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舟:载人航天的故事-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划后,这场空间站和载人登月的争论才暂时平息了。空间站计划落了下风。
但是,无论是NASA还是国防部在空间站方面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美国国防部曾进行过载人轨道实验室(Manned Orbiter Laboratory,MOL),该计划后来被取消。1967年,NASA马歇尔航天中心独立提出了一项空间站计划作为阿波罗应用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从任务来看,主要从科学和技术利益着眼,不像阿波罗计划那样带有很大的政治冒险性,后来演变为天空实验室(Skylab)计划。为了强调节省资金,加快进度,该计划尽可能多的使用了阿波罗计划的部件和技术,这样虽然美国后来整个航天的发展重心是航天飞机计划,但在投入不大的情况下天空实验室计划仍可进行下去。
天空实验室任务
对太阳进行比较充分的观测研究
进行较长时间的生物医学研究
对地球资源进行细致的勘测
进行更为全面的工程技术实验
天空实验室的主体结构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第三级J…2发动机的巨大液氢贮箱,其总长度米,直径米。由于很长,在改制成天空实验室时在中间加了一层隔板将其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层是实验间,下层是生活间。生活间又分为四个室:起居室、用餐室、盥洗室和实验室。上层实验间十分宽敞,内部装有各种仪器设备以进行多种大型实验。这个改装的天空实验室主体称为轨道舱,里面除了安装各种设备外,能为3名航天员提供292立方米的活动空间。轨道舱内部充以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气压相当于在地球上压力的1/3,温控与通风系统使得舱内气温保持在摄氏度。
轨道舱的上面是过渡舱。它长米,直径米,内部可增压也可减压,为航天员提供了一个过渡的通道。过渡舱又是天空实验室的控制中枢,里面装有供电控制、测试检查、数据处理。生命保障、通信及轨道控制等系统。在过渡舱的另一端是一个多用途对接舱,它长米,直径3米,头部和侧面各有一个对接口,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对接舱除了用于对接和作为航天员进出的通道外,还用于进行太阳观测,对地观测和进行材料科学实验。天空实验室的主要供电系统是两个安装在轨道末端的太阳电池板,总面积730平方米,可产生约20千瓦的电能。
天空实验室最主要的科学仪器是阿波罗天文望远镜。它的主体是一个棱柱体,以构架的形式固定在对接舱上。在发射时,这些构架保证望远镜位置与天空实验室轴线一致。一旦进入轨道并同运载火箭分离,构架又可折转90o,使得望远镜与轴线垂直。在望远镜周围安装了4个较小的太阳电池板,总面积平方米,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1千瓦。阿波罗天文望远镜装有4种天线、多普勒照相机、电视摄像机、主望远镜,还有其它一些天文仪器。
阿波罗登月计划后的第二年,1973年5月14日,一枚两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发射。火箭第三级的位置上装的正是天空实验室。起飞63秒,发现由于发射时的高速气流冲掉了轨道舱防护罩使太阳能电池发生故障,但是仍然被土星5号火箭发射到离地面435公里的近圆轨道上。11天后阿波罗飞船与天空实验室对接,3名宇航员排除了电源故障,使空间站恢复了功能,工作了28天,后来又接待两批6人,分别工作了59天和84天,用58种仪器进行了270多项实验,拍摄了几十万张照片。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在太空共运行2249天,航程达14亿多千米,于1979年7月12日在南印度洋上空坠入大气层烧毁。
天空实验室计划持续6年,耗资26亿美元。美国宇航界、政界和科学界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尼克松祝贺说:“在圆满结束这次超出人类知识范围的最长旅行动时候,我代表全体美国人民向你们表示祝贺。你们天空实验室飞行的卓越成就,把历史上那些伟大探险家的传统(他们面对着世界上那些地图上还没有的尚不为人所知的地区)和那些科学家的传统(他们解开了宇宙万物的奥秘)结合起来了。”  
                  
 空间站的发展:成果辉煌的和平号
