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国事太多,一直没有空儿遂此心愿。
  待此道建成,朕会不带銮驾,像你们一样骑马驰骋而去,完成心愿。”   夷男、菩萨等人又复跪拜,齐声道:“臣等在驿道建成之时,自会日日恭迎大驾。”
  这条连接唐都和西北边境的驿道,此后不久很快修建了起来,至年底便已建成。
  驿道每隔一定路程,皆设一驿站,共六十八驿。
  驿内备有马匹与饭食,以供汉夷使节换乘与食宿。
  通过这条驿道,中土的丝织品、茶、铁、金银器、铜钱、种子、文具、耕作用具等接连不断运往边塞;漠北的马、羊、驼、貂皮、玉等物亦随之传入内地。
  这条路因是李世民下旨所设,诸部落称之为“参天可汗道”,显着殷殷的亲切之意。
  李世民在接见漠北诸部朝贺之时,近年来又增加了一项内容,即是要亲自排解诸部的纷争。
  刚刚商定了设立驿道的事,后面的同罗使者即起身向李世民告状。
  “陛下,那仆骨部数次侵入鄙部牧场,陛下去年已经责他,然其稍稍收敛之后,又复旧态,请陛下为鄙部做主。”
  这还是去年的旧案。
  同罗部位于土拉河之支源通勒河两岸,其水草丰美,是天然的好牧场。
  仆骨部居于同罗部的正北处,为阿勒丹河沿岸,也有丰茂的牧草。
  只是因为气候的原因,每至秋末,仆骨部的草场渐枯,而同罗部的草场依旧葱绿。
  仆骨部倚仗人多,赶着牲口越界到通勒河沿岸放牧,这自然激起同罗部的不满,双方为争夺牧场发生了数场械斗。
  官司打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让仆骨部退出越界之地,若想要牧草,须拿羊马等物来换。
  仆骨部当时唯唯答应,然到了去岁秋末,敢是想着天高皇帝远,依旧赶着牲口越界来放牧。
  同罗部无奈,只好继续找李世民告状。
  李世民听完同罗部使者的控诉,眉头皱了起来,唤出仆骨部使者问道:“同罗部所言,果是你们所为吗?”
  那仆骨部使者看似不慌不忙,像是事先已有准备,然眉宇之间掩不住一丝恐惧,其狡辩道:“鄙部越界放牧是实,然有前因。
  鄙部遵陛下旨意,欲拿羊马换其牧场,遭其拒绝。
  陛下,那羊马逐水草而居,其蹄之所至,自是要吃草活命,却也不是鄙部主动赶去。”
  李世民听出仆骨使者的话里有无赖的意思,遂动了怒意,斥道:“朕去岁让你部用羊马换其牧草,却不是去换牧场。
  你们不听朕之言语,莫非倚仗你部人多就想欺凌同罗部吗?”
  那使者低下了头不敢再强辩,低声说道:“想是鄙部错会了陛下的意思,那也是有的。
  小人此次动身入京之前,鄙主谆谆告诫,让遵从陛下的旨意。
  陛下但凡有旨,鄙部不敢不听。”
  李世民改换了颜色,说道:“这就对了。
  朕于漠北诸部,不取一物一赋,所以愿意接受你们的朝贺,惟思和睦相处而已。
  你们有事找朕裁决,朕无偏私之心,公平待之。
  朕这样做,其实也为你们好。
  若有部落倚仗人多,动辄寻衅,极易酿成祸端。
  须知‘毙敌一万,自伤八千’的道理,战祸一开,于人于己都不是幸事。
  仆骨部使者,朕这次说清了,你们若想要同罗部的牧草,须用羊牛来换,你这次不会再听错了吧?”
