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北京的中国文学,1937—1945 年》中,在学术上初次得到论述。延安文艺
界成为戴维?霍尔姆的研究课题,此人曾就延安秧歌运动和鲁迅遗产写过论
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邦尼?麦克杜格尔根据较早的 1943
年文本的审慎的新译本。本章概括地探讨的战后电影业,已由保罗?皮茨科
维奇、保罗?克拉克和其他人作为社会史的一种资料加以研究,电影艺术价
值和文学价值仍然有待评估。(杰伊?莱达著《电影》是一部有关中国现代
电影的著作,有严重缺点。)总之,这整个时期为继续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
一个内容丰富的领域。
一个新领域的发展也可由研讨会和会议之类集体学术活动判断。自 1974
年在哈佛大学举行开拓领域的研讨会和会议——成果为《五四时代的中国现
代文学》(默尔?戈德曼编)——以来,已举行过六次国际会议,其中三次
直接和本章涉及的时期有关。这些会议的第一次是 1980 年 6 月在巴黎举行的
研讨会,由罗伯特?鲁尔曼组织。1982 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学(1937
—1945 年)》为题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专门题献给丁玲和艾青(后者亲自参
加了会议),载有欧洲、美国及中国学者写的论文 29 篇。第二次国际会议专
门讨论“鲁迅及其遗产”,1981 年 8 月在加利福尼亚州阿西洛马尔举行。由
李欧梵编集的会议论文集目前在准备中,收论文 12 篇,评价鲁迅对中国现代
文学、政治和思想的范围广阔的影响及其在世界文学中受接纳的程度。最近
的学术会议是 1982 年 12 月在檀香山举行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批判探讨”
研讨会。约 20 位学者讨论运用西方批判理论分析五四时代早期至现在的有特
色的中国短篇小说的可行性。研讨会标志了首次把精选小说的内在结构作为
文学文本而不是作为历史文件或作者的传记资料来进行持续的探讨。
学者也可利用载于温斯顿?L.Y.杨和内森?K.毛编的《中国现代小说:
研究和欣赏指南》的书目提要;唐纳德?吉布斯和李云晨(音)编《中国现
代文学研究和翻译书目,1918—1942 年》。
包罗最丰富的现代中国小说的英译样本是刘绍铭、夏志清、李欧梵编《现
代中国小说和中篇小说,1919—1949 年》,现代中国诗的样本是许芥昱译编
《20 世纪中国诗集》,现代中国戏剧的样本是爱德华?冈恩编《20 世纪中国
戏剧选集》。
第 10 章书目提要,见前书目提要 2 和 10。
11.中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5 年
尽管紧张并明显重要,抗日战争时期仍然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未开发的
部分。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最佳的全面写照,大概仍然是当时在中国采访的两
个美国记者写的著作:白修德和贾安娜著《中国雷鸣》。这部著作批评国民
党,但作出的总评价正在得到最近更多学术研究著作证实。关于这一时期的
包罗最丰富的著作是,现代中国著作最丰的史学家吴相湘撰写的《第二次中
日战争史》两卷。虽然披露的资料有用,但是吴著在批判解释或分析上显著
不足。分析较充分并有有关国民党战时努力的有价值史料、特别研究军队派
系倾轧和政治败坏的影响的一部著作是,齐锡生著《战争中的国民党中国:
军事失败和政治崩溃,1937—1945 年》。易劳逸在他所著《失败的根源:国
民党中国在战争和革命中 1917—1949 年》中也持批判态度看待国民党。质量
上和对国民党评价上各异的论文专题集,有薛光前编《中日战争期间的国民
党中国,1937—1945 年》。美国外交官谢伟思在当地曾对国民党作过一些最
锐利的分析,他的战时文电稿已由周锡瑞编成《在中国的失机》一书出版。
另一个美国人,格雷厄姆?佩克,从普通人的有利地位评价战时中国;他的
著作《两种局势》是一部罕见和令人爱读的作品,充满讽刺幽默和与中国老
百姓的同感。
关于抗日战争的军事方面,刘馥著《现代中国军事史》提供良好的概括
研究。迪克?威尔逊著《两虎相斗之时:中日战争史实,1937—1945 年》是
