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传奇留学生著书披露留学省钱秘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他不知天高地厚地拿搪,而是他对节目所讨论的问题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个让他为难的题目是:对大学毕业生该不该设最低工资。
  一向口才很好的朋友说:“面对这样的题目,当正方,让我尴尬;当反方,让我难堪。因为,我也是上过大学的呀!而且,我心里有数,我儿子比我当年上学时刻苦多了,也聪明多了。可他几年后的出路是什么呢?最低工资每月800元,还不知能不能行得通,因为光在电视节目中讨论该不该为大学毕业生设最低工资时,反对的人就挺多。而我们家的小保姆每月还挣550元呢!并且包吃包住。。。。。。。”
  同为家长,同为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朋友的这一番感言不仅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而且还产生不小的震撼:仅过了十几年,大学生的行情怎么就跌到类似小保姆的地步?
  我们急忙翻阅相关的信息,并看了一期电视上讨论大学毕业生要不要设最低工资的节目。
  坦率地讲,看过节目之后感到,反方代表的意见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反方说:“假如我是一个企业老板,假如我急需一名模具师傅,可在用工市场上出3、4千元月薪仍找不到满意的。经测算,每月工资5000元雇模具师傅我也有钱赚,那么,我就会出5000元/月,从别的企业挖人过来。另外,我有一个月薪1000元的文员岗位空缺,可有10个相同条件的人争取这空缺。毫无疑问,上岗的那一位,一定是要价最低的。由此可见,用工需求的强弱决定用工价格的高低。求大于供,需求方就会让利;供大于求,供应方则要跌价。然而,明明市场上最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可高校还在大量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明明市场上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有一定实习经验的大专毕业生,可高校还不减少理论课程的比例,还不安排实习的时间,还在千方百计搞“专升本”,走高学历、低能力的培养道路。那么,市场对此“用脚投票”的最直接反应就是:杀价!而杀价的受害者就是学生。因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授和校长的薪酬,是不会因不按市场规律及时调整办学方略,而受到分毫损失的。这说明,我们现行的。。。。。。”
  应该承认,这位反方代表的话,有点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因为不少高校,已经根据市场反馈的就业信息,对不同专业的招生人数进行了调整。###也对这方面的工作有明确的指导意见。
  然而,调整的力度由于种种原因,毕竟有限。
  比如说,削减理论课程,那教这些课程的教授怎么办?
  再比如说,增添热门专业,可一时从哪儿去找教这些课的老师?
  何况,所谓热门专业只是相对的,并非永远不变的。
  另外,由于供求相差太大,一些普通高校所谓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已经出现了找工难的情况。
  有些学生找到的工作,其底薪仅三、四百元,其余全靠推销产品后的提成。
  当然,沿海大城市、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起薪要高一些。
  可因为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异乡,人生地不熟;有的因十几年来只跟书本和爹妈打交道,十分的内向。所以,提成工资非常有限。
  与底薪相加起来,不仅根本达不到电视节目中讨论的每月800元的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而且由于不包吃、住,实际收入已低于小保姆的水平。
  有人说,这正是如今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高中毕业就出去,虽然有独立生活能力弱等诸多弊处,但也有很多好处。
  例如,读学士所选专业的范围,就比读硕士要大得多;毕业后初入职场的机会也多许多。
  另外,留学起步早些,年龄上的空间就大。
  

几年寒窗苦读  薪酬略胜保姆(2)
这对女孩子来说尤显重要,将来找工作、拿身份、谈婚论嫁,可能处处领先一步。
  

本土僧多粥少  留学又掀高潮
还应指出的是,近两年,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公开统计数字,是百分之七十的就业率。
  上述这类大学毕业生(即每月拿三、四百元底薪+业务提成)在理论上,以及在实际统计中,应视为已就业了,应在这百分之七十之内。
  而另外的百分之三十呢?
  由于我国人口多,基数大,近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累积起来,已远远超过欧洲一个小国的总人口。那么,即使是百分之三十的概念,也意味着有上百万大学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
  现实很严峻,家长很忧虑。
  有条件的家庭便把留学视为孩子的另一条出路。
  中国的春节是个家人团聚的日子。每到春节前夕,火车票便成为掏钱难求的商品。
  于是,一些经济上宽裕的探亲者,当发现他千方百计也寻不到卧铺车票,而只能买到硬座车票、或甚至是不对号的站票时,便选择了搭乘票价虽贵、但快捷、舒适的飞机。
  准备、或已经安排孩子自费出国留学的家长,就有点儿象上述买飞机票的探亲者。
  这样的家长,目前在中国虽所占比例不大,但因中国人口多,基数大,所以,绝对数也挺可观。
  其实,在许多属于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乃至第二世界国家,到欧美留学的青年人都有很多。若按城市人口同比计算,并不比中国少。
  那种认为留学者多,会显得本土教育有失面子的想法,似应改变。
  

不算不知道  一算吓一跳
有条件能送孩子走自费出国留学这条路的家长,应该属于经济上较宽裕的人士。
  这类人士在中国目前约有多少呢?
  我们认为比较靠谱的是这样一种说法:即占我国(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城市人口的百分之五。
  这种说法之所以被我们认为比较靠谱,绝非是要低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成绩,而是认为保守一些,水分挤得干一些,更有说服力。
  另外,还因为若按百分之五的比例,统计出的实际人数大约在二千六百多万左右。
  我们认为,这数字较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尽管目前中国人的家庭已经基本小型化,尤其是在城市。但我们还是按比较宽松的统计方法,以平均四人为一个家庭单位计算。
  那么,二千六百多万人口,就意味着有六百五十万个家庭。
  这六百五十万个家庭,剔除没小孩的、或小孩太小的(其实,由于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时间不长,因此,未到中年,就已富裕的遗产继承者人数很有限),我们再保守地按每年平均每十个家庭,只有一个家庭的小孩达到适合留学的年龄来统计,那每年有条件留学的孩子也达六十多万人。
  可别小看这六十多万人,它足以让更多的国家效仿英国的留学生政策,把教育当做一个赢利的产业来办。
  

留学投资大  切记先规划
无庸讳言,自费留学是个花钱的事。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花小钱叫消费,花大钱叫投资。我们以为:对于即使是比较富裕的中国家庭,自费留学也应该算做是一种投资。
  这种投资创造了若干个机会。
  对于学校,是展示教学水平的机会;
  对于孩子,是把握未来发展的机会;
  对于家长,则是表现父母关爱的机会。
  机会与挑战,从来都是相伴相随的。
  对于学校,这种挑战包括优质生源的争夺,包括学校之间,专业设置的比较,包括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等等;
  对于孩子,这种挑战包括是否尽快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包括是否尽快闯过了语言关,包括是否顺利完成了学业、进入职场;
  对于家长,这种挑战意味着你是否是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国家、为孩子选择了适合的专业。而验证是否适合的标准,无非是孩子有了出路,实现了你规划中的目的:学有所成,并能在社会中自立。
  投资是要有规划的。关于留学规划的特点与必要,我们将在下面的多个章节中,从不同角度,从正反两面举例加以阐述。
  因为倘若没有留学规划,就等于没有达到你留学的目的地的途径和方法。
  至于留学如何省时、省钱,恐怕就更无从谈起了。
  留学是孩子日后发展、成长的新起点,也是一次时间久、战线长的“跨国行动”。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已实行多年,现在已到适合留学年龄的孩子,大多没有哥哥、姐姐,所以,这样的“跨国行动”,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