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命后,曾纪泽又兼任了出使俄国大臣,前往圣彼得堡谈判改订条约。

  出发前,曾纪泽认为,“伊犁一案,大端有三:曰分界,曰通商,曰偿款。筹办之法,亦有三:曰战,曰守,曰和。”按照西洋定约之例,分界是常守不渝的,而通商则可以随时修改,再者,俄国人声称自己是“代守伊犁”,因此,曾纪泽定下的战略是,在边界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贸易问题上讨价还价,在赔款问题上可以商量。

  曾纪泽到达俄国的时候,俄国已经派遣使臣布策前来催促条约签字。曾纪泽得知后便要求俄国外交部令布策折回,对伊犁问题重新谈判。在曾纪泽的坚持下,俄国代理外部大臣吉尔斯、副大臣热梅尼和布策参与了谈判。

  俄国代理外部大臣吉尔斯见了曾纪泽后,虽然开始觉得有点心虚,但又不想丧失诈骗而来的成果,便拿出一副强硬的态度,说:“你们的全权大臣既然签约了,就没什么好商量了。”

  曾纪泽针锋相对:“崇厚所答应的,大都超过了朝旨的授权,不能不加以更改。”

  俄国人说:“你们朝廷要将使臣定罪处死,废除已经谈判好的条约,这样做有悖国际公法,你们中国人不讲道理,我们没法和你们再谈判。”

  曾纪泽说:“中国的使臣违背朝旨,定失职之罪,和外国没什么关系,你们无权干涉。何况,现在考虑到贵国的颜面,已经将崇厚释放了。”

  俄国人没话可说,便转移话题,说:“你们中国现在正在备兵备战,明摆着想破坏和平。”

  曾纪泽说:“我们备兵并非是因为你们而起,主要的防卫边疆乱党余孽,并无不可。”

  俄国人说:“既然你们已经备战,那我们也要派兵备战,这是你们所挑起的,你们要承担全部责任。”

  曾纪泽说:“你们要这样说的话,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你们想破坏和平。两国要想和睦相处的话,本就不应该提备战之事。”

  俄国人立刻觉得自己失言,便悻悻然的说曾纪泽不是“全权大臣”,不够谈判的资格。

  曾纪泽说,“我现在是大清帝国委派的驻俄大使,完全有议约之权。”(曾纪泽当时是兼任出使英、法、俄三国大臣,相当于驻三国的大使,当时大清帝国外交人才匮乏,驻外大使往往是兼任)

  俄国人见曾纪泽不好对付,只好答应重新谈判。

  为了给谈判增加筹码,清政府派左宗棠亲率大军离开肃州(今酒泉市),出嘉峪关,向哈密挺进。为了表明收复伊犁的决心,老帅左宗棠出征前命人备好棺木,“抬棺出征”,以鼓舞士气。左宗棠大军到达新疆哈密后,准备布署三路进兵收复伊犁:一路由金顺进驻精河从正面佯攻;一路由张曜从阿克苏越过天山进击伊犁南部;一路由刘锦棠经乌什越冰岭直赴伊犁西面的后路。(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此时,俄国也加紧调兵遣将,不仅增兵伊犁,还在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部署重兵,并调集了二十多艘军舰组成一支舰队,由黑海驶往日本长崎,威逼京津,并扬言要封锁中国沿海,对清政府进行武力恫吓。

  对于崇厚被判死刑(后改流放)的事情,各国外交代表出于职业同情也纷纷表示反对,英国女王还亲自写信为崇厚说情,紧接着又派人游说李鸿章说俄国人不好对付,万一打起来,场面不好收拾,并主动要求为中俄伊犁交涉调停。原洋枪队长戈登,还特意跑到天津面见李鸿章,不怀好意的说:“俄国人要进攻你们京城呢!如果你们打算作战,就赶紧把北京的近郊焚毁,把政府档案和皇帝都从北京迁到中心地带去,并且准备作战五年。”(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李鸿章听了后慌忙上奏朝廷,说北京北边不安全,离海口又太近,洋兵易于长驱直入,无能阻挡,万一真和沙俄开战的话,危险太大。清廷听后信心动摇,又敦促曾纪泽早日谈判。

