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网易聊天室也是中国最火热的聊天室之一,后来《大话西游》出来,有一部分网友还习惯性认为是聊天室加了动画功能。
丁磊一开始也看中了域名注册和个人建站这块业务,他几次去找当时的广州电信数据分局局长张静君,希望把数据局的这块业务转给他,但张静君没有同意,因为这是广州电信旗下广州视窗的命根子,虽然张静君知道丁磊很能干,但张静君也知道该支持丁磊到什么程度。这也间接成就了丁磊,如果真给了丁磊,网易将会是另一个万网或中国频道(两家公司均是1996年起创办的域名提供商,万网的张向宁、张向东兄弟和中国频道的龚少晖都是中国互联网上一等一嗅觉的好商人,也给中国互联网发展做了诸多基础性的工作,贡献同样巨大),虽然也可能很成功,但绝对不是今日的网易。
润讯工程师马化腾
丁磊的成功给了很多人以榜样的力量,比如马化腾。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正是因为看到丁磊靠着免费电子邮箱系统攻城拔寨,走向成功,与丁磊在CFido上有过交情、同有电信背景的马化腾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因此决定创办腾讯。
关于腾讯为什么在1998年创办,还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至少在马化腾毕业后工作的第一个公司润讯内部流传着这样的传闻:当时马化腾关于类QQ软件的提议,没有引起润讯高层的任何兴趣,因为他们在这个小东西上面看不到有任何前景。据润讯一个中层干部透露:“在当时的讨论中,有人说:‘这东西究竟是收钱还是不收钱?如果不收钱,我做它来干什么?’”当时很多人并没有看到,客户资料比现金收入更加重要。特别是有忠诚度的客户,商家往往是有钱也买不到。之后,马化腾的身影便在润讯消失了,他自己创办了腾讯。不过,这段传闻仅仅停留在传闻阶段,马化腾并非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他自己也未必能看好QQ的未来,不然,之后也不会出现几度出售QQ的故事。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润讯期间,马化腾并没有显示出之后有什么特别之处。
多位前润讯的老员工在回忆起马化腾时,都用了没想到、当年其实不起眼这样的词汇来形容马化腾,他们的统一描述是小马当年一点都不显山露水,不过今天,小马二字好像没人能叫得出口了。
1993年从深圳大学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讯,当时的工资是1100元。如果你了解寻呼行业,你一定知道润讯。20世纪90年代初,对寻呼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从事这一行的企业一般都有一定的背景。由于相对垄断,中国最早的一批寻呼企业过的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而作为其中龙头老大的润讯又是当时特殊中的特殊。润讯最鼎盛的时候,一年有20亿元的收入,纯利润超过30%。润迅公司当时是全深圳福利最好的单位,每天都为自己的2万名员工提供真正的“免费的午餐”。马化腾虽然在润讯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工程师,但其在润讯期间,正是润讯神话最光辉的年份,因此,润讯无疑提升了马化腾的视野,以及给马化腾在管理上必要的启蒙。
马化腾的启动资金有传言说是来自炒股,说曾经有把10万元炒到70万元的大手笔。对此,马化腾本人没有正面回应过,但马化腾承认自己曾经靠开发股霸卡发过一笔小财。
马化腾虽然家境富裕,但其创业资本更多来自自己的积累,之所以用50万元创业,是因为这是当时开公司的最低门槛。
马化腾把自己的公司起名为腾讯,可谓意味深长:一方面,自己的名字有个腾字,公司和自己多有相关;另一方面,腾也有腾飞发达的意思。至于后缀为讯,更多是因为老东家润讯对马化腾的影响。
周鸿祎在方正的日子
几乎在马化腾创业的同时,1998年10月,自称是方正最好的高级程序员的周鸿祎从新疆方正项目处回到阔别10个月的北京,他决定自己创业。和丁磊、马化腾一样,周鸿祎最开始给自己公司注册的也是软件公司。而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一年冒出来的日后搅得整个互联网江湖翻天覆地的都是这样一群有软件背景、程序员出身,具有极客气质的年轻人。这多少有些巧合,但细一想其实有其内在逻辑,经历了1995年的基础建设、1996年的BBS狂欢、1997年的概念启蒙,1998年本该就是极客当道。
