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官方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境外非金融类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总额亿美元,中方投资额亿美元。2002年一年就新批境外非金融类企业350家,协议投资总额亿美元,中方投资额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48%和25%。
2002年中国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平均投资额从上年的252万美元提高到281万美元,是历年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平均投资额的倍。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越来越多地采取了并购方式。我国一批具有实力的电子信息企业和电信运营企业在海外拓展的道路上已经捷足先登。从华为、中兴通讯、东方通信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到中国联通、中国 移动、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企业,他们或在境外开办“窗口”、建立研发中心,或在境外投资办厂、建立国际###络,或以海外并购、境外上市等途径“登陆”海外。
当然,与流入中国的巨额外资相比,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还显得微不足道。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的企业已雄心勃勃地进入国际并购市场收购外国企业。 
                  
 向小康社会高歌猛进
 2003年,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200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政府制定了未来20年经济增长的计划: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按照这个乐观的经济增长目标来计算,在未来20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应达到,稍低于1980年—2000年这20年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到2020年将超过35万亿元。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按照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目前的水平计算,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达到3000美元以上,大体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还只有800—1000美元。这还没有考虑人民币未来升值的可能性。
1、中国人的生活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按照中国政府的观点,中国人民的生活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系列的经济数据证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5160元增加到2002年的7703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90元增加到2476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万亿元增加到万亿元;农村贫困人口由4960万人减少到2820万人。
中国人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市场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7年的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万亿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近2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进一步普及,电脑、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居民家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法定节日假期增加,外出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消费明显增多;医疗保健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2002年达岁,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时任总理的###同志颇为自豪地说,“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十三亿人口的国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由小康转向富裕,农村人口由温饱转向小康。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衡量生活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它反映了不同收入、不同价格水平下各国居民的生活状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为:60%以上为贫困,50%到60%为温饱,40%到50%为小康,30%到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般为20%左右。
从中国农村居民看,1978年恩格尔系数高达,处在贫困阶段;1989年降至,由贫困转向温饱,2001年则进一步降至,开始步入小康。从城镇居民看,1978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仅能维持温饱,1989年略降到,仍在温饱上徘徊,进入90年代,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94年首次跌破50%大关,开始进入小康,2001年降到,由小康转向富裕。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迅速更新换代。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变化情况看,农民家庭经历了从“老四大件”到“新四大件”的转变。1989年前,农民的主体选择是自行车、缝纫机、钟表和收音机等“老四大件”;1989年前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新四大件”成为农民追求的新宠。而城镇居民家庭则经历了从“老四件”到“新六件”(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风扇和照相机)再追求轿车、电脑的转变。
2、中国近九成居民对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2003年3月,根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中国中、东、西部比例均衡的近20个大、中、小城市及农村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的中国居民对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再用二十年时间,中国必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其中,的居民认为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63%认为基本可以实现。
调查同时显示,城市消费者们对所在城市的发展也给予了积极肯定。但从城市规模看,大城市消费者对所在城市的评价情况好于综合水平,小城市接近综合水平,中等城市则差于综合水平。
专家认为,大城市基础设施牢固全面,信息资讯丰富快速,专业人才流动自由,各类投资持续涌入,明显的优势带来快速发展;小城市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城市经济颇具特色,借助棋盘小调控灵活的特点,遇有好的思路比较容易在经济开发和建设上显出效果;而中等城市既少政策扶持,又兼基础偏差,还嫌人员众多,在发展中尚未完全找准定位,以至面临略为尴尬境地。
从分布地区看,东部城市和西部城市对国家经济总体良好运行的感受深于中部城市,原因在于东部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地理位置又迎合贸易交流的需要,强大的政策及环境优势迅速加快了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并逐步带动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西部在近年的大开发战略部署中受益匪浅,政策扶持使西部人民感受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喜悦。
3、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居亚太之首
2003年2月,万事达卡亚太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个亚太地区消费者信心低落的今天,中国大陆的消费者却表现出对未来强烈的信心,从而使中国大陆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过去3年内的6次调查中第4次登上榜首。
本次调查中国居民对未来六个月(2003年1月至6月)在就业前景、国民经济、固定收入、股票市场和生活质量等五个方面的看法。调查显示,中国大陆消费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消费者信心指数为,比半年前的上升了10多点。
从五个调查方面来看,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就业前景(从到7)和股票市场(到)。从城市来看,上海受访者期望最大(信心指数为),北京()和广州(80)的信心指数均超过80。
万事达卡亚太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是亚太地区最具权威的信心指数,被公认为亚太地区最全面、持续时间最长的该类调查。
我们想问:如此高涨的经济信心对于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是福还是祸?
经济信心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最终的决定因素,经济信心之于经济增长,犹如投资信心之于股市。如果股市中的投资者没有投资信心,股市必然下跌,但超出理性的狂热信心必然导致股市的泡沫,最后总要忍受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亏损和痛苦。
高涨的经济信心容易导致经济泡沫。日本在80年代后期就因过度高涨的国民经济信心导致了经济泡沫,在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用了10多年的时间来清理经济泡沫时期留下无数问题,日本经济经历了漫长的衰退。
中国目前高涨的经济信心是否超出了适度的理性范围?高涨的经济信心是否会催生经济泡沫?
日本的前车之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中国目前高涨的经济信心对于经济的意义,谨防中国经济过热,乃至出现经济泡沫。 
                  
 “中国的经济威胁”
 从经济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