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产品虽说手艺不是最佳,但在异国他乡,很能勾起华侨的乡情,受到华侨的喜爱,都深受欢迎。
  特别是辣椒酱,味道好、价格便宜,远销到西部旧金山一带,华人亲切称之谓“陈立夫辣椒酱”。
  正当陈立夫的食品公司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森林大火突然发生,陈立夫的三排鸡舍厂房、外加他一部新买的座车在大火中化为灰烬,望着败壁残垣,焦土余烟,陈立夫心中也如死灰一样,伤心到了极点,燃不起半点希望。
  本来,陈立夫的养鸡场过去一直是投保万元,后来不养鸡了,鸡舍闲置。
  保险公司的人因和陈立夫有8年的交往关系,便好心地劝他说:“鸡不养了,何必再保那么多的险呢?可以少保一点。
  ”这样,陈立夫便只投保4000元,但刚好退掉不久,便发生了这场大火,因此保险公司只理赔4000元,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这时,好心的人劝陈立夫卖掉地皮以安度余生,也有的劝他回台湾去,免得为生计发愁,儿女们都打来电话,写来充满亲情的信,希望他和子女们一起,安享天年。
  儿女们的建议一度打动过陈立夫的心,此时,陈立夫的长子陈泽安在威斯康辛大学已获博士学位,次子陈泽宁也已完成博士学业,服务于美国一家大电子公司,女儿陈泽蓉已结婚,家庭经济条件十分优越,老四陈泽宠在普渡大学研究所攻读航空工程,可以自立。
  陈立夫与子女多年不在一起,现在是困难时期,确实想与家人团聚,得到亲人的温暖,也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这是每一个老人都有的心情。
  但不久,陈立夫就改变了主意,他希望过自食其力的生活,也留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农夫生活。
  陈立夫于火灾后又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他以保险公司赔偿的4000元作为本金,在焦土上又修造房屋,买来少量的来亨鸡喂养,并少量的制作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等到附近镇上去卖,活脱一个乡下老农的模样,他已完全洗尽了过去CC派领袖的政治铅华。
  当陈立夫手工制作这些食品时,夫人孙禄卿给他当副手,切豆腐,理粽叶,伴调料,干得十分起劲,正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有时闲下来,陈立夫看书,孙禄卿则重操旧艺,画上几幅国画,拿到镇上去卖,也可聊解无米之炊。
  每日劳动,虽十分辛苦,但夫唱妇随,相濡以沫,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重返台湾(1)
在得知陈立夫的鸡场毁于大火的消息后,蒋介石曾表示关心,他让蒋经国给陈立夫写信,希望陈立夫能回台湾工作,并先后开出了一些工作岗位,如驻联合国代表、驻日本大使、考试院长,驻西班牙大使,驻希腊大使、巡回大使等,但都为陈立夫一一拒绝,虽然他很想回台湾,但不愿在自己困难时去接受别人的施舍,这是他的性格。
  后来陈立夫夫妇重振家园,渡过了难关。
  正当他们在“不觉辛苦亦觉甜”的村野生活中过得十分顺心的时候,1966年10月,又收到了蒋经国的来信,信中说:“今年适逢家父80寿辰,准备好好庆祝一番,亲朋故旧能济济一堂,也算图个圆满。
  ”邀请陈立夫回台湾参加庆祝活动,并盼能返台定居。
  尽管陈立夫与蒋介石有过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但他仍然是忠于蒋介石的;再加人至暮年,锐气消尽,过去的恩怨已被岁月的流逝所洗褪;而且,他在困难时,蒋介石给他寄过钱,有过工作安排,这些帮助令陈立夫心存感激。
  因此,他不想扫蒋介石的兴,便答应了蒋的邀请。
  去参加蒋介石的生日庆典,以什么作为寿礼呢?陈立夫颇费了一番心思。
  他还清楚地记得,1944年,蒋介石过生日的时候,朱家骅为了讨好蒋,请人铸了9个直径2尺的铜鼎献给蒋介石。
  结果,美国人对此大肆渲染,说蒋介石让人给他献九鼎,寓意是想当皇帝。
