震便急令运到前线,列炮扼守。日军来到后,双方展开激战,由于清军人少炮弱,血战一场后,清军记名提督陈得胜不幸战死,提督张兆连身受重伤,俞明震闻讯率亲兵前来助战,也被流弹击伤,被部下急忙抬下战场,瑞芳被日军占领。

  瑞芳失守后,日军便打通了通往基隆之路。六月三日,日军开始进犯基隆,该日正午时分,日军到达基隆市街外,与此同时,日本军舰也在海上炮击基隆,以掩护日本陆军的进攻。

  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在隆隆炮声中,天上忽然传来轰轰惊雷,霎时间基隆上空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随即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雨势大到五步之内,难以分辨人和物。日军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淋了个透,一时慌乱,加上对地形不熟,也不敢大胆前进,于是双方在大雨中相持五个小时。

  等到雨势渐小,日军开始突入市街。这时,清军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一街一巷都不轻言放弃。虽然武器不如日军,但清军士兵还是或在街角突然杀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或从民房窗内或屋顶向敌人射击,直到最后战死为止。在巷战中,日军为占领基隆付出了伤亡近百人的代价。

  日军去接收基隆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