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汉艳史-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他岂会放过和项羽第二次较练的机会。

  细心的读者还记得,项羽和章邯的第一次交战其实很文明,延续了中国做战的传统作风,将对将,兵对兵。

  当时章邯在项羽出神入化的“落英缤纷掌”的攻击下,心存怯意,不得不丢了“东方不败”的帽子逃走了。

  这一次,章邯自然想再跟项羽来个大比斗了。

  但这只是章邯一厢情愿的想法。

  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这几个月项羽已经完成了褪变。经过了这么多人情故变,已变成熟了很多。上回两雄交手,为了验证对方的本领才单打独斗了一回。但此时情势就不一样了,自己的大军昨天初战告捷,士气正旺。

  章邯,你想单打独斗,对不起,恕不奉陪。并肩子上哦,群殴!

  接下的战场就是混乱一片,只见项羽带领的楚军乱打乱杀,见了秦兵就杀见了秦将就砍,毫无章法可言。

  可怜训练有素的章邯大军被“蛮不讲理”的楚军冲的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接下来的事很简单,秦军败的一溃千里。项羽率领楚军直追杀秦军到天黑才意犹末尽的收兵。

  这是第二天战况。

  结果依然是项羽大胜,战功辉煌,歼敌无数。

  第三天,天刚刚亮,项羽便招集全部楚军,招开了一次军事大会。

  昨天打败章邯后,今天项羽准备和王离在巨鹿城下决一死战。巨鹿之围能不能解,赵王能不能脱困,成败在此一举。

  项羽首先发表了热情扬溢的讲话。

  他的大致意思就是:自渡黄河破釜沉舟以来,今天已是第三天了,干粮就只够今天吃的了,前面是秦军,身后是黄河,现在大家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向前才是出路。(后面省略2千重复噜索的话)

  正当士兵们听的热血沸腾时,项羽把调动人积极性的口号给喊了出来。

  “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大家有没有决心?”

  “有!”

  “大家有没有恒心?”

  “有!”

  Ok;既然大家有了“三心”,那就再来个“二意”吧。

  “二意”简单归纳为:注意和满意。

  杀敌时,注意了,眼睛不能老是盯着敌人,能左盼右顾最好,万花丛中,千万别伤了漂亮MM。

  如果能让我满意,我会重重有赏。

  项羽花花公子YD的本色,关键时刻暴露无疑。

  当然,这“二意”是会后,项羽悄悄地附在几个心腹校将耳边说的。

  我项羽好歹也有二十五了,少年时被叔父逼着学这学那,只能和书籍、刀剑亲密接触;青年时又跟着叔父整天穿梭在红白喜事中,暗中准备革命的事宜。再后来就参加了革命。

  就这样,自己忙的一塌糊涂。至今还保持一项羞人的记录:虚度了二十五个春夏秋冬,至今还没有握过MM的手。

  用现在的话来说,当时的项羽够CJ的了。

  当然,项羽对几个心腹部下提出“二意”时,完全是一时心血来潮,说完后他甚至还感到后悔。

  但几个心腹校将却坚决的按他的意思去做,在战斗结束后,果真为他带来了一位绝世MM,年方十八,美貌如花,她的名字叫虞姬。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霸王别姬”中的女主角。

  对于这位女主角后面的章节里再慢慢地说。这里来是回到战场,把第三天的战况先公布一下再说。

  其实列位看官看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战斗肯定是楚军嬴了。但这一战嬴的并不轻松。

  开打前,项羽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他早就派手下两大王牌大将英布和蒲将军把秦军的输粮甬道给切断了,随后,他亲率大军来到巨鹿城下和王离火拚。

  双方进行了激励而残酷的阵地战。农民起义军的战士与敌人的决战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英雄主义气概。他们不畏强敌,勇猛异常,最后秦军大败,王离被擒,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身亡。

