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硝烟-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30年代法国经济的长期衰退和政局的动荡,使法国外交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追随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由于德国威胁越来越大,法国为了自身安全的考虑,与1932年11月,与苏联签订了《法苏互不侵犯条约》。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的国防也受到了影响,唯一可以一提的是他们倾尽全国之力建立的马奇诺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兴登堡防线使要塞式的防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得德军仅用了12个师的兵力就守住了整个西线,而且给联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延缓了行军失败之日的来临。正是由于这一防线的出色战绩,使各国军事家们重新认识到了要塞防御工事的重要性。

  
  一战后,法国人率先将这一战争中的成果运用于本国的战场建设,他们认为,在未来战争中,以要塞组成的防线仍将发挥作用。在法国军事家的头脑中仍充满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幻影:几百万军队驻守在绵延不断的坚固防线上,要塞变成来犯之敌的绞肉机。这种防御至上的军事观念几乎成为法国军人的圣典,他们甚至没动过主动进攻的念头。

  
  正是由于有这种军事思想在法国军界占绝对统治地位,因此产生了世界著名的马奇诺防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最大的军事投资就是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是以安德烈-马奇诺的名字命名的,他身材高大,精力充沛,亲身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腿部受重伤而退伍。他在战后出任陆军部长期间提议:为防范德国入侵,在从瑞士到卢森堡的法德边界修筑一条永久性的防御屏障。

  
  毫无疑问,马奇诺防线处于非常关键的地方。从历史上看,1814年神圣同盟在征服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时,就是从这里通过的;1871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再一次从这里径直扑向巴黎。这里是能向法国心脏的捷径,任何人都不会怀疑马奇诺防线的重要性。

  
  马奇诺防线始建于1929年,于1933年基本建成。1934年彻底完工。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和主要防御地带组成,全长约390公里,纵深达30多公里,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

  为了修筑这条防线,法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许多国防工业都停滞或拖延,甚至连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也被迫中止。防线建成后,法国军队的大部分主力部署在该地区,希望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能够遏制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第四节
1929年经济危机的暴发地美国,在整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有1500万以上的人挣扎在饥饿线上,他们到处找工作,可是他们得到的只是失望和绝望。然而,面临绝境的已经不再限于穷人,中产阶级也进入了贫困的深渊。

  
  那时的流民们,一想到生病就不寒而栗。“生病也要有钱才生得起。看牙医我看不起,所以牙齿一颗颗烂掉了。”

  
  姑娘们第一次加入流民队伍常常女扮男装。为了活命,她们只得向同路人出卖肉体。然而一场交易通常代价只有一角钱。为了这一角钱,他们不但有怀孕的危险,而且最后还可能染上性病。

  
  南方各州还有另外的危险。那时不分白人黑人,一起挤上公共车。黑人跟白人性交是犯罪的。所以白种妇女被怀疑做了“黑市买卖”,常常就推说这是强奸。这样一来,她那个顾客就得被打死。

  
  1928年,总统竞选时,有个记者曾经为胡佛想出这么个竞选口号:“每家锅里有一只鸡,每家车库里有两辆车。”可是现在这位记者本人就穷得淌血,得靠贷款来养活他那两个孩子。

  
  在纽约百货公司开个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来说,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

  
  因为觉得人穷丢脸,所以大家总是遮遮掩掩,不让邻居知道,而且常常也能瞒的过去。对门人家的底细,谁也说不清。那位衣冠楚楚、每天早上按时出门的青年律师,说不定一转身就要换一套破衣服,在另一个市向路人行乞;他也可能象千百万人那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找不到工作,只有彻夜同绝望交战的份儿。

  
  某人一连几个星期不露面,街坊上只听说他“有事出门”了。这样的“出门”人当然是找工作去了。有人通宵守到职业介绍所门口,第二天好占个排头;曼哈顿某职业介绍所招聘30人,竟然有8000人来应征。华盛顿州有人到树林里放火,为的是想人家雇他当救火员(此事在第72届美国国会的劳工问题小组委员会的证词纪录在案)。中美贸易公司,登广告招募8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征的竟达16万人之多。

  
  富人脑满肥肠穷人饥肠辘辘,这个鲜明的对比,已经有人在考虑,而且觉得未来事变的阴影已经隐约可见了。有些人开始唱起了一首新学会的歌曲:“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有人宣称“若要我投票的话,我就投共产党的。只有共产主义才一心以拯救文明为己任。

  
  而共产国际也确实这样做了。在阿拉斯加州的绝大部分地区,都能收听到苏联的广播,苏联人的幸福生活使美国的人渴望之极。

  
  1932年,有一位42岁的名叫路易斯。布登兹的激进分子,率领着俄亥俄州的失业者联盟,向哥伦布市议会大楼进军了。他的口号是:“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个信号被一些特别关注美国的国家迅速的捕捉到了。

  
  1933年3月份,在北方的阿拉斯加州,爆发了规模庞大的武装暴动,曾一度占领了本州的70%的地区。暴动的人占领了各级政权机构,并宣布建立工农共和国政权,要求阿拉斯加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独立出美国。

  
  而在南方,则暴发了黑人要求平等权力的运动。一时间内战、分裂的阴影笼罩在美国。

  
  直到1934年的1月,美国才总算把这些问题摆平。美国开始以国家共产主义来渡过经济危机。但是经过这系列的大变,美国已经开始落在了其他国家的后面了。

  
  由于这次危机主要是由共产主义来指导的,所以在全美上下,开始发着###的歇斯底里症。大肆搜集黑名单,大搞非法审讯,以法西斯手段迫害民主和进步人士,红帽子满天飞,无数科学家、政治家、学者横遭不白之冤。

  
  在这种举国一致的“###”下,最富于革命性的大学生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信念:惟命是从受到奖赏,听信异端必受惩罚。在得克萨斯的圣安东尼奥市,就有人建议公共图书馆把共产党人写的书都盖上红色标记。联邦调查局特务在校园内公开进行安全调查;校董事会要求学生作效忠宣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章 第五节
1922年苏联成立之后,就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开始把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

  
  1925年12月,苏联开始有计划的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发展机器制造业,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年至100年,为保卫苏联的独立和生存,斯大林提出要在10内赶上西方先进国家的生产水平,必须抢时间、争速度,独立自主地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为了加快工业发展,斯大林认为必须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低消费的方针。政府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行以及贸易部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作为工业化资金;其次是征收农业税,扩大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提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用多收少会的办法,从农民身上再征收一笔超额税;第三,通过发行公债,动员人民储蓄,精简国家机构等办法把消费资金转为建设资金。

  
  在工业化方针的指引下,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工农业生产已超过战前水平。1926――1927年大工业增长速度高达18%,工业中的社会主义成份已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6%。

  
  但是,由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过大,苏联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1927年――1939年,粮食收购价提高了20%,棉花合同订购价提高了倍,而工业品的价格却提高了倍。农民还要负担较重的税收。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