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士大风流-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曾先生见皇帝站在阮籍先生这一边,很知趣的把嘴巴闭上了。   

  在那样一个年代,一方面强调礼法,而另外一方面社会对反对礼法的阮籍先生持宽容态度,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唯一的解释是,阮籍先生能够得到大家的宽容是因为他用行动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咱们谁也别干涉谁。   

  阮籍先生的朋友裴楷先生前来吊唁他的老娘。阮籍先生坐在那里,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心事,还是悲伤所致,就坐在那里,披头散发,目光呆滞。裴楷先生吊唁出来,一个挑拨离间的小人对裴楷先生说:〃按照礼法,应该是阮籍先哭拜你才跟着哭拜,但是我没有看见他哭拜你就哭拜了,他对你如此不尊重,你受得了吗?〃裴楷先生的回答度纳兰秋先生很欣赏,他说:〃阮籍是一个不守礼法的人,可以不遵守礼法,但我是一个守礼法的人,所以我应该遵守。〃   

  裴楷先生说得非常好,他的话延伸开来就是,一个人可以要求自己做某一件事,但决不可以要求别人也来做这一件事。   

  据说阮籍先生的瞳孔黑白分明,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他就翻白眼,很多人知道他这个习惯,一看到他翻白眼就知趣的离开。守丧期间,一位叫稽喜的朋友在朝中为官,名声和社会地位都很高,他带着他的手下前来吊唁。阮籍先生不怎么喜欢这位稽喜先生,当即向他翻起了白眼,他认为稽喜先生带来的那些人打扰了他的老娘。   

  稽喜的弟弟听说了,心里明白阮籍先生需要什么,于是带着酒和琴前往。   

  在灵堂面前喝酒弹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可是我们的阮籍先生却热情的迎了上去,不再翻白眼,而是以黑色的瞳孔饱含热泪的注视着这位带琴和酒前来的青年。   

  这位青年后来成为阮籍先生一辈子的朋友,是阮籍先生唯一的知己,他就是稽康先生。   

  阮籍先生有很多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不多,现在他找到了一位真正可以理解他的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了稽康先生这位心灵上的朋友之后,阮籍先生终于不再寂寞了。       

→虹→桥→书→吧→。  

第81节:嵇康,空谷绝响(1)         

  嵇康,空谷绝响   

  在后英雄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风流逸士,他就是稽康先生。我们的稽康先生是〃竹林七贤〃首席代表,有一个不太幸运的童年,老爹早死,老娘改嫁,后来在文学和音律上的造诣都靠他自学成才。稽康是一个性情中人,人缘极好,阮籍、向秀这些风雅之士都是他的至交,他淡泊名利,隐居当阳,打铁为生,在不危害别人的利益之下想说啥就说啥,想做啥就做啥,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   

  稽康是不是英雄且不说,但毫无疑问,他是孤独的,他的灵魂与思想远远高于同辈之上,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这注定他是一个悲剧人物。稽康触怒了权贵,因为他〃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因为他率性而为,嫉恶如仇。就在他39岁那一年,稽康死了,死在小人的谗言之下,死在天地之间,与他一同死去的还有那首千古绝响《广陵散》。   

  稽康是天生的隐士   

  读者上帝也许要问了,稽康为什么是个天生的隐士?与他同时代的隐士,还有那些后来的隐士难道就不是天生的隐士了吗?   

  原因很简单:稽康早年就有隐士思想,他自始自终都是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而不像别的隐士,在官场上混了一阵子,厌倦了,看破红尘了,于是归隐了,比如陶渊明先生;或者一边做官,一边归隐,比如王维先生。   

  稽康先生是怎么看破红尘、隐居山阳的,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反正只要他一出现,我们就知道他是隐士。稽康一直以来都是以隐士的姿态出现在后人面前的,与他一同出现在后人面前的还有他的六个好伙伴,也就是同时期的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加上稽康本人,这七个男人被称为〃竹林七贤〃。这七个大老爷们,崇尚老庄哲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隔三差五的结集在当阳的一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竹林里,游山玩水,把酒当歌,放浪形骸,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是一群疯子。   

