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向这些领域进军中,他们遇到了两大劲敌,即控制军队的黄埔系和控制政权的政学系。
  黄埔系崛起最早,而且都是蒋介石的门生弟子,再加上蒋介石对军队控制很严,历来是不肯让别人染指的。
  对此,二陈内心十分清楚,当然不敢与其争锋。
  而政学系就不同了,它崛起于蒋介石取得国民党领导权之后,而且,如陈立夫所说:“事实上政学系是没有正式的组织,但他们的组成分子都保持很密切的联系,他们不做低层工作,他们将力量集中在高层,尽力研究蒋先生、研究汪精卫,想尽办法来逢迎领袖及他身边重要的人,这一做法目的是赢取信任和好感,然后再运用这些权势去实现他们的计划和他们的目标——取得重要而正式的官位及发财。
  ”虽然政学系发展迅速,成为蒋介石维护自己统治的不可缺少的政治力量,政治“铁三角”之一,但在蒋的心目中,政学系不仅不能与黄埔系比肩,也不能与CC系并论,充其量是蒋介石雇佣的门卫、管家之类,所以当时就有人私下称政学系头面人物张群为“张总管”、杨永泰为“杨管家”。
  正因为如此,二陈为了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势力,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政学系。
  当时的二陈如日中天,红得发紫,再加在与各派系斗争中,攻必克、战必取,这就使得二陈过高估计自己力量,过低估计政学系力量。
  首先,二陈过去的胜利是在蒋的支持下取得的,而现在,二陈势力不断膨胀,对于“天下姓蒋党姓陈”的状况,蒋介石不得不有所警惕。
  尽管政学系不是他的嫡系,但蒋必须利用政学系,使黄埔系、CC系和政学系互相制约,自己的权力才能成为一股凌驾于三种力量之上的平衡力量。
  这一点,二陈没有看到。
  其次,政学系虽没有组织,也无基层力量,但其头面人物都是政坛强人,其在###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决不在二陈之下。
  如杨永泰,早年接受严格的旧学训练,后又接受西方教育,民国后参加国民党,开始在旧官场中钻营谋略,升降浮沉,掌握多种应变办法和官场门道,在老“政学会”中,杨永泰就是重要一员。
  民国以后一段时期,杨永泰与张群、李根源等投靠桂系军阀陆荣廷、莫荣新等。
  后来,桂系失败,杨永泰逃回上海,蛰居沪上,时刻窥测方向,以求一逞。
  北伐时,杨永泰看到蒋介石势力强大,便与张群一起投奔蒋,仅取得总参议一职。
  但杨很会钻营,讨蒋喜欢,正如陈立夫所说:“杨是一位道地的政客,他见蒋先生时,常对重要问题,携带了正面和反面两种方案,他先试探蒋先生的意思。
  如果蒋先生偏向正面的,他就呈上正面的方案;反之则呈上反面的方案,以迎合蒋先生之意旨。
  ”正因为如此,杨永泰才得以步步高升。
  1933年,他以一份《政治剿共万言书》获蒋介石称赞,连升数级,被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南昌行营秘书长兼第二厅厅长,一时,“天下谁人不说杨”。
  在此期间,杨永泰、张群、李根源、熊式辉等人也抱成一团,形成新政学系。
  对于新政学系头面人物政治上的老辣、深沉,二陈也估计不足。
  二陈通过种种手段,派出大批CC系统人员,打入政府部门,渗透于政府各个部门,但都是做小官,做不到省主席这一职,这使二陈十分伤脑筋。
  同时,在杨永泰担任南昌行营秘书长后,陈果夫、陈立夫如要到南昌见蒋介石一面,或者有密件呈蒋,还得杨永泰安排或转呈,这使二陈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不久,杨永泰向蒋介石建议,在军事剿共期间,一切服从“剿匪”大计,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是剿共前线,一切由当地军政大员统帅。
  于是,蒋介石下令将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的党部主任委员全部换上军政人员担任。
  这样一来,湖北省的党部主任便由张群担任,江西省党部主任便由熊式辉担任,安徽党部主任委员由省政府主席吴忠信兼任,河南党部主任则由省政府主席刘峙兼任,而吴忠信畏惧政学系,刘峙则与政学系骨干熊式辉关系深厚,实际上,这四省的党部成了政学系的天下。
