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模型来显示中国在下一个10年的企图心。在上海未来城中,不但将建起大规模的汽车及石化工业园区; 并将由星罗棋布的地铁、机场及快速道路所串联,而且这座城市在2010世博会后更将提供九座可容纳80万白领人士居住的现代化社区。 上海发出的讯息很清楚,继浦东在过去10年成功缔造中国神奇之后,上海已蓄势待发; 准备由工业城市进阶成为白领阶层的圣地; 再度吸引全球的资本及人才汇聚上海。
事实上; 随着全球势力的重整; 彼此间已确实进入一个紧密相连的时代。 新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 也有一篇文章针对全球错综复杂的金融体系提出深度关切; 文章一开始就提到; 如果你现在碰到任何一位投资银行的交易员; 他都会满脸愁容地告诉你; 现在真是一个复杂紊乱而难以捉摸的金融环境:从沙特阿拉伯法赫德亲王过世; 造成原油价格频创新高; 到其接任者又频受恐怖威胁; 再度推高原油报价。而就在葬礼结束不过两天; 奇怪的是; 全球股市纷攀高峰; 似乎已忘却欧洲宪法的被否决; 紧接着; 中国又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再度搞乱所有人的投资布局。
针对这样的现象; 以美国联准会主席为首的人士认为; 市场已进入稳定的价值投资导向; 不致因突发事件而惊慌失措; 即使美国的高赤字也将凭借着各国的高储蓄及全球的开放经济而渐次解决。但是以著名投资巨擘为首的另一派却不以为然; 索罗斯认为美国及亚洲各国的金融失衡将点爆美国的高债务危机。华伦·巴菲特也认为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充斥将变成金融毁灭的致命武器。以耶鲁经济学教授Robert Shiller 为首的学院派更对全球房地产泡沫提出警告。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突破不景气的投资战术(2)
事实上; 没人知道现今的金融体系是否能够有效防堵潜在性的金融危机; 因为现在的金融市场已经成长到如此巨大、如此复杂而且如此环环相扣; 我们所面对的全球金融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巨大许多; 譬如; 全球每日外汇交易量高达兆美元; 比两年前增加57%; 衍生性商品交易更增加112%; 达兆美元; 私募基金及避险基金更游走于银行体系边缘而难以捉摸。我们是该相信市场其实够厚实; 厚实到足以对石油、欧元、人民币免疫; 但《新闻周刊》仍以前美国财政部部长Lawrence Summers所说过的一段话提醒大家:“若将现在的资本市场比喻为航空交通; 大家须知道现在的空难机率是有史以来最低的时候; 但是现在的飞机载客量却也比以往多很多; 一旦失事; 它所带来的伤亡也将远超过你我的想象。”
看中国热的过去、现下及未来(1)
【致富交叉点——投资中国的正确心态】
丁:股票的真正价值
我一直认为,2005年是中国大陆改革很关键的一年,而且这些改革有着更多的后续发展值得身在台湾的我们加以关注及了解。2005年的中国大陆经济虽然充满生机但也具有极多的不确定性,大陆在对外方面,因为金融改革与贸易纷争,挑动了整个亚洲与大陆人民的感情,而进口商、零售商、制造业者等各方力量的介入,更使得谈判扑朔迷离、一波三折。另一方面; 大陆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逆流,中海油收购尤尼科遭遇阻碍; 但也斩获了经验;联想并购IBM初步成功; 但来日方长。理清了这些纷纷扰扰,足以让我们更冷静、更理智地对待大陆市场。而如果了解了大陆市场的本质,则会让我们变得睿智。众所周知,人民币渐成世界主流货币之一,其涨跌牵动着世界各地市场的敏感神经。我们从争论中看到了争论的终结,又看到了新一轮的争论。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美国与欧盟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态度各不相同,却又透过G7这一特殊的平台,汇聚成合流,对大陆的市场化改革形成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的金融与资本市场的矛盾更趋尖锐,股市改革到了关键时刻,不容丝毫闪失;随着西方金融业者入股中资银行,台湾金控的竞争利基好像又小了不少。无论要切入保险市场还是切入基金市场都越来越难。台商望穿秋水; 等不到三通、岛内外银行的资本挹注; 陷入了窘境,这些一直都是我过去一年所关注、现在正在关注、未来还将持续关注的议题。