一部普通读者爱读的著作。叙述各次战役颇详细的一部国民党官方著作是许
朗轩和张明凯编《中日战争史,1937—1945 年》;这部作品是胡璞玉(音)
主编的国民党国防部出版的多达 101 卷的中文《抗日战史》的要略。若干较
短的中文军事史可以利用,其中有何应钦著《八年抗战之经过》和国防部战
史局编《中日战争史略》。
美国在华的军事作用,已在美国陆军部战史处主持下由查尔斯?F.罗曼
努斯和赖利?森德兰执笔写成的三卷史给予接近定论的论述。这部充分研究
英文文件后写成三卷史的书名是:《史迪威赴华使命》、《史迪威指挥问题》
和《中缅印战区的时机消失》。史迪威将军是战时在中国的主要美军将领,
是巴巴拉?W.塔奇曼荣获普利策奖的传记著作《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
—1945 年》的传主。在广阔的政治格局中研究美国在华作用的著作,有邹谠
著《美国在中国的失败,1941—1950 年》和更近出版的迈克尔?沙勒著《美
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 年》。关于中日战争日本一方的著作在本书第
1 章和第 10 章书目提要中提到。
抗日时期国民党中国国内政治史甚少受到学者注意。政治制度有三部在
40 年代出版的著作研究:林百克著《蒋介石的中国:政治研究》,钱端升著
《中国的政府与政治》和劳伦斯?K.罗辛格著《中国的危机》,后者是一部
面宽而不太详细的著作。
抗日战争的经济方面,特别是通货膨胀,在三部研究专著中得到熟练的
处理。张嘉璈著《恶性通膨胀,1937—1945 年中国的经验》,周舜莘著《中
国的通货膨胀,1937—1949 年》,和杨格《中国战时财政与通货膨胀,1937
—1945 年》。杨格曾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顾问,也写过一部有关美国与战时国
民党中国的经济牵连的极佳历史著作,《中国与援助者,1937—1945 年》,
广泛地提供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资料。程玉桂著《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发
展:1948 年的历史综合分析》,是一部研究现代经济部门的简明而资料充实
的著作。
日本在控制区域的经济政策及其激起的反应,是浅田乔二著《日本帝国
主义统治下之中国——中国被占地区经济之研究》的研究课题。我们对抗战
时期的了解仍有很大空白。例如,文化和社会方面,几乎没有被触及,而大
有希望用来阐明南京十年的地方史的详细研究,40 年代尚未在国民党区域开
始。
12.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1937—1945 年
本章书目提要不拟重复在本书第 4 章书目提要或在上卷书目提要中已经
提过的书目。也拟避而不提在本书第 14 章书目提要中论述的毛泽东著作和传
记研究专著。
涉及 1921—1949 年整个时期的大规模文献汇集尚告阙如。康拉德?布兰
特、史华慈和费正清著《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是一部最早的探索性著作(1952
年),但仍然是一部有用的入门著作。对于赵国俊著《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
策,1921—1959 年》,这种评价也大致同样正确。到 60 年代,薛君度编《中
国共产主义运动》(第一卷,1921—1937 年;第二卷,1937—1949 年)根据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丰富的收藏,提供了利用中文资料的指南。也有用的
编著是路康乐等编《中国红军,1927—1963 年:有注释的书目》。
党史文献及其他资料在中国已以逐渐加快的速度出版。然而,由于这个
主题有许多敏感性,出版物落后于大多数传统学术领域,而且有些书籍限“内
部发行”。一部专门的党史定期刊物是《党史研究》。两套不定期出版的丛
书是《革命回忆录》和《党史研究资料》。此间在研究中使用的一部跨越 30
年的八卷文献集是《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类似的资料集有《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