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昌国渐生离心 贤皇后病作《女则》(1)
李世民得知吐蕃兵已经全身而退,不禁大为奇怪,对前来奏事的唐俭说道:“这个弃宗弄赞,到底要闹什么玄虚?其为了一名女子,竟然大动干戈,横扫吐谷浑、党项之境,又侵入我国。
  侯君集领兵去讨,他尚未谋面,就勒兵而退,如此倒免了侯君集一番手脚。”
  唐俭道:“弃宗弄赞数次派来使者,殷殷致以修好之意。
  臣听何吉罗说过,弃宗弄赞请尚公主之心,最为迫切。
  此次他听说是诺曷钵从中作梗,遂迁怒袭之。
  侯君集领兵去讨,他主动撤军,以臣猜度,许是请婚之心不死,不愿与我国撕破脸皮,因有此举动。”
  李世民叹道:“看来,此人毕竟年轻啊,其为一己私愤,竟然大举出兵。
  不过他最后终于主动罢兵,看样子还是镇静了下来。”
  “陛下所言极是。
  臣这一段时间定百般注意吐蕃的动静,其若有异动,臣立刻奏报。”
  李世民点点头,就抛开了这个话题。
  唐俭所奏之事,却是高昌国近来开始劫夺西域之国朝贡之物,西域通道渐渐阻绝。
  各国使者来京,怨声载道,纷纷要求惩罚高昌国。
  是时,大唐与四夷通商甚频,这些国家往往以朝贡的名义与大唐建立友好的关系,然后开展广泛的贸易。
  其朝贡之物与通商之物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
  像西域诸国,往往输来香料、羊马、毛皮等物,再从大唐购走丝织品、瓷器、铜铁器等,其通商贸易异常繁忙。
  这样,经阳关至高昌再通往西域的通道就成了一条黄金捷径。
  高昌国若从此设阻,或者劫夺通商之物,确实波及了大唐的利益。
  李世民皱着眉头问道:“高昌国一向与我国友好,缘何现在转变了态度?贞观四年,高昌王祂文泰入朝,朕封其妻宇文氏为常乐公主,赐予李姓,是何等的恩遇?”
  高昌国境内三州五县二十二城,处于天山南路的东部,是大唐通向天山南北的要冲。
  其东与大唐的伊州相接,西南与焉耆国相邻,为西域通道之咽喉地带。
  这里土地肥沃,谷麦每年两熟,盛产各种瓜果,所酿葡萄酒冠绝天下。
  这里还生有一草名为白叠,当地人采其花织以为布,其精美无比。
  西汉之时,高昌即是车师前王的治所,到了后魏,祂昌甲被封为高昌王,随着其势力渐大,干脆割据为王。
  西域诸国中,高昌国是惟一以汉人为主体的小国,其采用中土的职官及朝拜制度,其他如文字、语言、经书、刑法、风俗、婚姻、丧葬等也基本上与中土相似。
  高昌国与大唐的关系一开始还是很密切的。
  武德二年,高昌王NB56B伯雅死,其子祂文泰继立为王,遣使入长安报丧,李渊即遣河州刺史朱惠表入高昌吊丧。
  此后双方贡使不绝,李世民当了皇帝,祂文泰还带领夫人入长安朝见,李世民封其夫人为常乐公主,赐李姓,又赏赐给祂文泰一大批珍宝。
  祂文泰对李世民也异常忠顺,若西域诸国尤其是西突厥稍有动静,立刻奏闻,其实充当了唐王朝在西域的耳目。
  高昌国和大唐有了这层亲密关系,西域诸国若想与大唐建立关系,往往通过高昌来向大唐致意。
  是时,高昌俨然成了一个转运中心,诸国的通使、朝贡之物以及商贾之物源源不断从此奔向长安,高昌也因此获利不少,且有着如日中天的声望。
  唐俭答道:“祂文泰渐渐变了心性,却是从我朝同意伊吾内附时开始。
  陛下去年决定将西伊州易名为伊州,使祂文泰更加猜忌,臣听说,从那个时候开始,祂文泰主动与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通使。”
  伊吾(今新疆哈密)城主见西域形势犬牙交错,伊吾处于其中身单力薄,随时可能被他国灭亡。
  此时,大唐国势日隆,又新灭###厥不久,伊吾城主遂决定举国内附大唐,贞观六年举其属七城来降。
  

高昌国渐生离心 贤皇后病作《女则》(2)
李世民不费一刀一兵,轻松获得此战略要地,自然大喜过望,遂同意伊吾内附,并将伊吾易名为西伊州,属于羁縻府州性质。
  到了去年,李世民见西伊州已与内地无异,就决意改变西伊州的羁縻性质,易其名为“伊州”,将其纳入内地州县系列。
  李世民的这一举动,极大地刺激了祂文泰。
  这些年来,祂文泰亲眼见到大唐国势日渐昌隆,其先灭###厥,再平吐谷浑,皆是未费大力即告破。
  以前大唐忙于安定国内,无暇西顾,现在又将西伊州更名为伊州,则大唐的国土实际上已与高昌国接壤。
  一个国家在其强盛之时,往往会拓展疆土,高昌向来为中土的地盘,大唐的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高昌,由此引起了祂文泰的恐慌。
  其恐慌之余,自然会向背后的西突厥寻求支持。
  与其相邻的泥孰可汗由大唐册封,祂文泰肯定不会与其相亲热。
  他因此舍近求远,主动找肆叶护可汗通使,则在情理之中了。
  李世民闻言,关切地问道:“肆叶护可汗现在有什么动静吗?”