  国内舆论也紧跟其后,指责批评蒋介石的封建思想,搞得蒋介石不好下台,气得蒋介石大骂朱家骅“混蛋”,而朱家骅画虎不成反类犬,此后,仕途受累,一蹶不振。
  过去的历史已成教训,陈立夫知道自己虽早已远离政坛,但也是个敏感人物,寿礼送的不适,会平白招惹是非,马虎不得。
  基于这些考虑,陈立夫便把自己多年精心钻研所著的《四书道贯》作为寿礼。
  一则,表明他不过问政治的意愿,以文化品物作为寿礼,志趣高远,符合气氛;二则,蒋介石国学根底深厚,但多年来,人们只知他是军事人物,寿庆上来个附庸风雅,蒋介石会高兴。
  1966年10月26日,陈立夫悄悄回到台北,虽然如此,还是有人知道了他的行踪,一些记者拥向机场。
  陈立夫一下飞机,就对守候在机场的新闻记者表示:“此次返台,专为总统祝寿,别无他意。
  ”希望媒体不要过分渲染他的返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在“总统”府,陈立夫见到了蒋介石,他发现,这次返台,蒋介石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过分的亲热,紧紧握住陈立夫的手不肯松开。
  陈立夫深受感动,即捧出寿礼,献给蒋,蒋介石接过来,见是一本书,果然十分高兴,他饶有兴趣地翻开扉页,口里喃喃念道:“四书道贯”。
  陈立夫诚恳地说:“这是我在美国学习《易经》、整理四书的一些心得,还请总统多多指教。
  ”实际上,蒋介石也了解陈立夫写《四书道贯》的情况,并知道此书在海外有影响,已重印了好几次,而且知道陈立夫将此书作为寿礼的用意,当即表示:一定认真阅读。
  蒋介石在生日庆典后,专门邀请陈立夫到慈湖他的寓所去住了一晚上。
  在慈湖,青山秀水下,两位白发苍髯的老人促膝谈心,互诉肺腑之语,完全像一对知心的朋友。
  思古怀旧是老人的通病,陈立夫感慨地说:“立夫身在异地,思乡思亲,如煎如熬,心中没有一日平静……”说到这里,一时语塞,老泪都几乎滚落下来。
  蒋介石急忙安慰说:“人老了,总想过去的事,水是家乡的甜,人是故旧的亲。
  ”“是啊,总想过去的事,可是过去的事没办好,累及总统……真是惭愧啊!”陈立夫的话,一半是自悔,一半也道出了自己不快的情绪。
  蒋介石听出陈立夫话中的怨艾,便略带歉意地叹道:“往事如烟,不堪回首,瞻望未来才是重要的。
  ”顿了顿,蒋介石正式向陈立夫提出邀请,希望他回台湾居住。
  蒋介石诚恳地说:“你还是回来吧,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总不至于在外漂泊一辈子吧。
  趁我还在,早作些安排,晚年可以过得安稳一些。
  果夫去了,我必须为你负责,否则,百年之后,我何颜面重见英士先贤。
  ”听蒋介石提到他二叔的名字,陈立夫感到与蒋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久已淡漠的“蒋陈情结”又清晰起来。
  对蒋介石的邀情,他默默无语,不再拒绝。
  蒋介石的态度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是由于陈诚逝世了。
  蒋经国通往“总统”宝座的道路已经铺平,陈立夫也垂垂老矣,不能对“太子”造成任何威胁了。
  对此中微妙,陈立夫十分清楚。
  但多年客居异国的生活使他感到孤独,他十分想念自己的祖国,台湾虽然不是他的故乡,但总是中国的土地,他一踏上这块土块,便感到格外亲切,他的内心是愿意居住在自己国土上的,年纪越大,这种思想越强烈。
  慈湖的谈话,天南海北,无所不及,这是陈立夫与蒋介石相处多年来一次最自由的谈话。
  他们谈美国,谈台湾,谈过去,谈现在,又谈到了陈立夫写的《四书道贯》,蒋介石说:“我先看过你这本书的前言及结论,觉得你写得很好,只是书名太深了一点。
  

重返台湾(2)
”陈立夫即请蒋介石提一个更好的书名,他说:“假若总统有更好的书名,待下次再版的时候可以更改。
  ”蒋介石说:“让我再想想看。
  ”并提议让陈立夫到台湾各军校去作演讲,陈立夫欣然答应。
  过了两天,蒋介石让蒋经国带来他的亲笔题字和口信,说:“《四书道贯》不必改名了,只要把我的题字插入该书第一页就好了,使‘道贯’二字更易使人明了。
  ”蒋介石的题字是:“陈立夫著‘四书一贯之道’”,落款“蒋中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