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售和一种土地分配方案。但是这些方法不久就被放弃,因为它们是在对剥削
者和掌权者毫无惩罚的情况下实行的。1946—1947 年,紧随而来的更典型的
后果是清算斗争,接着是对斗争果实再分配的日益增多的平均主义行为。这
一过程最后达到没收地主的全部财产,包括他们的土地、房屋和一切动产;
所有农田和其他生产工具差不多都是重新平分的——如同 1947 年的土地法
所阐述的那样。
到 1946 年年底,即政府向共产党解放区的军事进攻开始后不久,毛泽东
概括了土地改革在共产党的防御战略中的作用。他断言,执行了五四指示,
“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才坚定地和共产党一道反对
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他声称,凡没有执行这一指示,或借口战争忙而忽视土
地改革的地方,农民即采取“观望态度”。因此,他指示所有地区,不论那
① 黎玉:《论群众路线与山东群众运动》。
① 苏珊娜?佩珀:《中国的内战:1945—1949 年的政治斗争》,第 229—277 页。
里的军事形势怎样,都应该领导农民执行五四指示。②
党的其他文件也清楚地表明,党把土地改革看作赢得群众真心实意地响
应参军运动的基本条件。据报道,1947 年初,在山东、河南交界的 12 个县
中,5 万名青年在土地改革后立即聚集在共产党的军旗之下。据称,在土地
改革前的 1946 年,同一地区的一次类似的征兵运动就没有能发展成“一场大
规模的群众运动”。①
当然,征兵只是共产党式战争必不可少的支军工作中最直接、最即时而
必需的因素。在“人民战争”式的作战中,正规军对广泛的平民支援网的依
靠,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已在发展, 1945 年以后还在继续,尽管这时游击战
的作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种平民支援网包括民兵、地方自卫队、妇联和
农会。
民兵被组织起来,比较理想的是每县数千人,通过担负站岗放哨、守卫
新占领地区、进行牵制性活动等任务支援正规军。民兵也负责保卫地方党和
政府的组织,看守犯人,镇压地方上的反共活动,揭露敌特以及保持交通线
的畅通。
地方自卫队是在村级和区级组织起来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向前线运送
补给品,向后方运送战利品和伤员。他们在村里组织军运队和担架队来完成
这一任务。所有年龄在 16 岁至 55 岁之间的强壮男性平民,当军队需要时都
有义务参加。
妇联维持村庄的警卫组织,密切注意村里的外来者;她们还协助医护工
作和从事手工业生产,以支援军事工作。
农会负责军队的征兵运动,同样,青年组织动员其成员参军和从事后方
勤务工作。
最后,所有战区的平民都要服从部队和地方政治当局的命令,修补防御
工事,挖战壕,救助伤员和主动报告敌特活动,以支援战争。②
不过这是理想的模式,其实现首先取决于贯彻土地改革的进程。它也并
不像当时新华社发表的报道所惯于暗示的那样容易。这些报道描绘了土地改
革同农民由于物质刺激和害怕地主报复而加入中共一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①
但同一时期的党内文件却表明因果关系并非如此直截了当,成果也并非如此
容易取得。相反,农民往往害怕参加这一斗争,他们唯恐国民党可能回来,
让斗争对象对他们报复,而这种情况确实多次发生。这种担心由于 1946—
1947 年政府进入根据地时遭到惨重损失这一现实而增强了。此外,农民也往
往不情愿离家到新攻下的地区参加战争。而且农民的这种不情愿,还从地方
干部态度不坚决上反映出来。例如,某些军队干部并不怀有真正的阶级仇恨。
他们参军主要是为了反抗日本人,保卫他们的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己是地
主或富农出身,从未想过要消灭封建主义,更没有想过要把他们的家产转交
给农民。由于一些地主也参加了抗日斗争,有些干部甚至还同情他们并设法
