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汉艳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造一点神秘感来才好。”陈胜不由思索起来,不久,一丝笑意袭上了他嘴角。

  于是乎,接下来出现了两件怪事。

  第一件怪事是,一大清早厨师剖开一条卖来的大鱼时,从鱼肚子里挖出一块白绢来,一块最普通不过的白绢。

  只是,这样一块最普通最寻常的白绢上却写着三个极为不普通不寻常的字:“陈胜王”。

  众人见后无不暗自心惊,谁都知道大雨误程的事,他们的心思也和陈胜吴广一样,已生“反骨”,此时自然认为是神仙授意。

  第二件怪事是,当天夜里,东边林子中一个大祠堂,断断续续,隐隐约约传来似狼非狼似狐非狐的怪叫声。

  大楚兴,陈胜王。

  这六个字是夜却飞进了每个人的心扉里。

  他们都是属于亡楚出身的人,这两句话的意思再通俗易懂不过了:楚国即将兴旺,陈胜就要为王啦。

  这里不得不佩服陈胜吴广。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两件事虽然多费了些神,尤其是后一件事,吴广一夜躲在祠堂中学鬼叫装狐嚎,累的够呛。

  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收到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一竿见影。

  第二天,众人再看陈胜时的眼中已多了几分敬意(可惜当时没有MM在场,不然,肯定多了几分柔情)。

  你把事情弄的越神化,别人就对你越崇拜。

  从古到今那些装神弄鬼的骗子为什么能屡屡得手,原因很简单,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明明知道真实的成份几乎为零,却便生就爱吃这一套。

  眼看时机一到,陈胜在吴广的配合下,开始发表“革命”宣言。

  先是一些必要的客套话,把众人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七姑八舅都问侯个遍,然后才谈到此次服役的事来。

  好家伙,一谈到这里,只见他口沫横飞,滔滔不绝,把他们从阳城到这大泽乡进行了总结性的回顾。

  看来陈胜真是天生当官料,叫他做政府工作报告一定得心应手。

  “此番大雨误了行程,怎么也不可能按时到达渔阳了,该怎么办?”吴广不失时机的发话了。

  是啊,该怎么办?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陈胜和吴广两人在表演上配合的天衣无缝,他不急不慢的说出了他此番演讲的中心思想。

  “当王侯的人也好,当将相的人也好,不都跟我们想象中的一样,是生活在世上普普通通的人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的意思连傻子也听得懂:(以目前的形式)反是死,不反也是死。反还可以留有一线生的希望,不反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样的情况下,众人只有“反”这一路可以选择了。

  顿时,掌声如雷,响彻云霄。

  陈胜的演讲成功了。他的话象利椎一样刺痛了众人心底那根最脆弱最敏感的神经。

  官逼民,民要想生存,不得不反。

  于是,陈胜和吴广杀了两个监督,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只革命军就这样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形成了。

  以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个这样奇怪的象现,一群拿着竹竿木棒之类最原始最朴实武器的农民,没有队形也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看似毫无章法的队伍,所到之处居然战无不胜。

  附近县市的官兵根本就不想给这群农民军队任何缎练的机会,政治觉悟高的赶紧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说白了就是投降),政治觉悟不高的进行百米冲刺(逃跑)。

  就这样,兵不血刃的占了几座城池后,革命队伍开始逐渐壮大。

  在新加入革命队中的人,张耳和陈余是其中最耀眼的人物。

  张耳是大梁人,年轻时是魏公无忌的门客。后来,他和别人发生纠纷,闹出人命案子来,后隐姓埋名浪迹于江湖。

  陈余也是大梁人,自幼学习儒术,精通儒家经典。喜交天下朋友。

  他们两人都有很高的抱负和远大的理想,认识后一见如故,很快结为生死之交。

  这次,闻知陈胜吴广率领广大农民进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革命,知道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两人推手呼拉拉的来报名参加革命。

  陈胜见两人谈吐不凡,知道不是一般的人物,赶紧把他们当贵宾来接待,必要的寒喧过后,他开始试两人的才华了:“众人都建意我现在称王,我要不要称王呢?”

