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经国密码-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琛。为了避人耳目,章孝严的出生日期写的是1941年5月20日,章孝慈的出生日期写的是1942年1月24日。在不明不白和穷困封闭中长大的孝慈孝严兄弟,对人生体验格外深刻,在委屈悲愤中更加刻苦自强,都很有出息,章孝严最后出任了台湾的“外交部常务次长”,孝慈出任过东吴大学的校长。
  蒋经国官越做越大,直至做到台湾的“民国总统”,他与孪生子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至死都没有见过孪生儿子的面,也没有兑现让儿子认祖归宗的承诺。但他心里一直有这两个儿子,心里也一直有他们的母亲。1987年秋的一天,即将撒手人寰的蒋经国,在弥留之际嘴里发出一连串模糊不清的言语,随侍在他身边的人仔细倾听,仿佛他在念叨一个名字,再屏息静听,终于明白他是在呼唤“亚若”。这个深藏在他潜意识里40多年的亲切名字,突然翻滚浮现到表意识来,也许冥冥之中,章亚若的灵魂来与他相会了。
  自18岁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后的章氏兄弟,要回归蒋家的意愿从来没有放弃过。
  章亚若死后,世事变迁,她的墓地也被人遗忘在荒草丛中。过了40年,留在大陆的章亚梅在桂林东区凤凰岭上找到了姐姐的墓茔,通知了已在台湾出任“外交部常务次长”的章孝严和出任东吴大学教务长的章孝慈,弟兄俩出面委托桂林有关方面修复母坟。1989年年末,当章亚若墓正式开工修葺和立碑之时,大陆的章家亲友曾再度致函,要他们亲自返乡在母亲坟前一尽孝心。然而囿于种种顾虑,章孝严、章孝慈踌躇良久,最后仍然没有成行。苦命的母亲章亚若的坟地,终于由一座荒冢变为整葺一新的墓园。
  这些年中,他们兄弟俩无时无刻不沉缅于思亲情怀,每一次有朋友到桂林,他们总不忘嘱其带去台湾的香纸代他们在母亲坟前焚祭,并带回母亲坟前的泥土,一人一份,以罐封存在各自的书房内。这一抔黄土,是他们离母亲最近的距离,也是悠悠半个世纪以来,他们思亲的惟一通道。
  1991年,章孝慈私下请人转告桂林的朋友,翌年第一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在大陆举行之际,他当乘与会之机回桂林祭奠母亲。后来,由中国政法大学和台湾东吴大学共同主办的“九二年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易地在台北举行,章孝慈不得不暂时取消回桂林扫墓的计划。1993年初,章孝慈为准备在北京举行的“九三年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期间到桂林扫墓,面呈台湾总统李登辉,辞去“国大代表”职务,退出国民党十四届中央委员的竞选,完全以学者身份赴会,这样便可以回桂林祭莫亡母,一了数十年的心愿。
  1993年8月,章孝慈转道香港飞抵北京,参加“九三年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成为1949年以来蒋氏家族返回大陆正式访问的第一人。8月21日下午3时,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章孝慈,双方晤谈约一个小时。章孝慈事后表示,###纯为礼貌性地接见他,两人没有谈及敏感的政治话题,也没有要他传话。章孝慈强调,他虽然家世特殊,但身份单纯,已无国民党中央委员或“国大代表”身份,所以是以纯学者身份会见###的。###在会谈中提到章孝慈将到桂林祭扫其母章亚若墓是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表现,并对章孝严未能随行深感遗憾。
  1993年9月5日,无论是对蒋家而或章家而言,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前一天晚上,章孝慈及随行乘坐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从杭州飞抵桂林。多云的天气渐渐下起雨来,且越下越大,通宵达旦,至天明尚没有减小的迹象。这大概是天老爷为他的孝心感动的一种表示吧。
