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在京中时,就觉得唐军不明风俗及地势,实为一大短处。
  他到了鄯州和段志玄呆在一起,多问询这方面的事。
  段志玄回首往事,觉得还是吃了不熟地势的亏,深悔未及早找寻向导之人。
  李靖追问道:“要说熟悉地势的,除了吐谷浑人以外,还有党项人了?”
  “不错,党项人原来与吐谷浑人为一体,只是这些年以来,党项人不堪伏允的压榨,而反叛向唐。
  李大都督此来,还要好好利用党项人之长。”
  段志玄又思索了一会儿,向李靖建议道:“我与党项部及契?部交往过程中,觉得二部之人差异很大。
  

发重兵李靖挂帅 取名帖萧翼入越(8)
相比之下,契?人豪爽直率,胸怀坦荡;而党项人囿于狭窄胸怀,对自己的地盘很看重,不容外人侵入,且好利重金。
  李大都督若想用党项人为向导,须谨慎为之。”
  李靖点头认可,然后细细盘算。
  后一日,李靖召来党项部首领拓跋赤辞,以好言抚慰,许以重金,让其挑选精干之人为唐军向导,并誓言不取党项一寸地盘。
  拓跋赤辞见能获如此多的金帛,喜出望外,连连答应。
  其回去后即挑选族人,将其源源不断输入唐军营中,以为各队的向导。
  李靖在鄯州这里排兵布阵,忙个不停,因各路兵马未开始行动,外人看来并无动静。
  慕容伏允还以为大唐对他无计可施,经常派兵到大唐边境上骚扰一番,然后得意洋洋而归。
  慕容伏允不知道,针对他的一场大战即将开始,李世民更是起用了闻名天下的李靖为帅,他的美妙日子已经不多了。
  这是战前短暂的平静,平静之中正积聚着无限的杀机。
  却说冯德暇随同吐蕃使者,一路上晓行夜宿,更经历了艰苦的高山气候,在路上行有月余方才到达逻些。
  弃宗弄赞和禄东赞见大唐使者来到,不免喜出望外,他们以吐蕃的最高礼仪来接待冯德暇。
  弃宗弄赞见大唐皇帝并未答应自己的请婚之意,心中有些失落。
  禄东赞在一旁劝道:“大唐与我国毕竟第一次通使,赞普通婚之意固然殷切,可也需要一来二去的工夫。
  此事需要慢工夫,想使者此去匆匆,未展开此话题。
  且留待时日,慢慢为之。”
  弃宗弄赞怫然不悦,斥道:“慢慢来?莫非让我等到胡子白了不成?”
  “赞普尽管放心。
  大唐公主既然下嫁突厥人,能嫁伏允之子,缘何不能来我国?若事不谐,我可以亲自出马,到长安城里说通大唐天子,为赞普访来一个好公主。”
  弃宗弄赞点头道:“好吧,就慢慢为之。
  我相信你的手段,若大唐皇帝同意和亲,你须往长安为使。”
  禄东赞躬身答应。
  弃宗弄赞又转向吐谷浑的话题,叹道:“这个老伏允有些不知好歹了,如今大唐强盛,四方皆心慕贡之,独他不以为然,还接连去撩大唐的虎须,简直是自讨没趣。
  我看呀,大唐定会遣重兵去征吐谷浑,老伏允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
  弃宗弄赞年轻英武,有相当的胆魄及见识,吐蕃在他的手中逐渐强大起来,皆是他的治驭之功。
  他现在替慕容伏允忧心,说明能够准确地洞察时势。
  禄东赞接口道:“不错,我也正替老伏允担心哩。”
  弃宗弄赞担忧地说道:“大唐若攻下吐谷浑,会不会再来图谋我国呢?”