  至此,围巨鹿城外的秦军几乎全军覆灭。

  王离军的覆灭是章邯带兵出战以来遭到最严重的一次打击。从此项羽伟岸的身影成了章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这让他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重新组织人马来决战。

  东方不败终究到了败的这一天了,而独孤救败还没有到求败的时候。

  胜利了,这时其它各路来支持赵国的诸侯出现了。他们出现的真是及时啊。不到胜利这一刻坚决不现身。

  到了项羽军帐,他们个个伏地而拜,并称愿意听从他的调遣,并主动把项羽的官职由“上将军”提升为“诸侯上将军”。

  赵王在张耳的陪同下,亦来向项羽道谢,他不顾唐唐一国之王,埋头就拜,嘴里还象法术师一样念念有词,大概意思就是说项羽简直就是自己的再生父母(说这句话时丝毫不顾他亲生老父老母的感觉)。

  然而项羽并没有露出喜色,他的眼光悠远而深长的望着无边的苍穹。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

  章邯,看你往哪里逃?纳命来吧,我叔父的血仇该用血来尝还了。

第九章:章邯进退两难
接着更新,你献的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2)章邯进退两难

  “倘若信心没有行为,我知道

  它就像一棵没有生命的树; 

  故此信心与行为要一起增长,因为 

  分割的生命永不能被人认识; 

  人有灵魂有躯体,有手也有心, 

  神所连结的,人岂能分开?”

  
  曾经在书中看到一个外国名人这样一段对信心的诗歌,可惜我已记得不得他的名字了。

  巨鹿之战失败后,章邯的信心受到了前所末所有摧残。他把军队驻在棘原(今河北平乡)堡垒中坚守,不敢再和项羽交战了。

  项羽可不同意,他一心想要为叔父报仇,自然准备不息一切代价去强攻了。

  这时候,伟大的范增同志站出来了。

  对于年逾七旬的范增来说,少年时贫困潦倒(祖父世代为农),青年时流浪飘泊(战国七雄战火纷飞),中年时怀才不遇(此时他虽习得满腹经纶,但天下已是大秦的天下了,他已无施展才华的空间),好不容易到了老年,他以为他的一生就将这样碌碌无为的度过时,陈胜吴广起义的革命春风却吹遍了五湖四海,也吹醒了他壮志末酬的梦想。

  一展才华的时候终于到了。于是,他不顾满头苍苍白发,不顾年老体弱,不顾乡里父老的嘲笑,毅然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这里,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范增是不是当时参加革命的最大年纪记录的保持者。但谁都知道,范增这样“老骥伏枥”参加革命是没有白费的,他的血最终也不是白流的,因为他的名字已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参加革命,范增成了项梁手下的八千江东子弟中的一员,从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遂渐出人投地,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才能。

  项梁也逐渐发现了范增是个人才,正要委以重任时,他自己却“出师末捷身先死”(被章邯干掉了),留下范增“常使英雄泪满襟”。

  项梁一死,项羽毕竟还有点嫩,项氏集团的大权已被楚怀王成功收回。范增的出头似乎遥遥无期了。

  然而,令人稍感意外的是,楚怀王在制定北伐计划时,他并没有忘记这位年白发苍苍的老人,任命宋义为上将,任命项羽为次将,而任命他为末将。

  一个将领的称呼也许微不足道,但却让他的一生从此改变了。

  自安阳目睹项羽刀劈宋义时,他看到了项羽的坚决和果断,还有那种与生俱来的霸气。

  这不是一般地痞流氓的霸气,而是一幅帝王将相的霸气啊。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从这以后,范增终于找到了自己认为可以跟随的名主了。

  项羽从此成了他眼中的唯一。

  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中,他辅佐项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谱写出一曲悲壮之歌。

  此时,在巨鹿之战大胜之际,他站出来对项羽有话要说了。

  他的话虽然不长,但直接教会了项羽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当然,范增为了加深项羽的印象,还对这个关键词进行了特别的解释。

  他先是把章邯比喻成骆驼,然后把项羽比喻成马,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