  5日清晨,章孝慈随行人员见大雨倾盆,都认为在台湾定下的9月5日上午扫墓的计划一定要改变了。可章孝慈坚持要在大雨中祭奠母亲,以寄托50年来的哀思,还要为不能成行的章孝严烧一炷香。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死因不明 余波延绵(5)
9月5日上午10时,章孝慈一行冒着瓢泼大雨,驱车来到桂林马鞍山西侧凤凰岭下。10点30分,章孝慈着一身黑色西服,胸前戴着白花,虔诚地缓缓登上母亲的墓台。当他第一眼见到母亲墓地时,禁不住泪如泉涌,痛哭失声。章亚若墓前的供台上,摆放着点心、菜肴、水果,一排9只酒杯,斟满了漓江水酿就的“桂林三花”。供台的左边,置放着一帧彩色全家福照片,那是“狮儿”章孝严、夫人黄美伦及其长女章惠兰、次女章惠芸、儿子章万安。右边置放着另一幅彩色全家福照片,那是“狮儿”章孝慈、夫人申德及其儿子章劲松、女儿章友菊。墓的两旁,分别摆放着两家9口和随行人员敬献的20个花圈,两旁的8束鲜花象征着章亚若冥诞80周年。10点40分,章孝慈按中国传统的家祭仪式,恭恭敬敬地跪在母亲灵前连烧三炷香,缓缓地将鲜花、酒、菜、饭、水果一一高举齐额,摆放在灵前,再三叩首。今日,章孝慈终于可以面对母亲亡灵,一倾思念之情。
  10点50分,当司仪宣布“恭读祭文”时,章孝慈几乎己是泣不成声,一字一泪哽咽着念祭文:
  癸酉年九月五日(农历七月十九日)孤哀子孝慈谨具鲜花清礼叩祭于母亲大人灵前,曰:鸣呼!劬劳我母,生于忧危。万方多难,世局崩离。孪生二子,孝严孝慈。抚养六月,驾返瑶池。外婆母舅,父母职司。播迁台岛,潜隐乡居。饔餐不继,清贫自持。身世守口,兄弟莫如。
  渐长闻事,母德春晖。思母唤母,音容依稀。出入游处,心忍无归。晨昏雨夜,倍思庭帏。人逢佳节,团圆可期。唯我兄弟,益感伤悲。黄泉我母、存问凭谁?人等视我,身分殊奇。我俩自视,常人无疑。负笈游学,志气不移。幸蒙庇护,不辱门楣。两岸解禁,探亲交驰。桂林母墓,念兹念兹,。
  我与兄长,皆有儿女,两家九口,独我来斯。外婆吾父,魂应相随。焚香祝祷,无尽哀思。人言生死,天命有常。我怜我母,难忍情伤。善果报应,证之行藏。我悲我母,九回断肠。灵而有鉴,幽梦还乡。我思我母,山高水长。哀哉尚飨!
  在滂沱的大雨中,孝慈长跪在母亲的墓前,哽咽读完了394字的祭母文。而在孝慈祭母的同一时刻,因有公职未能同行的孝严也按兄弟事先的约定,在台北家中长跪遥祭。
  祭奠活动结束时,章孝慈再一次在母亲墓前深深地鞠躬:“妈妈,我还会再来看您的!”最后,章孝慈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说:“我能回桂林祭扫母墓,极为激动。此刻,我和天下所有儿子跪在母亲灵前的心情是一样的。”
  章孝慈9月5日扫墓后,随即与从各地赶来的章家亲友聚会,一偿乡情。临别桂林时,章孝慈表示,经过扫墓、与亲友见面,感觉情感上很踏实,以前总希望有个墓可以扫,现在终于扫了。
  在这次祭母之行的第二年,章孝慈在北京突发脑溢血,章孝严突破台湾方面的重重阻碍,借用包机将弟弟从北京接回台湾。1995年,章孝慈于台北病逝,认祖归宗的重担落在章孝严一人的肩上。
  章孝严于2000年辞去一切公职,这样便于进出大陆。2000年8月26日,他受奉化溪口蒋氏家族族长的邀请,携家人第一次来到溪口,在蒋家家族祠堂报本堂上了香,跪拜着祭了祖,好几个长辈都叫他“蒋孝严”,在民间礼俗上认了祖归了宗。
  由于他的父母是非婚的蒋经国和章亚若,由于他自己是有身份的人,真正认祖归宗还要完成法律的程序,这就要复杂得多。一年之前,章孝严向户籍所在地台湾的大安户所申请改注身份证的父母栏。对于一般的人,这程序非常简单,在台湾地政事务所就可以办妥,章孝严的申请却从事务所一直往上报,签到“民政局”,签到市长那里,市长作不了主,又报到“内政部”,“内政部”又召开了“法务部”、“司法院”的联席会议,确定了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要完成。本来只要验明DNA就可以确定章孝严与蒋经国的血缘关系,因为事关当事人身份的敏感,一直蒙在鼓里的蒋经国的###蒋方良女士坚决反对,获取DNA样本就十分困难。章孝严只好另辟蹊径,跑到大陆来和表哥见面,和大舅妈取得联系。他的夫人因为太兴奋,一口气拔了大舅妈十几根头发,痛得大舅妈哇哇大叫。
  2002年12月12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等待,60岁的章孝严终于拿到了“正名”以后的新身份证,父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