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是我们的田,地是我们的地,我们的田地不能让给日本鬼。大家快快团结起,赶走日本鬼。饭是我们的饭,菜是我们的菜,我们的饭菜不能让给贪官吃。大家快快团结起,赶走贪官吏。
这天晚上,虎岗灯火透明。冬令营的学员正在这里举行周末晚会,晚会由蒋经国主持。
晚会开始时,礼堂里的人们唱起了蒋经国教唱的夏令营、冬令营歌——《虎岗谣》:
太阳出来照虎岗,岗上青年脸发光,齐声作长啸,好象老虎叫,一啸再啸,新的时代来到了。
晚会开得很热烈,蒋经国和他的夫人蒋方良、弟弟蒋纬国都登台一道表演了节目,蒋氏兄弟表演摔跤,更增添了晚会的热烈气氛。
这时第三大队队员点名要胡文明和蒋纬国进行摔跤表演,胡文明感到很为难。蒋纬国是留德回国,派到胡宗南部队当连长,后来接受蒋经国的邀请担任虎岗夏令营、冬令营第三大队大队长的,胡是该大队第一中队队长,负责军事管训。纬国一来到虎岗夏令营、冬令营,就跟胡学摔跤,很快掌握了摔跤要领。他们虽然都很年轻,但纬国身材高大,胡很矮小,凭个头他也要砸胡一筋斗。胡看看他,他却坦然一笑,首先出场,胡只好上台与他摔跤了。
蒋纬国利用身材高大的优势,使用了“手别子”,胡左架,他右架,左手抓住胡的袖子右手抓住胡的衣领,两手向右后方一拉,左脚进一步落在胡的两脚前,膝一屈,身子迅速向左转,右胯靠紧胡的腹部,同时两手向左前方下拉,蹬左腿,向左抱腰,猛一甩脸,将胡摔倒在地。台下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第一局胡败了,但他不甘心,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决定改变战术,避短扬长。在第二个回合中,胡使用了“抓袖穿裆靠”的方法,将纬国摔倒在地了。顿时,台下又响起了掌声。这时,纬国并不气馁,也不脸红,很快总结了经验教训,要与胡继续交锋。一交手,胡不防,被纬国冷不丁一招“缠麻花”撂翻在地。纬国以二比一取胜了。按说应该停止了。但他兴味正浓,学生又鼓掌要求,只得再来一局。第四局中,胡瞅准他身体后仰机会,来了个“含脯搂子”,摔他个仰面朝天。二比二平了,还得摔,人们都要看个究竟,都伸长了脖子,要看他们决一雌雄。
“公仆”冬令营(2)
第五局,他们两摔得难分难解,人们也看得眼花缭乱,摄影记者更是忙个不停,绕着台沿“咔嚓咔嚓”地拍。摔着摔着,纬国手脚并用,进招“抓袖、领外勾脚”,只见他右手抓领,左手抓袖,右手向下按,左手向右前下方拉,迫使胡的身体左转。说时迟,那时快,他右腿突然上步,落在胡的左脚后,勾住胡的左脚跟,左脚又突然上步,落在胡的左脚前,两手又向前下方推按,右腿伸直,右脚向左上方勾起胡的左脚跟,摔了胡一个仰巴叉,引起了全场的哄堂大笑。结果,蒋纬国以三比二获胜。
教育革新的名堂多
抗战中期,经济和物质条件都很困难,作为专员兼县长的蒋经国,却很重视教育。他首先掀起全区的扫盲运动,随后普及初等教育、发展中等教育。别出心裁的讲习会、夏令营、冬令营,那是教育培训干部的,他教育培训民众也有一整套特殊的办法,对待男女老少、地痞罪犯各色人等,有不同的教育培训举措,苦心孤诣想解决“人人有工做、人人有书读”的问题。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儿童教育
“建设新赣南”三年计划里一个重要项目,即是教育,包括青少年强制入学念书。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国内还未听说有托儿所时,赣州却先有了一个全托的托儿所,解决双职工许多困难。
抗战时期,江浙大片土地沦陷,许多儿童流离失所。1939年,蒋经国派人把流浪在各地无家可归的难童收容起来,开始叫“新中国儿童学校”,后儿童增加,校址设在湖边梨芜村,改名为“江西省第二保育院”,生活费全部供给。由蒋方良担任院长,约300余人。
