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八路军更改作战计划都来不及。
南口战役期间,国民党战线的外壳还是呈现着整体形态,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对国民党军坚持华北抗战还寄有很大希望。但不料国民党军溃败得如此迅速。战争的发展趋势表明,国民党军在华北的坚持必不能持久。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不得不从独立坚持华北抗战的角度,来重新考虑自己的部署了。
八路军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走上抗日前线的。
其实,云阳誓师之日,八路军115师的343旅和独立团在罗荣桓、陈光的率领下,已抵达禹门渡口,徐海东、黄克诚所率的344旅也过了蒲城。为追赶部队,*、聂荣臻在周恩来的指示下,连夜飞马赶赴西安,将乘火车从风陵渡过黄河。紧接着,120师的主力也由富平县庄里镇出发,八路军总部由云阳东进。129师主力正整装待发。只有以萧劲光为主任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留在了延安,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
贺龙120师顺利渡过黄河,于9月13日抵达山西省侯马。
队伍踏着蒙蒙细雨前行,浩浩荡荡疾驰在秦晋大地上。队伍经过每一个村庄,老百姓都会放下手中农活,给部队送来茶水、水果和鸡蛋。许多青年人都主动加入到八路军的队伍中,要求一同上前线打鬼子。
队伍急急地行走,消息也不断飞报而来。随着南口、张家口的失陷,平绥线上,天镇、大同失守了;津浦线上,日军已攻进泊镇、沧县;平汉线上,涿县已落入日军之手,就连保定也危在旦夕。
罗荣桓、陈光率领115师的大军,马不停蹄地赶往禹门渡口,此时已是大雨倾盆。最先到达渡口的是杨成武的独立团,而这个团恰恰是*中央增设的,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里没有独立团。岸口的检查特别严格,没有编制是绝不让上船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军出征急(2)
为了尽快上前线,为了减少麻烦,杨成武只好把队伍带到了岸边的树林里,相机行事。
正在这时,只见李天佑的686团的骑兵侦察哨走了过来。
杨成武灵机一动,立即上去打听:
“你们团离这里还远吗?”
“不远,大概两三里路。”
哨兵认识杨团长。
“太好了,快去告诉李团长,说独立团在这片树林子里等他。”杨成武说。
过了十多分钟,李天佑的686团赶到了,也开到了树林子里。
“老李,”杨成武愤愤地说,“国民党在渡口设了检查站,独立团没有番号,从这里过不去……”
“他娘的,”李天佑骂了一句,“老子可是去打鬼子的。”
“老李,硬闯怕还不行。”杨成武说。
李天佑抬头看看灰蒙蒙的雨天,转而笑了,说:
“老杨,那我们就来他个浑水摸鱼,你看如何?”
“好主意。”
于是,杨成武回转身去,对着部队命令道:
“独立团听令,立即打散插入686团,准备渡河。”
李天佑领着两个团的人马来到渡口。
一个佩戴着上校军衔、手持皮夹子的国民党检查官向他走了过来。口气非常生硬,问道:
“哪个部分的?”
“八路军115师。”
听到这个回答,上校脸上露出一丝假笑,压低声音问道:
“请问贵部番号?”
“343旅第686团。”
李天佑说话时连看也没看他一眼。
“贵团有多少人?”
“两千来号吧,大部队马上就开来了,抓紧时间安排我们渡河吧,我们还急着去前线喂小鬼子枪子儿呢。”
上校正在迟疑,只见李天佑把手在雨中一挥,回头向部队喊了一声:
“立即渡河。”
一声令下,队伍蜂拥而上,一下子把二十多条大船站得满满的。
船开走了,李天佑和杨成武哈哈大笑起来:
“这国民党的上校……哈哈。”
队伍在不断地开进。紧接着罗荣桓、陈光所率的师直机关和685团也到达河岸,徐海东、黄克诚所率的344旅的两个团也紧跟了过来。只有*和聂荣臻为追赶部队,还在雨中策马狂奔。
罗荣桓、陈光率兵渡过黄河后,便马不停蹄、昼夜行军,于第三日抵达晋西重镇侯马。大军准备乘火车开往前线。没想到的是,竟然在乘车问题上又遇到了难题。
此时的侯马,到处都是国民党军退下来的伤兵,把整个小城弄得乌七八糟。一些国民党溃兵为了南逃,跑过来争车皮。
一连两天,罗荣桓都派杨成武和副团长熊伯涛去联系车皮,两天都是空手而归。
“车站那位上校说没车皮。”
“什么?”陈光有些生气了。第三天陈光亲自出马了。
陈光可没那么客气的,对那位上校劈头盖脸就问:
“废话少说,到底有没有车皮?”
