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翼城记-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廉总管怎么办?”“他都已被人射中了,还管他作何?”“是啊,多他一个累赘可要逃不了了。”几句言罢,那十来名护台卫便已向南慌乱而窜,顿时逃得无影无踪。只剩廉秤躺在地上,极力呻吟:“你们这帮忘恩负义的畜生,快回来,快回来……”

  廉秤虽是卖主求全的鼠辈,没想到他的一个儿子却格外正气,此人二十年后名动七国,为赵国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以偿还其父叛赵之过,此人随父姓廉,单名一个颇字。

  武、缎二人没想到那些人这么胆小,几箭就被吓得无影无踪了。那也是,现在是去偷降,又不是去赴义,谁还敢那么胆大?

  伍缎惑道:“武少,你的箭法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精确了?一箭就把这个混帐头子给解决了?”伍子武一挠头皮,难为道:“其实我瞄得是他旁边那个抬门闩的侍卫。”伍缎惊讶地“啊”了一声,道:“这也行?”真是错有错着。

  少顷,三更之更刚敲过,另一批红巾侍卫和先前被廉秤支走的侍卫相继到达,发现已中一箭的廉秤躺在地上挣扎,便将他押解起来。没想到他身上藏满了金银珠宝,更意想不到的是,这其中还包括一个雕刻精细的金边盒子。打开一看,竟然是十一年前宫廷失窃案的脏物,也是赵成侯最为心爱的宝物,便是价可抵城的和氏璧。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和氏璧现(上)
十一年前,和氏璧之失把整个邯郸弄得满城风雨。

  当年,燕文公向赵成侯进贡了一名舞姬,此姬名鄂(e)欣,貌似西施八分有余,可谓一见倾城。她时而冰冷,时而冶艳,一看丰姿展妩媚,再看刚硬百消愁,确是百年难遇的佳人。成侯为之倾倒,不日之后便册封鄂欣为雅姬。他为向众臣炫耀得此爱妾的无比喜悦,在四月十六月圆之夜,将久为珍藏的和氏璧出示群臣,与月媲美。

  赵成侯设宴芙穹台之上,圆月当空,美酒当樽,歌舞当前,雅姬侧畔,心中欢喜得紧。歌舞罢,赵成侯从香木锦盒中,小心翼翼地取出和氏璧,在月光和周围烛光的映衬下,和氏璧显得分外夺目,荧荧成辉。他同鄂欣一起细细欣赏,群臣都放下酒樽,目不转睛地望着赵成侯和雅姬手中的和氏璧。有臣是为和氏璧的光芒而乍眼,有臣却是为鄂欣的姿态而动容,总之群臣心中都是一阵波澜掠过一阵波澜,久久难以平复。

  成侯见群臣皆钟情于和氏璧,便命两队红巾侍卫站在一旁监视,让群臣相互传递借览。

  和氏璧首先传予左司马范秋到手里,他见璧就爱不释手,赞道:“据说和氏璧实乃岁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王。侧而视之则碧,正而视之色白,今日一见,果真是一块绝世无双的好璧。本司马自问窥宝无数,却也不曾得见有此璧的一成者,真是个稀世奇珍啊!”看了良久,都不舍得传给下一人。上大夫叔伯齐急道:“范公,是不是可以让本太傅瞧一眼了?”范秋到看着叔伯齐渴望的眼神,又看看后面那一堆大臣都看着自己,只好递给了邻座的叔伯齐。

  当叔伯齐接和氏璧的时候,深怕措手将它掉在地上,那么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手脚颤抖,一时紧张,袖口晃倒了桌榻上的夜光樽。赵成侯笑道:“太傅,平时见你仪态非凡,今日在和氏璧面前怎地如此失态啊?”说着,大笑了几声。

  “君上,见笑了”,叔伯齐接过和氏璧,道,“伯齐纵然半生,犹未见此玉更佳者,就算被奉为玉中之王的‘和田玉’也不及此璧的千分之一。”倾许,叔伯齐将和氏璧递给后一位大臣时,突来一阵西风,将芙穹台上的栏灯一一吹倒,栏灯外围的薄纱被火引燃,烧成一片火红。芙穹台护台卫立即将火扑灭,此时独剩下天上那一轮月光,地下却是昏暗一片。

  “收璧,收璧”,赵成侯紧张地命令道。

  红巾侍卫立即从叔伯齐和他后一位大臣手中接过和氏璧,呈给赵成侯。当周围栏灯再次点上,成侯看到心爱之物,实感虚惊一场,当即酌下一杯酒,以来定惊。又立即将和氏璧放入香木锦盒之中,决定取消今晚的赏璧之事,让余下的大臣着感遗憾,恨透了这场无故的西风。