  “不会。
  一者,我国地处高山,中原地域广大,向来没有图我之意;二者,大唐这些年致力国内安定,若无他国主动去侵扰,其无意动刀兵。
  老伏允就是现成的例子,他若老老实实与大唐睦邻友好,何至于与大唐刀兵相见?由此观之,赞普不用忧心。”
  “嗯,但愿如你所言。
  和亲的事还要抓紧,若大唐皇帝允将公主嫁我,我即以子婿之礼待大唐。
  这样,即可高枕无忧了。”
  越州今称为绍兴,位于会稽山下,自秦汉以来一直称为会稽郡。
  这里北靠浙江(今称钱塘江),境内河道纵横,绿水晶莹,石桥参差,轻舟穿梭,青山如黛,一幅明丽的水乡景色,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越州城北三里处,有一处香火甚旺的寺院,名为戒珠寺。
  该寺自北魏年间设立,到了隋唐二朝又增加规模,寺院比原来扩大了一倍。
  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
  院内的正殿为大雄宝殿,其他的如天王殿、伽蓝殿、千佛阁、洗心殿等一应俱全。
  

发重兵李靖挂帅 取名帖萧翼入越(9)
在正殿的左边,一溜儿排列了许多廊房,自前面开始,称为东静院、方丈院、上院、下院,是方丈及其他僧人的寝房。
  东静院内又辟作若干小院,让一些得道的高僧居住,寺院另拨小童侍候。
  李世民所恼火的辩才老僧就住在东静院偏西的一处小舍内。
  辩才今年已八十九岁,发须皆白。
  其精通佛理,又是隋朝得道的高僧智永的得意弟子,全寺上下,对他甚是礼敬。
  辩才又善琴棋书画,尤其是书艺闻名天下。
  李世民三次召辩才入京,外人不知道李世民的本意是查问《兰亭序》法帖真迹的踪迹,还以为当今皇上闻其名而优待之。
  如此,辩才的名声更响。
  这日日落时分,辩才按例步出寺外,沿着山脚漫步。
  微风吹过,将辩才的长长银须荡起,与其身着的黄衫相映,愈发显得仙骨庄严。
  暮色渐至,四周寂静万分,一群群的鸦鹊飞入林中,绕树寻找自己的窝儿;那采樵之人,急匆匆赶回家,其涉过山涧的溪水之时,已经隐隐听到了远处的猿啼虎啸;回首望去,就见那戒珠寺依着山色,孤独地现出寂寥之意,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佛前点起银灯,在暮霭中闪闪烁烁。
  此时辩才心静如水,他在享受这熟悉的宁静,以及这条走过无数次的小路,其神态愈加轻松安然。
  辩才欲折回寺院的时候,忽见前面匆匆过来一人。
  待此人走近,辩才方看清此人约二十余岁,如女性一般白皙的面皮,一双秀丽的大眼,配上一双修长的剑眉。
  其身穿飘飘的黄衫,上面布满尘土,加之神色疲惫,显出一副潦倒之相。
  看其体貌以及打扮,似是山东之地的落拓书生。
  辩才判定了对方的身份,心里先生出了一些怜悯。
  那人到辩才身边,停下脚步,躬身打个问讯,说道:“小人自山东来此贩货,昨日自杭州搭便船,不料舟行太慢,到了这里就错过了宿头。
  敢问老师父,此处可有歇脚的地方?”
  此人说得一口流利的吴语,令辩才十分惊讶,遂揖手道:“阿弥陀佛。
  檀越既自称为北人,缘何会说一口吴中之语?”
  “好教老师父知闻,本人为梁元帝之后,这些年虽长住北方,吴中之语并未丢下。
  ”    “檀越来此有何贵干?”
  那人叹了一口气,说道:“还是为生计所迫啊!老师父见我体形如此,那时因为幼时一直读书,未在田间里劳作,显得有些纤弱。
  如今功名不成,无奈何间,只好购些蚕种来卖,以此聊作糊口。”
  这句话引起辩才无限感叹:“檀越原为帝胄之家,经乱世沦落至此,委实令人心伤。
  嗯,时辰不早了。
  檀越也应该看到了,这里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没有借宿的地儿。
  你若不嫌山寺简陋,就先到老衲舍内暂住一宿,明日再寻他处如何?”
  那人喜出望外,躬身施礼道:“弟子蒙老师父恩遇,只有感激涕零。”
  这人一高兴,顿时改变了自己的称呼。
  “既是这样,我们走吧。
  檀越既是梁元帝之后,自然姓萧了。”
  “不错,弟子确实姓萧。
  老师父今后称呼弟子,直呼萧生即可。”
  这名萧姓青年,即是李世民所派来的监察御史萧翼。
  他今日好像偶然路遇辩才,殊不知,他已来越州数日,暗暗打探辩才的生活习性。
  他知道了辩才有晚间到寺外转悠一圈的习惯,遂定下计策,就有了今日巧遇辩才的场景。
  辩才初一接触萧翼,既感于其是帝胄之后,又喜其文雅的谈吐,就有了好印象。
  辩才日常自视才高,又是高龄,周围并没有可以谈得投机之人。
  他日日伴着晨钟暮鼓,多是独处的时辰,心中不免有许多寂寞。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发重兵李靖挂帅 取名帖萧翼入越(10)
回寺的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