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在 30 年代中期,CC 系与蓝衣社①准备火并——可是两派都尊他为领袖。


①H。欧文?查普曼:《中国革命,1926—1927 年》,第 232 页。
② 《中华年鉴, 1929—1930 年》,第 629 页。
① 复兴社重要发起人之一的康泽,在《复兴社的缘起》一文中说:“复兴社自始至终就是复兴社,并无其
他名称。后来社会上有蓝衣社的传说,它的由来是这样的:  “南昌行营……主任秘书是刘健群……于 1932



而 CC 系和蓝衣社都蔑视政学系——可是蒋介石最亲密的顾问和受到信任的
官员,有许多是政学系成员。
这种政治操纵技巧,也可在蒋介石同地方军阀的关系中看出。这些以前
的军阀妒忌和不信任蒋介石,并且几乎都不时举起过叛蒋的旗帜。情况总是,
反蒋军阀希望其他地方军阀与他们联合,并且可以肯定,如果蒋介石的敌人
行动一致,蒋氏是会被打垮的。可是他能把对手们孤立起来逐个消灭。他胜
过任何其他军阀,是使用‘银弹’——用贿赂诱使对方军队叛变——的能手;
在不使用银弹时,他以欺骗、许诺和恐吓来取得地方上的对手支持,或至少
保持中立——直到他准备好转过头来对付他们。
虽然蒋介石的思想意识灵活多变,但是,他对权力的追求却坚定不移。
不过,他的权力野心并非全由追求个人的满足促成的,他深以谋求中华民族
的幸福为己任。不管怎样,他深信他的无私和道德纯正,认为他的权力利益
就是国家的权力利益。所以,什么对蒋介石有利,就是对国家有利。而且,
在蒋介石看来,反对他就是反对国家的最高利益。他声称,这类人“刚愎自
用”、“投机”和缺乏“固有美德”。①在蒋介石的世界里,没有忠诚的反对
派的余地;反对他,仅根据这一事实就是不忠于国家。这种自视正直的特点
是蒋介石的一大长处,使他面临批评和逆境时充满决心。然而,这也是他的
性格中的悲剧因素,因为它不可避免地把他推向 1949 年的失败。





















年 3 月间到南京来……由我和桂永清两人介绍他参加复兴社。……蒋介石……任命刘为军委会政训处
长……筹办了军委会政训班……开课以后不久,我发现他个人野心特别突出,有自成一个系统的倾向。他
写了一本小册子,名叫《我对党的一点意见》,主要的内容是要把国民党起死回生,挑选一批优秀党员组
织‘蓝衣社’,一律着蓝色制服,以区别于普通党员……对于他这本小册子,蒋介石和复兴社南京总社看
过之后,未加可否。他没有取得蒋介石和南京总社的同意,就擅自印发给学生。(复兴社总社)训育组知
道后,报告总社,才制止他发。 “1932 年 10 月……蒋介石决定成立华北宣传总队,命刘为总队长,率队
北上。刘到北平后,又大量印发他所写的那本小册子。原来华北方面已经风闻有个法西斯组织,但不知究
竟,看到这本小册子之后,就传说是‘蓝衣社’,并有人认为‘蓝衣社’的头子就是刘健群。他也乐得以
此作为自我宣传而出名。不久,先在广州,后在全国各大城市都传开了‘蓝衣社’。南京总社知道这种情
况后,曾下命令给他,要他收回这本小册子,但已收不回来了。”见台湾《传记文学》第 59 卷第 4 期——
译者。
① 《自述研究革命哲学经过的阶段》,《蒋总统言论汇编》第 10 卷,第 50 页。