  “小人谨记在心,不敢有差。”
  李世民又对夷男说道:“真珠可汗,朕离他们太远不能亲至,你可代朕前去巡查。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4)
秋末之时,最为紧要,万万不许再起纷争。”
  夷男听说李世民让自己代其巡查,无疑是看重自己,心里有了一分自豪,又有一分得意,遂躬身答道:“臣遵旨。
  明岁此二部若再有此类纷争,就请陛下拿臣问罪。”
  说完了这些事,天光已近午时,李世民起身道:“走吧,该是进膳的时候了。
  唐卿早已准备好了美食佳肴,你们陪朕前去吧。”
  众人神情激昂,他们知道中土的美食花样繁多,何况是宫中的御菜,更是极致的美味,等闲难尝一回的。
  漠北诸部臣服大唐,反映了###厥与大唐势力的此消彼长。
  李世民在宫内欢宴诸部来使的时候,同居一城的颉利可汗呆在家里,与家人默默相对。
  颉利可汗在京城中无疑受到优待,然其心灵的极大失落,不是用锦衣玉食能够弥补的。
  昔日为大汗之时,他威风八面,心性高昂;如今虽被授为大将军,说到底不过是大唐的俘虏,想出外游历也有诸多的限制,实为一特殊的人质。
  大凡一个人的性格过于执拗刚强,缺少柔韧,往往遇到重要变故之时,极难转过弯儿来随遇而安。
  颉利就是这样,他居于京城之中,对所观所见皆感到异样,格格不入,心情异常烦闷,身子也一日日消瘦起来。
  节前的宴会上,李渊令他持剑起舞,他当时饮酒之后情绪不错,依令起舞了一回,获得了满场喝彩。
  颉利是夜酣然入睡,第二日醒来睁开眼想起昨夜舞剑之事,不禁羞愧上脸,喃喃道:“想不到汗国昔日的臣子,竟然叱令我来舞剑。
  我到底怎么了,那样欢快地舞剑来取媚他们,莫非为乞求残生吗?”
  他脑海中的这个念头挥之不去,心中愁闷异常,竟至卧榻不起。
  颉利此后再未起床,进食日少,身子愈来愈弱,未出正月,竟然一命呜呼。
  李世民闻讯,让有司按规制安排后事。
  颉利的家人请求,说颉利临终之前,说过要按突厥习俗入葬。
  当时中土之俗,皆是土葬;而突厥习俗,将死者架于一柴木堆上,然后众人围着柴木堆举行一应唱歌跳舞等仪式,最后点火燃柴焚烧其尸。
  李世民准其家人依突厥风俗焚尸葬之,其归葬之日,长安城内的突厥人皆哀哀切切将颉利送往墓地,突利亦在队列中。
  只见火光燃起,昔日强盛的###厥的最后一位大汗随火而逝,颉利的一丝魂灵飘飘荡荡,找寻其先祖而去。
  大唐的北境已安,其巩固边疆的注意力就转移到西方。
  大唐将其注意力专注于###厥的时候,对西境的吐谷浑等国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策略。
  像吐谷浑攻占了洮、叠二州,大唐军队仅是将其收复过来,并未深究,两国边境照常互市。
  待###厥灭亡,兵部下令将北境之兵移向西面,吐谷浑顿时感觉到了很重的压力,这引起了吐谷浑主慕容伏允的不满。
  慕容伏允年龄已为六十九岁,其统治吐谷浑多年,多次与隋、唐军队交手,有丰富的交战经验。
  他知道自己的国势无法与大唐相比,若逆来顺受只能沦为大唐属国的地位,所以必须要主动抗争。
  当唐军陈兵东面的时候,伏允下令撤销互市,亲自领兵出国境向北,突然掳掠了唐朝的鄯、廓二州,将大唐通往西域的道路截断。
  是时,大唐鸿胪丞赵德楷出使西域正好行驻在廓州,被伏允顺手牵羊给拘留了下来。
  伏允这样做是想告诉李世民:别想打吐谷浑的主意,若唐朝不主动撤去重兵,吐谷浑就会背靠西突厥,将西域之路完全阻断,不许唐朝一人一骑经过。
  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对伏允的挑衅嗤之以鼻:不自量力!    京中武官纷纷请战,其中以尉迟敬德、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薛万彻最为热切。
  李世民每遇重大战事,任人为帅时,最为看重李靖和李世羙二人。
   。。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5)
与###厥之战后,李世羙屯兵定襄,后来又移防并州。
  那里的突厥人固然需要镇抚,北面的薛延陀也不可不防,以李世羙之威名,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因此不可轻动。
  且现在李世羙丁忧在家,正替其父守孝,李世民也不愿夺情令其赴任。
  至于李靖,去岁末数次上表,以年老多病为由,坚持要辞掉尚书右仆射的职位。
  李世民见李靖意志坚决,挽留了数回,最后只好准其所辞。
  另下诏任李靖为特进(文散官一品),其封爵、禄赐如故,特旨待其疾病有所起色的时候,每隔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所谓平章政事,即是以宰相职参与朝政,这又是李世民发明的一个新名堂。
  李世民这样做,无非是看重李靖,让他在朝政之中发挥作用。
  如此一来,再派李靖出征为帅显然是不可能了。
  按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