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汉艳史-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主动炒了项羽的鱿鱼。

  第二个老板,他选择了刘邦。

  理由很简单,听说刘邦很会知人用人。

  知人用人这四个字对韩信来说已经足够了。

  然而,很快他又失望了。

  应聘过后,刘邦对他说道:“你先在军中做连敖吧。”

  “连敖”这个官职说白了就是接待客人的接待员。

  韩信来时本来以为凭他这样的人才,一来肯定会得到新老板刘邦的重用,你到好,居然给个端茶倒水的活儿干,这比在项羽手下当武士还不如啊,他当然不满意了。

  不满归不满,但因为刚刚才跳槽过来,这年头的工作又不好找,而且规模较大又大有发展前途的公司也就项氏和刘氏这两家,他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干干再说。

  由于专业不对口,才能没得到发挥,韩信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在公司里变得更加消沉起来。

  也就在韩信人生中最为低谷的时候,夏侯婴成了韩信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

  他及时发现了韩信非凡的才华,马上向刘邦作了推荐。

  夏侯婴是早跟他创业的###人物之一,刘邦对他推荐的人自然不敢小看。二话不说,下了一道任命书,提升韩信为治粟都尉。

  这是一个仅次于将军的官职,类似于现代后勤部的负责官员。

  在老板刘邦看来,这已经是个不小的官了。

  但韩信还是不买帐,我胸中的万千用兵之法用兵之道难道是用来掌管粮草用的么?

  这时他已萌生炒刘邦鱿鱼,再择新老板之意了。

  就在这时,萧何成了韩信人生中第二个伯乐。

  夏侯婴的推荐引起了萧何的高度重视,他从多方面调查和考查韩信后得出一个结论:此人文通经纶,武善韬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萧何便主动找到韩信谈话,公开表示愿再向刘邦推荐他。

  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出人投地了,韩信自然对萧何千恩万谢了。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韩信苦苦等待刘邦的调令并没有出现。他以为没戏了,又在耗不起青春年华的双重压力下,他主动炒了刘邦的鱿鱼,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飘然而去。

  萧何听到韩信不辞而别的消息后,惊惶失措之下,来不及通报刘邦,骑上马就去追。这就是被后人传为千古佳话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而当时的刘邦还以为萧何也辞职不干了,当时吓的七魂去了三魄,这萧何可是他刘氏集团的顶梁柱啊。

  在这次辞职风波的打击下,刘邦决心采用萧何重用韩信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一职。

第十三章:韩信的汉中对
(5)韩信的“汉中对”

  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隆中对”流传千古。

  须不知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前的楚汉时期,韩信的“汉中对”同样精彩,只是鲜有知道罢了。

  刘邦不但重用了韩信,而且还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拜将仪式”。

  我们常见的新闻发布会请的都是各行各业知名人士,而刘邦这次举行新闻发布会的主角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人士。

  因此,“拜将仪式”开始后,众人都跌破了眼镜,一时间议论纷纷。

  “怎么拜这样一个小人物为将啊。”

  “这韩信一定是老板的亲戚吧。”

  “韩信这小子的后台一定很足。”

  “恩,不是关系多后台足就是RMB特别多。”

  他们议论归议论,这边的“拜将仪式”却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一授将印,二授将符,三授斧钺!

  韩信跪着一一从刘邦手中接过。

  随后刘邦宣布:从今以后集团“军事部”中大小事物,皆由大将军韩信裁决,如有不服从者可以卷起铺盖走人,如有违令者可以拿头跟刀剑比硬,后果自负。

  军中内外事宜,皆由大将军处置,军令如山,胆敢违抗者杀无敕。

  这样众人停止了喧哗,心中道:“老板这回是来真的啊。”

  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找来韩信谈话了。

  说实话,他还没有发现韩信究竟有什么样的才华,但看在萧何月夜追他的份上又不得不重用他。

  谁都可以不信,但萧何的话是一定要信的。于是他毫不犹豫就拜他为大将,并且举成了风光的发布会,算是给足了韩信的面子了。

  “萧总管(丞相)一再向我推荐你,现在就说说你上任后的计划和打算吧!”刘邦单刀直入。

  韩信倒是显得很谦逊,首先对刘邦任命自己为大将军表示感谢。然后才同刘邦进行了认真的对话。

  这是一次重要对话,楚汉两大集团的帷幕就是由这次对话揭发的。

  这次对话中,韩信首先向刘邦提出了两个尖锐的问题。

  “我们大汉集团如果想雄霸天下,面临的对手将会是谁呢?”