 尽管第二代空间站的运行时间和工作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但与迅速拓展的空间科学要求还相差甚远,而且它的潜力有限,不能完成规模更大、专业性更强的科学技术任务。第二代空间站不需要对接组合和装配大型系统,这样虽然风险和难度都比较小,安全性高。但是缺点是规模小,不易扩展;其内部的部件安装十分紧凑,使得在出现重大故障时系统很难修理或更换。另外,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与地面系统的通讯时间比较短,每围绕地球一圈只有15~20分钟的时间,因而它们的使用和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新一代的空间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和平(Mir)号空间站计划的正式制定是在1976年。经过几年的论证,已确定为组合式积木结构。80年代初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极力推行和平号计划。
和平号空间站是多模块组合空间站。多模块组合空间站由多个舱段组合,各舱段都有独立的电源及控制系统,比较灵活。
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新一代航天站和平号进入太空运行。作为苏联的第三代航天站,它在设计制造上作了许多重大改进,技术更成熟,设施更完善,工作生活条件更好。
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总重20吨,长米,最大直径米,站内最多可容纳12名宇航员。由工作舱,过渡舱和非密封舱三部分组成。它的最大特点是有6个对接口,前端有5个,1个轴向的4个侧向的;后端仅1个轴向的,可同时和6艘宇宙飞船或航天器对接,组成一个大型轨道联合体,成为未来空间城的雏形。和平号作为一个基本舱,可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4个工艺专用舱组成一个大型轨道联合体,从而扩大了它的科学实验范围。工作舱两侧装有两个大型太阳能电池阵,总面积80平方米,总功率比礼炮7号大1倍多,达9千瓦。操纵和对接控制系统更为科学。它的航向对接控制装置可以在和平号不进行机动的情况下,自动控制飞船与之对接。站上由7台电子计算机组成综合计算系统,不但可保证自动对接,还能检验站上所有系统的大部分功能,测出其工作状态数据,而且,一面自动显示所测各项数据,一面还能自动更换备用机件,提前测出航天站在太空的运行情况。四个专业舱都有生命保障系统和动力装置,可独立完成在太空机动飞行。其中一个是工艺生产实验舱,一个是天体物理实验舱,一个是生物学科研究舱,一个是医药试制舱。这几个实验舱可根据任务需要更换设备,成为另一种新的实验舱。
从1987年2月6日发射的联盟TM…2号飞船与和平号对接成功后,3月31日量子号天体物理实验飞行器、4月23日进步29号货运飞船先后都与和平号对接成功,形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四位一体的轨道联合体。其后边使用边扩展,直到1996年4月,和平号最后一个舱段完成组装。此时的和平号是一个总重116吨(包括一艘联盟TM飞船)、总容积470立方米的庞然大物。
空间站上的发动机装置,调节温度和供氧系统,遥测电视系统,通信系统等都更加自动化,操纵可靠、方便。还增开了与地面医生,家属的通话专线。整个航天站比礼炮号处理的信息量要大2至3倍。
和平号空间站一般可同时供5—6人工作和居住,站内的大气环境与地球上一样,成分,温度相同,一般保持26摄氏度,相对温度为30%~70%,大气压力为800~970毫米汞柱。标准大气压是760毫米汞柱。上述这些,都有力地保障了和平号的长寿命工作。
1987年12月29日,航天员罗曼年科返回地面时,已经在和平号上生活了326个昼夜。1988年12月21日从和平号上归来的两名航天员季托夫和马纳罗夫,创造了在太空飞行整整一年的新纪录。和平号空间站还于1986年5月5日至1986年6月25日进行了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转移飞行——在和平号联合体与礼炮7号联合体之间的穿梭飞行,进行了50多天的极其复杂而又十分顺利的空间站之间的往返飞渡。
苏联通过发展空间站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和平号空间站更是成果辉煌。在医学领域,研究了在太空使用的药物处方、航天员飞行后的体力恢复方法等。在生物学领域里,研究了蛋白质晶体生长、高效蛋白质精致、特殊细胞分离、特种药品制备等。在材料和空间加工领域,进行了600多种材料实验,制造了半导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