② 毛泽东:《三个月总结》,《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208 页。《五四指示》直 到 80 年代初才发表,
并证实是刘少奇起草的。
① 徐运北:《参军运动简报》,载《一九四七年上半年来区党委关于土改运动的 重要文件》,第 69—74
页。
① 例如新华社延安 1946 年 11 月 9 日电(译文载《参考消息》,1946 年 11 月 10 日)和新华社发法新社记
者西德尼?里顿伯格 1946 年 12 月 5 日电(译文载 《参考消息》,1946 年 12 月 6 日)。
保护他们。很多地方非军职干部也不喜欢军队的征兵工作。他们不得不努力
克服农民开始时由于担心国民党回来而不情愿对地主进行斗争的想法,然后
紧接着要求农民保卫他们的新土地,免受进攻的国民党军队的威胁。②
作为克服这些不足的手段,党规定了群众路线的征兵方法,并概括地提
出了工作步骤。在村民大会上,积极分子要解释征兵运动的重要性,鼓励农
民提出他们的条件。村里的所有群众组织都要参与消除农民的疑虑以及好男
不当兵的传统观念。农会要讨论并决定谁该不该志愿参军;妇女团体接到要
求,要动员其成员鼓励家里的男人去参军。在村民们的认识因此而提高后,
各种竞赛运动便可以发动起来,用先进村的事例去影响较落后的村子。各个
村庄要命名志愿参军的模范家庭和模范农民,以激励其他家庭和个人。在这
一阶段,必要时一些中共党员本人应站出来,带头参军。
在土地改革还没有彻底实行的村庄里,征兵运动可在分田分财的同时开
展。不仅要把地主的财产分给农民,除此之外,那些被认为是恶霸的地主还
可能被关押甚至被处死。一份报告宣称:“必须摧毁他们的封建统治。……
经验证明,只要完全分掉地主的土地和粮食并把他降到中农的水平,……他
在村里就不可能继续持原来的态度。”①很明显,给农民以物质利益并不是土
地改革的唯一目标。同样重要的,是这场运动所产生的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政
治上的破坏力。因此,对 1946 年某些边区一度发起的献田运动提出的一种批
评是,它没有经过斗争就完成了经济上的再分配任务,其结果是,这一运动
既不能达到推翻地主,也不能达到农民政治上和心理上解放的目的。②1948
年 10 月,毛泽东宣布,在前两年,党“已经动员了大约 160 万左右分得了土
地的农民参加人民解放军”。③无论如何,提供的利益与获得的支持之间的环
节就是斗争运动。因为它能使共产党人把通过财产的再分配而激发起来的最
初的阶级觉悟,转变成从事战争所必不可少的特种支持。至关重要的是,这
场有众多目标的斗争运动摧毁了农村统治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配地
位。
随后的新的乡村政权机构的建设,是进行土地改革“这一切工作之本”
的最后一步。那些最积极参加这场具有多种特点的控诉运动的农民,为中共
提供了新党员,也提供了新的地方领导干部。那些得到了土地财产的农民,
成了农会和其他村组织的骨干。这是一种由农民自己进行管理的组织机构,
共产党因此对它担负征收粮食税、发展地方民兵、组织军事运输队以及对不
想志愿参军者施加压力的责任可以信赖。这些都是党在农村立脚的基础,的
确可以保证坚持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军事斗争所必需的粮食和人力供应。①这
样,中共就能利用日本入侵和中国农村财富、权力分配不均所激起的破坏能
量来为自己服务。这一成就使国民党政府没能对日本人和国家主要农业基础
② 《宋任穷同志 6 月 15 日在中央局党校关于政治工作的报告》,第 1 — 2 页;以 及编入《一九四七年上半
年来区党委关于土改运动的重要文件》,第 69—70、 55、63—64 页上的几个报告。农民要留在新分到的
土地上的愿望也在周立波 关于东北土改的小说《暴风骤雨》中得到着重描写。
① 李振阳:《嘉济边游击区土改的几点体会》,《工作通讯》第 32 期(游击战争 专号),第 15 页。
② 《关于贯彻耕者有其田几个具体问题的指示》,载《一九四七年上半年来区党 委关于土改运动的重要文
件》,第 14 页。
③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