  按当时的情况来说,这样的问话简直有点多余。

  但刘邦还是一本正经的回答道:“项羽嘛!”

  恩,答案正确。

  “那你认为自己在才能等方面,跟项羽相比怎么样呢?”

  这第二个问题尖锐的到头了,甚至连在一旁“学习”的萧何都有一种起身来阻止韩信说下去的冲动。

  这样的问题明明对刘邦的大为不敬啊。

  但刘邦倒却显得很平静,似乎并不太介意,略一沉吟,已答道:“论才能和才华我都不如他!”

  其实前面两问,韩信只是试探自己的新老板的气度和对自我的认识。此时肯定了刘邦的诚恳态度后,他这才披肝沥胆地把对话引入了主题。

  “我也有同感。认为这些董事长(刘邦)你确实不如项羽。”韩信说着,话锋突然一转,“但是我曾经在项羽手下打过几年工,知道他的弱点。”

  随后他详细地分析了项羽的弱点,这里为方便读者总结归纳为六点。

  一、 有勇无谋:在商场上硬拚,项羽威不可挡。但他不会用人,这样的老板没有什么头脑。(言外之意,就是指他这样的人才都没有被重用)

  二、不听忠言:他的集团在关中雄霸天下时,这时天下其它的大集团都对他又崇拜又畏惧,正在这个重要的节骨眼上,他却舍弃关中的事业到彭城那个弹丸之地去发展了(指项羽舍弃头中而建都彭城),失去了一举吞并各大集团的绝好机会。

  三、 妇人之仁:平常他对属下很是关心仁爱。一旦属下得了病他会伤感流泪,甚至宁愿自己挨饿,拿出自己的食物给病人吃。但属下一旦立了功,他又舍不得封赏有功之人。

  四、 重用亲信:把自己亲信偏爱的人在集团中担任重要的职务,而它各大集团跳糟而来的人才却被安置到做苦力的地方,这使很多人都忿忿不平。

  五、 忘恩负义:项氏集团(也称楚氏集团)的老懂事长(指义帝),人家还没到退休的年龄(他才十几岁呢,论退休标准,项羽将来退了,他还能再干几年),新上任的懂事长项羽就把人家赶到外地(湘南的郴州)去了。

  
  六、 残暴不仁:项氏集团(又称楚氏集团)残暴之极,到处干投机倒靶鱼肉百姓的勾当,百姓现在只是摄于他财大气粗,在社会上黑白两道通吃,才认可他的他。

  基于以上六点分析,韩信认为项羽现在的情况是“其强易弱”。而刘邦只要在政治、经济推行正确的方针、政策就可以由弱转强。

  “我们只要反其道而行之,重用天下的人才,就能所向披靡。”

  在分析了楚汉两大集团的基本形势后,韩信提出了“向东发展、夺取关中”的战略方针。

  “项羽手下留在三秦之地的章邯、司马欣、董翳都是过去的老霸主秦氏集团的顶梁柱,但他们被项羽用巧计收编后,二十多万员工被新老板项羽给坑杀了,因此秦地百姓对他们项羽集团恨之入骨。项羽强制要他们到那里发展,如此地痞恶霸,老百姓哪能拥护他们。我们汉氏集团入关之后,与他们约法三章,坚决不豪取百姓一针一线,这样一来,肯定能得到关中老百姓的支持和喜爱。更何况,楚氏集团的老董事长义帝,当年增公开向天下人表示哪个能最先占领咸阳,那里就归谁为管。现在项羽强迫咱们到汉中这个鬼地来,老百姓都愤愤不平,现在我们如果想项氏集团一争高下,三秦之地只要发一道征讨项羽罪行的檄文就可以搞定了。”

  韩信的这个见仁见智的“汉中对”给了刘邦极大的震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