  二陈一下子失去了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的党务大权,心中更是充满了对政学系的深仇大恨,二陈便开始了对政学系的反击。
  本来,政学系是没有组织,也没有“政学系”这一名称的。
  二陈在分析调查杨永泰一伙人时,发现他们大多出身旧政学会,陈果夫便将杨永泰一伙人取名为“新政学系”。
  恰好这时,蒋介石突然下令解散党内一切小组织,陈果夫、陈立夫即向蒋告发杨永泰一伙人搞小组织,成立“新政学系”,破坏党的团结。
  这一着果然灵验,因政学系过去名声就不好,现二陈一揭发,揭了杨永泰等人的老底,给其重重一棒,当然也引起了蒋介石对杨永泰等人的警惕。
  

捣“政学系”(2)
二陈的揭发引起了一些国民党###人物对杨永泰等的一致愤怒,他们纷纷出场,写文章,发表讲话,大骂杨永泰等人。
  在此情况下,二陈不失时机地展开了一场“护党运动”。
  “护党运动”中,二陈广泛开展各种活动。
  其一,指使CC派人物大肆宣传国民党###人物如邹鲁、张继、谢持等人的讲话,宣传当年政学系反对孙中山的罪行,要求将政学系人物从国民党中赶走,从蒋介石身边赶走;其二,指示国民党各地方党部向中央常务委员会告状,揭发政学系在各地破坏党的纪律,摧毁基层组织的活动;其三,奔走于国民党###之间,请他们出面,向蒋求情,将国民党湖北、江西等四党部交回中央党部即二陈手中。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果然有些成效,蒋对杨永泰有些疏远,而且答应交出一省党部给二陈。
  这一仗取得一定胜利后,二陈即把矛头指向政学系中另一巨头人物张群。
  张群,四川华阳人,曾是蒋介石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和日本振武学校的同学。
  张群的绝招就是在蒋介石面前唯唯诺诺,一切顺从,而且不露阿谀的痕迹,这使他能与蒋保持亲密关系达70年之久。
  1929年3月27日,张群被任命为上海市长,而上海是二陈势力集中的地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CC派与政学系在上海时有冲突,二陈很早就想进行反击,但苦于抓不住把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很多对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由张群负责,而张参与蒋制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激怒了广大市民与学生,都大骂张群的这种亲日误国政策。
  陈果夫抓住这一机会,指示CC派人物,策动一些学校学生、工厂工人、市民等举行一些游行、示威,使张群疲于应付,同时也让张群亲日面目为民众知晓。
  然后,二陈抓住学生痛恨张群的过激情绪,又下了一着狠棋,二陈秘密指定由顾顺章实施。
  一天夜里,8名爱国学生失踪,于是群情激愤,大批学生涌向市政府,要求张群放人。
  张群即找来警察局长陈希,陈希却满是冤屈,说自己没有抓学生。
  随后,张群又给特工总部驻上海特派员黄凯打电话,请求帮忙,黄凯冷冰冰地说帮不了忙,张群只好直接向蒋打电话求救。
  此时,愤怒的学生拥进办公室,将张群团团包围,声称不放学生,决不撤出。
  蒋介石接电话后,知道是二陈在捣鬼,即把陈立夫、徐恩曾找来,限令他们放人。
  陈立夫即通知黄凯,让他放了学生,救出张群。
  黄凯哭丧着脸说:“我没抓学生,如何能放?”陈立夫冷冷地说:“放学生你不管,你只管救人。
  ”黄凯接令后,不敢怠慢,即从租界捕房中学借来300学生,由特务率领、边喊口号边急行至市政府,说是来接替先期同学,硬是挤进市政府办公室,把张群救了出来,塞进预先准备的小车,往外开去。
  等学生明白过来时,小车已无影无踪。
  这时,顾顺章派人来告诉学生,所捕8名学生已放出,学生见已经放人,也就不再闹事,撤出市政府。
  张群虽然被救出,但受此惊吓,胆子变得更小,生怕再惹出什么麻烦来,便于1932年1月,辞去了上海市市长职务,在与CC派争斗中败下阵来。
  二陈在南面取得胜利后,在北面对政学系重要人物黄郛,也照此办理,踢了一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