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基础。 在傅作义率部撤回河南期间,日军进犯河南进行疯狂的报复,宣称这是所谓“膺惩傅作义”的战役。2月3日,日伪军侵占百川堡、五原。不久,敌人由于战线拉得过长,不得不缩短战线向东撤退。傅作义即令部队分两路急进临河、陕坝,收复了两地。在傅部游击战配合运动战的打击下,日伪军处处被动,躲不胜躲,防不胜防,最后龟缩在五原。傅作义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命令主力部队加紧整训,准备反攻,收复五原。春分时节,黄河解冻,道路翻浆,很不利于敌人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傅作义首先令新6旅掘开万和长一带的黄河渠,让大水漫灌敌人机械化部队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他命令第31师、第32师分别攻夺五原旧、新城;第101师直插五原东北,在五加河畔阻击从包头、安北、固阳前来增援之敌。3月20日夜12时,攻取五原之战打响。至23日夜,傅部歼敌3400多人,俘敌300余人,缴获大炮16门、汽车50余辆,取得了五原战役的胜利。五原战役的胜利,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当时国内各报称之为“五原大捷”。 此后,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傅作义率官兵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终于于1945年8月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内战的阴云再一次笼罩在傅作义的头上。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前的解放战争中,傅作义率部曾与解放军多次作战。 1949年1月,我第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齐集北平城下,将傅作义部团团包围。在蒋介石反动政权即将崩溃之际,为确保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傅作义幡然猛省,毅然举行北平和平起义,率领50余万官兵走到人民阵营中来。1月31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入城仪式。北平,这座古老的名城从此翻开了它历史的新篇章。2月22日,傅作义去平山县西柏坡村拜见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等人,当晚,毛泽东主席亲自来到傅作义的住处,一见面,亲切地握住傅的手,高兴地说:“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还是你把他甩掉了。”3月25日下午,毛主席在西苑检阅人民解放军,邀请傅作义参加了检阅仪式,看到用缴获的美国机械化装备武装起来的强大的人民武装,傅作义深感欣慰。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傅作义又为推动绥远“九一九起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之后,傅作义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曾出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水利部部长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27日,在怀仁堂举行的隆重授勋典礼上,毛主席亲自授予傅作义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傅作义当选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73年2月28日,傅作义抱病主持了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二十六周年座谈会。他在会上说:“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十分有利于祖国的统一。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阻挠破坏不了的。”4月18日,傅作义病危,周总理到北京医院去探视他。傅作义在昏迷中听到总理来了,用了很大的力气睁开眼睛。周总理握住他的手,深情地说:“傅作义先生,毛主席说你对和平解放北平立了功。”处于弥留之际的傅作义听了总理的话,嘴唇颤抖着,眼睛里闪着泪花。第二天,傅作义逝世,终年79岁。 4月23日,傅作义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毛主席送了花圈。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作者点评
傅作义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在黑暗重重的旧社会里,他和许多志士仁人一样,都在探索民族的出路。当他确认革命的“三民主义”是救国救民的真理时,就笃信不移,力行不怠。他和国民党那些党棍政客不一样,不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不尚空谈,重在实践。“九一八”事变以后,他率军抗击日寇,赢得了红格尔图战役和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他率军参与山西忻口、太原会战,同时他亲自组织了绥西抗战,爱国热情及一次次战斗胜利使他威名远播,中外皆知。这也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傅作义将军具有浓厚的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风,是一位开明的民主人士。他痛恶独裁专制、横征暴敛、贪污成风的黑暗统治,主张政治民主,经济平等,实行“廉能政治”。傅作义说过:“为士兵、为人民就是革命。”提出“人民第一”、“土兵第一”的口号。他一生“志在救国救民”。他说“国民党政府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人民”。他反对国民党的“假民主”,曾说过:“选举丑态百出,更使人民怨恨。这个政府,这种办法,这种制度,必然导致国家灭亡。”作为绥远省主席,傅作义要求公务人员要当“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在他管辖的地区,他十分重视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解放后,他参政讨论国家大事,成为著名的民主人士。 傅作义提倡艰苦朴素,日常生活极其俭朴,具有我国农民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跳舞,艰苦朴素,几十年如一日,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他提倡“官兵一致”是从自己做起的。他里里外外,从头到脚,穿着士兵的服装军帽,扎着士兵的绑腿、皮带。一般的军官还可从穿着识别军阶的高低,可从穿着上根本判断不出傅作义的军阶,由于他的军装没有明显的标志,初次与他见面的人还以为他是个普通的大兵,绝想不到他竟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将军。 傅作义为人正直宽厚,有宽宏容人的雅量。“有功不自居,归美于上级和下属”。遇有重大事故,他往往挺身而出,承担责任,代人受过。所以同僚们都愿和他合作共事;部属们愿听他的指挥;反对他的人,监视他的人,多能为他的真诚所感化,这是他的过人之处。傅作义从1918年保定军校毕业至1939年受命担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为止,阎锡山领导、挟制他达21年。傅作义凭着练兵成绩卓著和战场屡建奇功而迭次晋升。但他非阎的亲信,又不是对上级拍马溜须之辈,始终得不到阎锡山的信赖。阎锡山对傅作义处处掣肘,屡欲以亲信取代傅作义的职位,而傅作义对阎锡山始终保持一个下级对上级应有的尊重,背后也从无怨言和流露不满情绪,且在部属之间还处处为阎锡山解脱。宽宏大量不仅是傅先生的美德也是他成就事业的基础,更是我们学习做人的典范。 傅作义将军早年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是一位进步的国民党员,戎马半生,奉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傅作义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愿望。他以“团结奋斗,振兴中华”,建立“强盛独立之中国”的爱国思想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他学习孙中山先生不谋私利、不贪权势、志在救国救民的革命品质和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追求真理、择善而从的革命精神。特别是在历史转折关头,他遵循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遗训,不计个人安危得失,体察历史所趋和人心所向,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毅然举义,实现北平和平解放,尔后又推动绥远“九一九”起义,走上与人民一致的革命道路,与时俱进,和历史共同前进,真正实现了他为国为民的理想。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高树勋小传(1)
河北地处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风云不断,豪杰四起。1898年8月6日,高树勋就出生在河北省盐山县高金庄这片土地上。由于地理环境恶劣,高金庄这个地方的大部分农田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很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常常是十年九荒,百姓生活相当艰难。当地群众常到地里刮盐土,用锅熬成盐水制成盐后,拿到集市上卖几个铜板以补贴家中生计。高树勋一共有兄弟姐妹7人,家庭负担重,他的父亲高步午实在难以支撑,只好廉价卖出仅有的几亩薄田来养家口,最后不得不靠租种大户的土地来维持生计,不久家道中落,弄得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这种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高树勋不平凡的人生。 旧中国农村家庭信奉“耕读传家”的传统习惯。1906年高树勋8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入私塾读书,从《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启蒙,然后学习《千字文》、《百家姓》这些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