1942年,他在水东乡长岗岭新建了一所规模宏大的“中华儿童新村”,设有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保育院并入新村了。并把长岗岭改名力“虎岗”,“取小老虎”、“虎虎有生气”之意。
蒋专员经常在虎岗居住。他黎明即起,带头出操,在食堂用膳,与儿童打成一片。每逢开学结业,必亲自到场讲话,他常说儿童是建国根本,新村是培养干部的摇篮。他还提倡儿童自治,建立儿童乡公所,把每个儿童组织在保甲之内,由儿童自己担任乡保甲长。儿童小学毕业之后,即升入连在一起的正气中学。
正气中学的校长也由蒋经国自兼,当时有四幢平房,十六间教室,约有师生800余人。校务处门口,有几块醒目的标语牌,写着斗大的字:“到天空去”、“到海洋去”、“到矿山去”、“到边疆去”。当年的毕业生,后来在国内外都做出了很大成就。学生过军事化生活,配有军训教官,作息都吹军号,白崇禧、陈诚等国民党军界要员曾来此检阅。蒋经国还打算办正气大学,后因离开赣州而未实现。
在他的“人人有书读”的倡导下,赣州全区还办了不少保民小学。口号是“一保一校”,校门都是飞机头式的。他号召各地把村子里的宗祠借来办学校,“把新神带进旧庙”。其中以上犹县县长王继春办的比较出色,他亲自出面向各地主富商募集办学经费,自兼由他亲手办起的上犹县第一所中学——上犹中学校长,并授权县督学,对办学失职的乡保长可就地处置。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成人教育
赣南的成年人基本上都是文盲,文盲的标准是年龄在12岁以上40岁以下,识字不满500个的城乡居民。据粗略统计,全区11个县文盲总数达530192人。
抗日战争期间,实行的是保甲制度。为了扫除文盲并宣传抗战,蒋专员在各保甲普遍成立了“读书会”,并培训任教干部。县设扫盲委员会,区设扫盲分会,保设扫盲处,甲设读书会,会长由甲长担任,负组织召集之责,另设副会长,由识字的人担任,负责组织学习。主要教材是以爱国思想为内容的,第一课的课文是:“我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要爱中国。”
他又命令没念过书的成年人都要参加扫盲识字班,每十家为一组,强迫大家每天花两小时读书、写字、做算术、通晓时事。他用粗纸印出简单的教材,有时候一个村子只够配到一份教材。
小蒋下乡视察时,穿着普通的棉布衫,走到哪里都会检查老百姓的作业簿,听他们念念书,还会检查巡回老师填写的成绩单。有位美国记者跟他一起下乡,看到村民向他下跪,小蒋立刻扶起他们,说:“别跪!别跪!”
从1942年2月1日起,扫盲运动在全地区11个县普遍展开。每到晚上###点钟,各县市大街小巷、乡村角落,无不灯影幢幢书声朗朗。经过一年左右的扫盲,许多地方每一入学文盲,都能识单字500以上,背诵课文数十课并能随手写字抄书,脱掉了文盲帽子。南康县的文盲全部扫清,闭塞的崇义县扫清90%,全区文盲530192人中,有503088人摘掉了文盲帽子,成绩十分可观。
。。
特殊教育(1)
当时在赣南对吸鸦片和其他犯罪分子,都实行以教育改造为主,针对各种罪犯成立了“强民工厂”、“新人学校”、“妇女工厂”。这是一根藤上的三个瓜,后来三合一,1942年小蒋下令将三个工厂合并为“新人学校”。在那里既读书又劳动,不实行体罚,以培养“学员”有一定生产技能,待期满释放后,能自食其力,重新做人。
新人学校的犯人学员,除了一部分老犯人以外,多半是新判的犯人,成分十分复杂,偷、抢、诈骗、奸、酗酒、殴杀、烟、赌等,什么人都有,其中以烟犯、赌犯、奸淫犯、酗酒犯居多。新人学校的主要生产项目有织造毛巾、线袜和织造钨砂麻袋。由于织造钨砂麻袋的业务日益发展,新人学校的经济也有了活水源头,第二年上缴利润就超过了上级拨给的经费,学校留用的经费就充裕起来了,逐步添置了一批图书报刊和游艺、体育设备,改善犯人学员和女工的生活福利。犯人学员是进行没有工资的劳役,表现好的能够得到一些奖金;女工是有工资的,还有超额奖和年终奖,犯人学员和女工们的劳动对支援战时工业生产建设起了一定作用。
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