南京政权的意识形态、结构和职能的行使

1927 年以后,在蒋介石手中形成的这个政权,既不是极权主义的,也不
是民主的,而是在政治领域中不稳定地处于二者之间。它的结构建立于 1928
年 10 月政府的改组中,即使 1949 年以后,在台湾依然保留了它的基本特点。
新政府的蓝图是由孙逸仙在三民主义的讲演和在《建国大纲》中草拟的。政
府整个结构的基础,是孙逸仙的训政概念。孙逸仙矢志于民权目标,但他也
深信中国民众尚未准备好担负起自治的责任。所以,他曾论断国民革命有三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军政时期,这时革命党人要依靠军事力量巩固政权。
1928 年 6 月占领北京后,国民政府宣告革命的第一阶段完成,此时已进入第
二阶段,即训政时期。在这个阶段,革命党,即国民党,代表民众行使国家
主权;同时,要在各地训练民众实行自治。通过选举县长、召开县代表大会
和制定法律,以便县一级能充分实行自治,这样民众才能受到教育,准备进
入革命的第三阶段,即民主的宪政时期。
训政表面上的意思是国民党代表民众实行“以党治国”。党治在制度上
表现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政治会议被授予的权力。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党
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代表大会短暂的会期除外;在 南京的 10 年,只召开了
三次)。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别是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制定党治的指导原则和
全面指导党务。
中央政治会议是联结党和政府机构的桥梁。虽然它只是中央执行委员会
的一个下属委员会,但它至少形式上是指导国民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兼有
立法和行政职能。作为立法机构,它能创制法规或传达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
定给政府。作为行政机构,它有权向政府提供一般指导和监督政府。于是,
从理论上说,中央政治会议对政府的文职部门实际上行使无限的权力。事实
上,中央政治会议也是政府权力之所在,因为中央政治会议的主席是蒋介石。

按照孙逸仙的具体规定,在中央政治会议之下,制定了政府的五院制。
五院制与孟德斯鸠的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说相似。然而,除政府
的上述三个分立部门外,孙逸仙又加上两个显然来自传统制度的部门。这两
个部门是考试院(通过文官考试决定政府雇员资格)和监察院(类似旧王朝
监察政策和官吏品行的御史制度)。在五院中,行政院居首。行政院院长充
当总理,指导所属各部,如外交部、财政部、教育部、商业部①等等的工作。
然而,只注意国民党政府的结构,或者比如说,只注意行政院和立法院
的表面关系,将是错误的。因为无论蒋介石在党、政、军中拥有何种正式职
位,他都对整个政体行使最高权力。他执行这一权力极少顾及正式的指挥系
统。何廉曾任蒋介石顾问,②他回忆说,“委员长走到哪里,政府的真正权力
就行使到哪里。就职权而言,他领导一切”。③或者,正如一位美国外交官在
1934 年观察到的,“蒋介石的影子遍布各个角落。〔如果没有来过南京〕我
将不愿相信他控制政府达到如此明显的程度。他的利益触及哪里,哪里就有



① 行政院下面未设过商业部,曾设工商部和实业部——译者。
② 何廉曾任行政院政务处长——译者。
③ 何廉:《何廉回忆录》,第 160 页。



政府的活动;而在别的地方,如果不是瘫痪,至少是听任政策放任自流”。④
由于蒋介石对政权实行高于一切的控制,和他好置正式指挥系统于不
顾,政府——作为制定政策和进行管理的机构,日渐失去活力。官员们确实
制定了很多社会的和经济的重建计划,立法院也努力起草了新的法律和宪法
草案,然而,许多这类政府活动都与政治现实关系不大。因为民事机关既无
经费支付其各种计划,也无权实施其各种决定。例如,在 30 年代,只有全部
预算的 8%到 13%拨充民事官僚机构的管理维持费——而军费支出却大得多。①
宋子文——任财政部长直到 1933 年——竭尽全力限制蒋介石的军费开支,以
便政府能把和平时期重建的任务进行下去,但是,蒋介石不予理会。这样,
文职政府仍始终从属于蒋介石和军队的利益,从未发挥自己的作用。
由于蒋介石把革命运动改造成军事独裁政权,党——国民党——甚至比
政府的行政机关更萎缩。孙逸仙把党看作权力的根本所在,看作宪政以前两
阶段管理民权的受托者,而蒋介石却使党软弱无力。1929 年以后,由于党的
左翼受镇压,国民党没有起到独立的作用。它只不过成为南京政权的宣传、
新闻和历史研究的机构。
党的削弱,连同旧式官僚和军阀在南京政权里的地位显赫,使先前理想
主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