我们应从国际视野到个人视野,从政策到市场,以包容与参与心看待中国大陆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这才应该是我们现在应有的一贯态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当马可波罗第一次将古老神秘的中国介绍给欧洲人时,西方人就开始了美好的东方梦。物换星移,世代更迭,无论是美梦成真,还是噩梦成咒,人们的东方梦从没中断,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又一次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可见中国这个“冒险家乐园”的美称真不是凭空而来的。但就像美梦有可能变成噩梦一样,投资其实也一定会有风险。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在中国境内外投资者中引来不少热切的目光和投资的激情。中国来自境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就是这种激情很好的印证。但是,就在这种中国热的激情中,仍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首先,联想、中海油、海尔等大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和投资,象征着中国企业自身有了跨国整合的企图心以及市场、技术和人才的内在需求。跨国投资将成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纳入其经营思考的主要议题之一。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用一只眼看中国市场,一只眼盯着海外的投资发展机会。其次,中国市场自然有其诱人的增长潜力,但将整个企业的未来完全建立在这种超速发展的经济模式之上,也有可能将企业的发展完全暴露在未来可能的风险之中。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很多企业就是在一片乐观之中折戟沉沙于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的。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那时西方敲中国的门差不多敲了快100年,终于用武力强行打开了。乾隆统治晚期,英国特使马加尔到中国朝拜乾隆,乾隆讲“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拒绝与外国通商。五口通商以后,他们以为打开了财富的大门,当时整个英国都沸腾起来了,商人们说一想到要和三万万或者四万万中国人做生意就激动得不能自制。
当时他们的设想是只要每个中国人消费他们一把刀叉,那么他们的刀叉市场就非常庞大了,只要每个中国人用他们一顶棉睡帽或者一件睡衣,那么曼彻斯特纺织厂的机器日夜开动,都不足以供应中国市场。但是五口通商过去10年以后,刀叉的市场消失了,因为中国人不用刀叉。而且中国人也没有戴棉睡帽和穿棉睡衣的习惯,因为穷人穿的都是自己织的布料,所以这些市场都消失了。
但是这个梦今天的西方人又一次深陷其中。“中国热”正在越来越深地影响着全球机构的视野。2005年国际私募基金在中国的规模已达到300亿美元左右。一直以来,大家对于海外基金进入中国大陆的理解大多停留于房地产领域,但这只是海外基金进入大陆产业版图的其中一个细节。实际上,海外基金正在以收购不良资产、培育创业项目等模式潜行。海外私募基金一般的存续期限是10年,前5年是一个播种、培育的过程,而后5年它们就开始逐渐选择合适的时机,准备退出。
私募股本基金的崛起是资本市场的新趋势,从专注于亚太地区私人股本投资的国际投资银行的动作来看,中国大陆是他们最为看重的地区之一。私募基金对大陆资本市场的进入步伐已经悄然加快。高盛募集了面向全球投资、总规模高达85亿美元的〃高盛资本伙伴第五基金〃,未来3年至5年内,其投资大陆的资产比例会占到资金总额的30%左右。摩根大通“亚洲机会”的基金第二期已经募集到亿美元,凯雷集团首个亚洲房地产基金筹集了亿美元净资产。透过杠杆融资效应,凯雷基金将向中、日、韩投资价值约15亿美元的房地产资产。国外投资者对大陆的兴趣越来越浓,因为大陆经济目前在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一些只专注于中国的创业投资基金也在2005年不断涌现。
看中国热的过去、现下及未来(2)
除了私募基金长期青睐的互联网、电信、媒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