在很多方面,周鸿祎和丁磊都有相像的地方。他们都是技术出身,熟悉并极度重视用户感受和体验,都有很强的大局观,极度爱学习,并且才华出众;他们都是个BadBoy,口无遮拦,有什么说什么,不忌讳在媒体面前大骂出口,即便在权贵和达人面前,他们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坚持自我和本真。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们都足够聪明,甚至于精明,很多和他们合作的人因此而吃亏,但也不乏追随者获益的,因此,人们对他们也褒贬不一。如果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丁磊要比周鸿祎幸运一些,一直待在网易,虽然也有失控的时候,但很快就收复失地;而周鸿祎倾注大量心血的3721,最终虽然卖了一个好价钱,但他终归需要另起炉灶。他们两个人年岁也差不多,丁磊1971年出生,而周鸿祎生于1970年,要年长丁磊几个月。
周鸿祎的具体出生年月是1970年10月,籍贯湖北。由于同是测绘工程技术人员的父母迁居河南,他在那里生活到高中毕业,中学时代,周鸿祎就呈现出“牛人”迹象,多次在全国物理、数学竞赛中获奖。由于父母工作的便利,周鸿祎很早开始接触计算机。“不懂什么编程,就是觉得好玩。”
生于湖北,长于河南,求学于西安,混迹于京城,周鸿祎的经历不可谓不复杂。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周遭的人文环境,使周鸿祎身上同时兼具湖北人、河南人、陕西人的秉性。楚地精明强悍之民风和中原河南油滑酱缸文化以及西安秦腔的厚重,诸多文化因子的杂交,使周鸿祎在后来踏入中国互联网江湖后,让人看不透、读不懂。
1992年,周鸿祎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学读研究生。读研期间“不务正业”,编过游戏软件、杀毒产品。为了卖自己的产品还开过两家小公司,招聘人手准备在全国“自建渠道”,但以失败而告终。
创业受挫让周鸿祎明白自己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于是,周鸿祎决定先进大公司,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1995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周鸿祎加入方正集团,从程序员做起,到项目主管再到部门经理、事业部总经理,最后做到方正研发中心副主任。
1997年10月,周鸿祎组织开发成功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版权的互联网软件—方正飞扬电子邮件系统。“飞扬”的诞生充满戏剧性,当时方正做了一个办公自动化的项目,主要是给国家机关中的秘书培训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知识,活儿派到周鸿祎身上,为了把活儿做好,周鸿祎跑了很多书城买了一些书籍回家,因此他发现了电子邮件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一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这和之后他在雅虎中国把邮箱推进G时代有一定的联系)。电子邮件虽然是方向,但是使用起来还是很繁琐,更别提还要教会别人使用,由此周鸿祎想到很多人为什么喜欢玩游戏,那是因为游戏的界面非常人性化,周鸿祎想到这里,于是根据所想做了个软件,软件采用的是游戏化了的界面,秘书们一看就都学会了,而这个软件就是方正飞扬。
方正飞扬并没有取得预期成功,但让周鸿祎练了把手,做了把产品经理,把这个产品从头到尾做了一遍,具体到包括怎么和记者打交道,对一个程序员来讲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周鸿祎很想让方正把这个软件项目化,但由于互联网不属于方正的主营业务,周鸿祎要想继续做下去,要么离开,要么单独创业。
周鸿祎是个很用心的人,他虽然已经感觉到了互联网潜在的商业机会,也觉得在方正可以学习的东西不多了,是到该创业的时候了,但他很清晰自己还缺什么。这时候的他一缺方向,二缺团队,三缺资金,即便内心很冲动,也会努力地克制。
一些文章把周鸿祎描述成因为在方正内不受重视,被排挤而愤然离开并单独创业。这更多是一种猜测而已,和事实不符。周鸿祎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虽然在媒体上表现得像一个斗士,但其实,他是一个内心相当缜密、计划性很强、有很强执行力和推动能力的人,这向他获得了不少情感和道义上的支持,虽然,很多时候,他未必需要这种支持,但有总比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