  而当时的沙俄和土耳其关系紧张,加之左宗棠治军有方,不惜一战,刚刚在土耳其吃了亏的俄国人思前想后,觉得代价很大,最后不得不降低要求,以谈判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反复的辩论和艰苦的谈判,1881年2月,曾纪泽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和布策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改定陆路通商章程》,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沙俄归还中国伊犁地区,帖克斯河流域不再割让,但伊犁西部霍尔果斯河以西本属于中国领土的土地被沙俄占去;斋桑湖以东一带,中俄边界两国派员勘改,所有尚未设界碑的中俄各段边界都要派员勘定,安设界碑。

  二、赔款增至900万卢布(合509万两白银),限两年内偿清。

  三、俄商在新疆各地贸易,改“均不纳费”为“暂不纳税”。

  四、俄商只能到嘉峪关,免去到西安、汉口通商,仅许于肃州(甘肃嘉峪关市)和吐鲁番两地增设领事。

  五、伊犁居民“愿迁居俄国入俄籍者,均听其便”。 后来,沙俄利用这一条款,在1881到1884年间共掳去中国边民十万多人。

  这个条约和《里瓦吉亚条约》相比,除赔款增加了400万卢布外,在领土、界务和商务方面,中国都争回了部分主权。但《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沙俄根据修改南、北疆边界的约定,于光绪八年到十年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等5个勘界议定书,分段勘定了中俄西段边界。在这个过程中,沙俄又蚕食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有争议的领土。 

  《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年,清军进驻伊犁。

  伊犁谈判,算是晚清外交史上的一次小胜,当然,这和左宗棠的军事后盾有很大关系,正因为清军不惜以俄国兵戎相见,才为外交赢得了主动,不然,任你口吐莲花,舌辩群雄,恐怕也无济于事。

  阿古柏之乱和沙俄侵占伊犁的事件让清政府意识到,如果不加强控制的话,新疆很有可能会被列强侵夺。后来,平定阿古柏之乱的前军主将刘锦棠提出,新疆设立巡抚驻乌鲁木齐,受陕甘总督节制;下设镇迪、阿克苏、喀什噶尔三道,分别辖治哈密至乌苏的天山山脉一带、焉耆至乌什的天山南麓一带和喀什噶尔至和田的昆仑山北麓一带;伊犁仍设将军,只管伊犁塔城边防,不再总统全疆军务。清政府后来批准了这一方案,刘锦棠被朝廷简派为第一任新疆巡抚。

  新疆设立行省后,清政府也放松了对内地人民迁居新疆的种种限制。为了吸引更多的无地农民到新疆,加快新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刘锦棠修改了以往的屯田办法并制定新的招商引资政策,规定两名男丁为一户,给地六十亩,屯民初到时贷给八个月的口粮及三石籽种,借给七十三两银子作为置办农具、牛只等费用;头一年归还一半,第二年还清,第三年征收额定田赋的一半,第四年起征收全疆田赋。

  同时,刘锦棠还咨照内地各省督抚,欢迎贫苦无地农民来新疆开荒种地。在刘锦棠的鼓励下,内地很多农民纷纷移居新疆。这些移民屯田的办法,既稳固了西北边疆,又减轻了内地的人口压力,同时,也减少了内地农民起义的概率,在不破坏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移民新疆屯垦在当时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伊犁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悠久的历史变迁和民族的迁徙,创造了伊犁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浓郁独特的草原文化,并形成的众多名胜古迹如原始时代的石刻岩画、塞人和突厥时期的古墓葬群、元代和清代的古城遗址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诸多景点,都吸引了众多游人前去探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5、了却恩怨,中俄领土止争端
就在阿古柏覆灭前,沙俄于1876年灭了浩罕国,将边界延伸至帕米尔北界。

  帕米尔高原,位于新疆南部,乃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的交汇处。此地山峦起伏,高峰处常年白雪皑皑,乃世界之高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时,曾追击叛军至此,并在苏满塔什立下《平定西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碑》,上有乾隆帝御笔撰文,乃我国对帕米尔拥有主权之铁证。

  1885年,沙俄已将中亚地区尽收囊中,并与英国划定阿富汗地区的边界。南侵之路终结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