  和氏璧风波刚刚结束,其实是刚刚上演。

  当赵成侯命令收璧的时候,心跳得最快得一个人莫过于太傅叔伯齐,生怕被赵成侯看穿那块是假的。其实,当叔伯齐从范秋到手中接过和氏璧,故意用袖口晃倒榻上夜光樽之际,早已在那瞬间将藏于衣袖中的由天下“第一相剑大师”薛烛伪造的璧与之更换,但让叔伯齐意外的是这一阵忽来西风。原本他认为经过大臣之间相互借览,即使被大王看出和氏璧被调包了,那么也不一定怀疑到他头上,个个大臣都有嫌疑。而这一阵西风让大王迅速收璧,那么换璧的嫌疑人就只有范秋到同他二人,岂不是马上就能被查出?幸亏赵成侯慌慌张张,没有认真确认和氏璧的真伪,还是让叔伯齐逃出了这么一劫。

  叔伯齐心有余悸地回到府上,心想:按道理,大王视和氏璧为瑰宝,又珍藏多年,没理由连真假都辨不出来,难道?他心中觉得此璧甚有蹊跷,便将在他府上当食客的“天下第一相剑大师”——薛烛叫到寝房,出示和氏璧让他鉴赏。

  薛烛当年在七国鲤池议会上,被齐威王封为“天下第一相剑大师”,但因为如今天下,欧冶子的铸剑口诀失传于世,干将又未留下嫡传弟子,天下已再也没有一个像样的铸剑大师,以至于无剑可相。薛烛才会沦落到叔伯齐的太傅府上做一名食客。但他不仅对剑见识不凡,对玉器也有相当灼见,当他接过和氏璧时,立即道:“赝品!”

  “什么?”叔伯齐听后大惊,道,“薛先生,你凭什么说它是假的?”

  薛烛指着白璧无瑕的和氏璧,道:“真正的和氏璧在正中偏下一分处有一个碧瑕疵,正因为这一个碧瑕疵才让天下所有的铸玉高手无人可伪,也是正因为这一点不足,才让和氏璧越发显得巧夺天工。世人只知道和氏璧美轮美奂,雕工非凡,是件异世奇珍,孰不知它的真正价值所在。”叔伯齐惊道:“和氏璧的确是件异世奇珍,难道除了这一点之外,它还有另外的价值?”薛烛点点头,道:“世人说它价值连城,一点不假。”叔伯齐道:“徒有其表!虽然是一块精美之至的美玉,但说到底还不是一块不不可食不可用的顽石,有谁真的愿意用整个城去与它交换呢?”

  薛烛笑着摇了摇头,道:“叔太傅有所不知,自‘和氏璧’由卞和铸造后,转展流传过多人,而其中流转到一人手中,他就是吴国大将伍子胥,后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和氏璧便被夫差所得。再后来勾践卧薪十年,灭掉吴国,又从夫差手中夺走和氏璧。而勾践又把玉送给了以美人计诱骗夫差以致能复国雪恨的西施。西施和范蠡双宿双栖,离开越国,隐逸‘梅花渡’。范蠡也因借和氏璧之光,成为了富甲天下的大商人,但因范蠡的两个儿子英年早逝,故他的大笔财富无人继承。至范蠡死后,世人开始流传开两句诗:‘陶朱公南北东州,崤山缥缈梅花渡’。”

  叔伯齐惑道:“这些跟和氏璧又有什么关系,它还不过是块玉?”薛烛道:“大有关系。陶朱公即指范蠡,而他的这笔财富就藏在这两句诗内。”叔伯齐道:“这两句诗本太傅也曾听过,只不过不知道其中的玄机。可是这跟和氏璧又有何干连?”

  薛烛道:“两句诗内主要是在暗示一个地点,他的财富便在其中。但范蠡担心他的这笔足可以建立一个类似中山国的财富,会随便被某个蛮人所得,管理不善,可能酿成大祸。故而特意在埋藏宝藏的地方设了一道机关。和氏璧是西施留给他的,所以他就用和氏璧作为开启机关的钥匙。”

  叔伯齐恍然大悟,道:“原来和氏璧背后的价值就是范蠡的毕生财富,怪不得价值连城。但既然是做钥匙之用,一块做的跟和氏璧形状相若的假璧,自然也就可以开启那个机关,又何须用真的和氏璧?”薛烛轻摇了下头,道:“太傅言之差矣,一块形状相同的假璧根本无法开启那个机关。”叔伯齐惑道:“何解?”薛烛道:“就是那一个碧瑕疵。范蠡设的那个机关的钥匙,不仅要求相同的形状,还要一定的质量,偏一克一毫都无法打开,而就是这一个碧瑕疵,让世间的伪玉无法做的跟和氏璧,在质量和形状上两者都兼顾。”

  叔伯齐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