“你是谁,怎么这么说话?”
“旅长陈光,你想尝尝本人的牛脾气吗?”
“陈将军,您……”上校赶忙解释。
陈光拖来一把太师椅,一屁股坐下来,握拳狠狠地捶着椅子的扶手,大声喝斥起来:
“日寇攻城掠地如洪水猛兽,军情十万火急,你却把车皮全部用来装运逃兵,你用心何在。”
“将军息怒,”上校连连说,“本不是我不运贵军,而是现有的几个车皮都是装牲口用的,我实在不敢拿这个来运送上前线抗日的贵军。”
“好了好了,我们八路没那么多讲究,我们马上登车。”
上校带着陈光来到一条破旧的线路上。他指着那些破旧的车皮说:“这些车皮全归贵军使用。”
陈光一言未发,登上一辆车皮察看。一脚跨上去,一股刺鼻的腥臊扑面而来,只见车厢板上结了厚厚一层粪痂。
“准备登车。”陈光管不了那些,再也忍不住了。
首批上前线的八路军,就是乘着这十几节装牲口用的破车皮匆匆北上的。在火车上,八路军官兵表现出高昂的迎战激情。一串串抗日的歌曲从车厢里飘了出来——
工农兵学商,
一起来救亡,
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
走出工厂田庄课堂,
到前线去吧,
走向民族解放的战场。
……
中国好像暴风雨中的破船,
我们要认识今日的危险!
用一切力量,
争取胜利的明天。
我们要以一当十,
以百当千。
我们不能退后,
只有向前,
向前!
救国的责任,
落在我们的两肩。
……
大刀,
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工农的子弟兵,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
歌声飞舞在列车上空,此起彼伏,情怀荡漾。倏忽有雷电划过,惊天动地震荡四野。素有才子之称的萧华,在罗荣桓的指令下即兴作了一首诗。他在诗中说——
风!雨!雷!电!
欢迎同去出征!
闪电为我照亮征程,
惊雷为我擂鼓助阵,
暴雨为我清洗战场,
狂风为我吹送捷音。
风雨雷电啊!
感谢你们,
在民族危亡时刻,
愿为我逞威显神!
萧华的朗诵刚一落音,车厢内掌声四起。罗荣桓夸赞道:“昔有曹植七步成诗,今有萧华作诗迅雷不及掩耳。要说曹植才高八斗,我看萧华至少也有九斗。”一席话把大伙都说笑了,一路忘了牛粪的臊味。
由于阴雨连绵、山洪迭起,同蒲铁路多处被山洪冲毁,铁路不得边走边修,部队终于抵达太原。在一个雨夜,东北流亡的学生挤满了站台,欢呼八路军前来抗日。学生们唱着那曲忧伤的《松花江上》,听着听着,不少的八路军战士怀着对日寇的满腔仇恨,流下了眼泪。
此时,*已住进了阎锡山的招待所里。日军的飞机也不时的在太原上空丢下炸弹。两天前的傍晚,日军把一颗炸弹丢在了阎锡山的官邸里,这位平常威风凛凛的山西王,吓得连忙把长官司令部迁到乡下去了。
战略突转折(1)
“老蒋会同意我们这么部署吗?”张闻天担忧地说。
“老蒋啊,”毛泽东笑笑说,“他老蒋早就想借刀杀人了,他是想借东洋人的刀来灭掉共产党,这不正合他的意吗?”
战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就在8月25日洛川会议结束的那一天,日军夺取南口,国民党的军队开始大批溃退。有的是稍作抵抗便土崩瓦解,有的干脆望风而逃,造成了日军的长驱直入。国民党军的溃兵从北平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