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7月9日,在古都西安的叶剑英致电中央提出抗日救亡的四点建议,毛泽东当晚即复电叶剑英表示同意,并作了明确指示。
7月12日,叶剑英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代主任蒋鼎文等就国共两党合作事宜举行会谈,并将会谈情况报告中共中央、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经同意后复电转告何应钦呈报在庐山的蒋介石。
经过多次谈判和斗争,蒋介石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终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称如日本继续进攻,就只有奋起抗战。从此,叶剑英在党的领导下,为挽救民族危亡,打败日本侵略者,奋战在全国各地,成为闻名中外的抗日健将。
出席南京国防会议,解救大批难友
8月初,蒋介石准备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邀请中共代表参加。中央经过研究,决定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去南京参加国防会议。会议期间,他们多次发言,并接触各方人士,广泛宣传中共的团结抗战主张,积极推动发展抗战的大业。叶剑英在出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何应钦主持的讨论会上,作了关于抗日“政略与战略”问题的长篇发言。他分析中日战争中的敌我力量、国际因素以及战争的发展进程,指出:日军战略展开,必先取得下列五点:上海、青岛、天津、北平、张家口。日本对我估计错误,企图速战速决,没想到遇我强烈抵抗。其动员计划及经费预算均须重新布置,现尚未完成其战略展开。他说,我之战略重点若放在上海,即使取得胜利也不能扭转全战局。如果将重点放在平绥线,则可转移战局,并能破坏敌人的整个计划。战争将是持久的,我们不仅要动员国内力量,而且要大力争取国际援助。接着,他对战略战术问题谈了精辟的见解:“我们虽然主张战略上持久,但是战术上仍然应采取攻势,以求速战速决。战略上虽然采取内线作战,但战术仍然应取外线作战,随时包围敌人。所以,我们要打集团防御战争、广大游击战争和广大民众的运动战。”叶剑英在发言中,还谈到宣传抗战、武装民众、战区工作、粮食补给、创办刊物等一系列问题。他强调,进行宣传鼓足干劲,做好动员后的巩固工作。发动妇女鼓励亲人上前线。成立补先师、补先团。
叶剑英的精辟发言,得到许多与会者的赞同,对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南京,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通过国防会议上发言亮相,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使共产党在南京逐渐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在会议期间,叶剑英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同南京党政军各界要人以及冯玉祥、刘湘、白崇禧、龙云、张发奎、黄琪翔、黄绍■等各地将领,一一会晤交谈,积极促进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从接触中,他深切感到,南京主战空气越来越浓,主和者不得人心。对于蒋介石的抗战态度和军事部署,有了进一步了解,心中有了数。国防会议结束后,叶剑英等即迁移到南京中央路鼓楼附近傅厚岗66号(现为青云巷11号)一栋二层楼房内办公。以后在此正式设立了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
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这一天,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就同国民党谈判条件向中共中央提出四点建议:努力抗战,以巩固蒋介石的抗战决心;红军立即改编,争取开动;力争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催促南京发表红军改编后正副指挥的任命。
不久,朱德离开南京去西安后,叶剑英继续协助周恩来奔走于国民党军政要员之间,积极开展团结抗战工作,多次同何应钦、蒋鼎文等接触会谈。有一次,何应钦举行家宴,邀请周恩来、叶剑英。大家正在用餐,电话铃突然响起来。何应钦接完电话后回到桌旁,高兴地说:“报告你们一个好消息,委员长说要坚决抗战啦!”周、叶当即说道:“如果蒋先生真能坚决抗战,那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何应钦接着说:“敌人在上海都打我们了嘛,我们还不抵抗?”叶剑英补充说:“如果不抵抗,大家都要当亡国奴了!”大家谈得很投入,气氛融洽。
在日寇大举侵华(2)
国共双方经过多次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朱德、周恩来为副书记的十一人的中央军委,叶剑英为军委委员。随后,中央军委发布第八路军命令,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八路军总部正式委派参谋长叶剑英为八路军驻南京的代表,李克农为驻南京办事处主任。叶剑英代表中央和军委,以公开合法的身份进行活动,坚持贯彻中共中央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既坚持原则性,又掌握灵活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当时,在南京“首都反省院”关押着一大批中###员和革命同志。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政府迫于全国各阶层民众一致要求释放###的压力,释放了一批关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的刑期较短的###,但对一些“重要的###”却不予释放。“八一三”之后,日军飞机轰炸南京,“释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监狱难友强烈要求出狱。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周恩来和叶剑英想方设法了解监狱难友情况,多次进行交涉,营救被关押在南京几个监狱里的难友。
8月18日,他们驱车来到“首都反省院”。叶剑英翻看“犯人”花名册,发现曾在莫斯科劳动大学同学的夏之栩和比较熟悉的熊天荆、王根英三位女同志的名字,立即向院长提出要先见她们,营救她们出狱。
周恩来、叶剑英向陪同在一旁的监狱反省院长提出要求,先保她们三人出狱。随后提出要去看其他难友,在监狱的大礼堂里,同大家见了面,向难友们表示关心和问候,简要地讲了讲国际形势和国共合作的问题。叶剑英告诉大家,很快接大家出去,参加抗日。难友们热烈鼓掌,高兴得跳起来。
夏之栩等三位战友出狱后,又详细汇报了其他一些同志关押的地点,列出名单向国民党当局要人。经过狱外强有力的营救和狱中斗争的响应,一批又一批的“###”终于相继出狱了,总共500多名难友从国民党监狱中被救出。其中有共产党员钱瑛、刘宁一、帅孟奇、彭镜秋、黄文杰、王鹤寿、刘顺元、郑绍文、曹瑛、赵希愚、谭天度、肖桂昌、顾玉良、周云德、陈曾固、喻屏、陈春林、熊有清、陈霖、何洛等同志。这批人出狱后,大部分经西安转送到延安,一部分送衡阳八路军办事处办的训练班学习,少数就地分配了工作。后来,这批同志中的少数人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大多数在建国以后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为党和人民做出了贡献。
老共产党员谭天度被捕后判刑十年,释放出狱时,兴奋异常,赋诗一首:“吉凶祸福非前定,屈伸苦乐亦无凭。昨夜乌云犹盖地,今朝举目见天青。”
多年来,这位健在的105岁老人每当想起南京监狱那段生活,总是感激周恩来、叶剑英解救之恩。
不久,周恩来离开南京后,叶剑英与国民党继续谈判和交涉,解决国共两党谈判中一些未能解决的遗留问题。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朱德、周恩来正式发布命令,根据与国民党南京政府谈判结果,宣布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日,按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第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隶属第二战区),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第八路军在总指挥部率领下,东渡黄河,开赴华北前线,对日作战。中共中央为了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决定成立长江沿岸委员会,周恩来、博古、叶剑英、董必武、林伯渠为委员,周恩来为书记。
叶剑英在南京期间,还广泛接触国民党上层和社会各界人士,就陕甘宁边区、海南游击区的发展、太原失守后的战略部署,以及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等问题,多次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根据党中央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