  “目前泥孰可汗势强,又有焉耆、龟兹诸国相助,肆叶护可汗一时无法,只好偏居西隅。
  不过高昌现在主动来投怀送抱,无疑得一强助。
  臣听说肆叶护可汗蠢蠢欲动,欲使其势力东侵。”
  李世民叹道:“西域形势看来似犬牙交错,其实内里皆是西突厥在那里左右其势力。
  西突厥若国势不乱,内部精诚团结,则西域形势就是铁板一块,西域诸国也会望风而降。
  现在其两派争斗,任何一方势力稍占上风,那里形势就会有变。”
  其实高昌国对大唐渐生离心,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唐对西突厥派系的取向上。
  当西突厥内部两部相争,大唐起初采取了中立态度,对其两部不偏不向。
  此时,昔日臣属于西突厥的西域诸国,纷纷脱离西突厥的控制而保持相对独立。
  像高昌国与大唐接壤,其采取了亲唐的态度,渐渐在西域独树一帜,其投靠大唐有了靠山,又与大唐通商获得许多经济利益,使得其他小国纷纷效尤。
  这样,高昌国在西域成为一个相对的经济中心,对提升其国家地位及经济实力,极有好处。
  然而打从大唐决定支持泥孰可汗开始,西域的形势就为之一变。
  泥孰可汗得大唐支持,势力渐强,与其相邻的龟兹、焉耆等国纷纷来归。
  因为泥孰可汗背后有大唐支持,诸国与泥孰可汗亲近,既免了遭西突厥侵扰,又可与大唐亲善,实在是笔划得来的买卖。
  高昌国近年来受西域诸国礼敬,他们现在去投奔泥孰可汗,又曲线与大唐友好,祂文泰顿时感到失落,其心中的滋味一时难辨。
  恰在此时,焉耆国又向李世民请准开辟新路,使祂文泰更加恼火。
  隋末之乱以前,焉耆等国入长安,除了经过高昌这条大道可以入京外,另向南通过大漠直奔沙州,亦可通行。
  隋末大乱,这条道路无人养护,又有贼匪穿行,竟至闭塞。
  焉耆王突骑支此次遣使入贡,要求得大唐之助开通这条道路。
  李世民认为西域通道仅有一条,容易受高昌的制约,就同意突骑支之请,遂调拨钱粮,让李大亮督促予以修通。
  路成之后,商贾之人通过西域时就有了选择道路的余地,如此高昌国的独霸地位大受削弱,引起了祂文泰的极为不满。
  祂文泰此时还不敢与大唐和西域诸国公开翻脸,他暗使小动作,派出骁骑扮成贼匪之人,到此通路上杀人劫货,以出出这口恶气。
  待李世民将西伊州改为伊州,正式成为大唐的州县,使祂文泰更加恐惧。
  现在,其东有大唐戍边之兵士,西有泥孰可汗及龟兹诸国,让其感到有东西压迫之感。
  其万般无奈,又不肯受气,遂主动联络肆叶护可汗。
   。 想看书来

高昌国渐生离心 贤皇后病作《女则》(3)
唐俭见李世民在那里感叹,建议道:“陛下,如今我国势强,高昌向来为中土属地。
  祂文泰包藏祸心,在那里暗中捣乱,若放任自流,久必成祸。
  臣以为,不如派一上将征之,由此疏通西域道路,是为上策。”
  李世民摇头不许,说道:“魏征的‘十渐疏’,想你也应该研读了。
  如今国家刚刚安定,若动辄对外用兵,就违了‘抚民以静’的初衷。
  且高昌国从高祖时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