  稽康在做隐士之前还做了一些其他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以前也做过官的,迫于现实,出于无奈,因为他是是曹操的嫡孙女婿,曹操政府要他做魏国的中散大夫,他纵有万般不愿也不得不答应。因为这个缘故,后人都称嵇康为嵇中散。曹操政府瓦解后,稽康如释重负,乌龟吃秤砣铁了心的要做隐士,从此功名利禄与他无关。   

  从史料上的一些零星记载,在加上我们的旁推兼侧敲,可以断定,稽康是天生的隐士。   

  根据之一是稽康先生本人的性格,叛逆,特立独行。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思想就超越了那些同龄人,并不是他清高,而是他真觉得与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他曾经上过几个月的私塾,后来把老师气走了,因为稽康经常问老师一些刁难古怪的问题,老师招架不住,请辞了。   

  嵇康,原本不姓嵇,而姓奚。老家是会稽上虞人。少年时期的稽康,性情刚烈,因与地方不合,经常发生冲突,甚至兵戎相见。这时候,稽康的娘惶惶不可终日,她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谁受得了这种亡命生活,现在好好的,没准过会就被躲在暗地的冤家一刀刺死,还是搬了吧。于是带着稽康迁到谯国一个叫做铚的地方。   

  在铚境有一座嵇山。奚家就安家于嵇山之侧,为了避免仇家追杀,索性连姓也改了,跟嵇山一个姓,姓嵇。   

  转眼间,稽康长大成人,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大事的始作俑者就是稽康,稽康不忍看着自己的亲娘终日独守空房,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想法如流星般划过稽康的脑际,他要劝老娘改嫁。女人改嫁,自古以来在封建社会是一个禁忌,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可以有一大堆的小老婆,女人就不行,女人就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就得从一而终。   

  当稽康把这个想法告诉老娘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得出稽康的老娘是如何的惊讶,犹如平地一声雷,稽康的老娘说,这怎么可以?这万万使不得!如果这样做,我这老脸还往哪里搁?不被别人的唾沫淹死才怪呢。稽康的老娘说完,怔怔的看着稽康,又摸了摸他的脑袋,怀疑稽康的脑子是不是出了问题。从稽康老娘的言行可以看出,她受封建思想毒害是何其深也。   

  事情的结果却出乎意料,稽康竟然劝服了老娘,改嫁到一户姓乔的人家。稽康怎么劝说成功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是说〃劝之,母从〃。老娘虽然战战兢兢的另嫁他人,但心有所戚焉,改嫁的同时也改了姓名,从此与稽康来往甚少,稽康也开始了他的独立生活。         

◇。◇欢◇迎访◇问◇  

第82节:嵇康,空谷绝响(2)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少年时期的稽康就对非人性的礼法制度如何痛恨,到了青年时期,他的思想让所有的人听了都感到怕怕:〃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看不惯那些所谓的教条礼法,厌恶官场仕途的黑暗与阿谀我诈,他追求的是自然,是天性。总之,一句话,他拒绝与卑鄙小人同流合污,拒绝司马集团一次又一次的笼络与征召。   

  嵇康是不愿做官的。他信仰老庄,而庄子最反对做官。稽康曾在水边垂钓,司马昭想要稽康致仕,就派遣两位大臣先行探寻。大臣说:〃魏王愿将国事委托给你,愿你不辞其劳!〃   

  稽康手握钓竿,头也不回地说:〃庄子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那么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留下残骸进而得到配享宗庙的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摇着尾巴吹泡泡?〃   

  大臣说:〃宁愿活在泥水里摇着尾巴吹泡泡。〃   

  稽康说:〃你们走吧!我愿像庄子一样,做一只活在水里吹气泡的龟。〃   

  司马昭也算半个伯乐吧,觉得稽康是个人才,一次不行,又数次派人去游说,只可惜司马昭有三顾茅庐之心,却没有三顾茅庐之行,纵使他的说客巧舌如簧,如何天花乱坠,如何威逼利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