  两人见陈胜一见面就这样坦诚相问,感动的一塌糊涂,然后就直说了几点暂不宜称王的理由。

  大致意思是:你现在才率众革命不久,就要称王,会让众人看出你的私心。而且现在你的实力并没有强大到无敌,一旦称王就会树大招风,成为秦朝重点扫荡的对象。

  对于两人的直白,陈胜一脸的失望,他固执的认为陈余张耳太胆小怕事,而且从心里还有点“看不起”他。

  什么树大招风,老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怕过啥?

  于是乎,他不听劝阻,先立为王,定国号为“张楚”。

  从这以后,陈胜对张陈两人淡然处理,只把他们当成一般的将士来用。这让胸怀远大抱负的两人大失所望。这也为日后革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这CJ而YD的县令该不该杀
(三)这CJ而YD的县令该不该杀

  陈胜带领革命队伍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沛县县令如坐针毡。他一介书生,只懂文墨,哪里知道行军打仗的事。

  眼看这般发展下去,革命军很快就会打到这里来,他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

  关键时刻,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两个最为倚重的“秘书”:萧何和曹参。

  只是他哪里知道萧何和曹参早已达成“共识”,为自己想好了退路。

  议事厅里,三人正襟而坐。

  “陈胜自在大泽乡打响革命的第一枪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要攻的城还没有一座能守住的。”萧何一脸愁脸的说。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只剩下投降这一条路可走了吗?”县令说话的声音是颤抖的。

  “不战而降,不是大丈夫所为。”曹参此时狠狠地将了他一军。

  守又守不住,降又不能降,那该怎么办?县令把可怜巴巴的目光再度转向了萧何。

  萧何装腔作势般沉思片刻,然后煞有其事的给县令指出了另一条路:请刘邦出山。

  原因很简单,刘邦在沛县威望很高,又是地痞流氓出身,让他带领手下那些“躲”在深山上的逃犯来守城,他定会知恩图报,立下大功。

  “形势严峻,请县令速做决断啊。”曹参和萧何一唱一和,双管齐下。

  这下,县令已别无选择。

  于是,搞笑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唐唐的县令,居然派人去请一个常年“躲”在深山中的逃叛,据说雇佣金还不俗。而且还怕他不肯出山,专门派了一个非同一般的人物去请刘邦。

  樊哙有幸承包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樊哙亦是沛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后在街上卤狗卖肉为生。吕公见他高大雄武诚实本份,就把小女儿吕媭嫁给了他。

  刘邦娶的是吕公的大女儿,樊哙取的是吕公的小女儿,这里便不需要推断便可以得出结论:刘邦是樊哙的姐夫。

  这个大家明白县令为什么专门请一个街头狗贩子去办这件事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吕公把两个宝贝女儿都嫁给了贫寒人,并不讲究什么门前户对。但从日后刘邦和樊哙的大红大紫,特别是刘邦把江山握于自己的手心,可以看出吕公独特的眼光和非凡的魄力。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这个县令虽然有点“文弱”,但并非“昏庸”之辈。

  就在樊哙去请刘邦的时候,县令敏锐的鼻子似乎嗅到了一丝浓浓的火药味,天下已乱,把流氓出身的刘邦接进城来无亦是引狼入室啊。

  “传夏侯婴火速捉萧何曹参来审问。”县令说完这话句话,悲哀的发现,半天也没有看见夏侯将军的身影出现。

  他哪里知道,夏侯婴此时早已给萧何和曹参通风报信去了。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刘邦这么多年的亭长是没有白当的。萧何、曹参、夏侯婴等县政府知名人物都成了他的死党。

  等县令明白是怎么回事,想进一步采取行动时,他悲哀的发现,三人早已出了城。他本以为他们这一去就不会再回头了,然后,令他感到吃惊和意外的是,不久他们又回来了,这回不是他们三个人了,身后还带了一群叫花子。

  县令要砍你的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