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十章 复合本位制(下)
一个特殊的计划一步步在酝酿,建立复杂的复合本位制需要的海量金银和商业信用正在一点点充实进辰基银行。很显然兵行诡道的先进策略不仅仅瞒天过海,借用zhèng ;fǔ信用应付过了挤兑危机,依靠这一波无限兑换金银币的过程在存款户心中建立的无限的实力的假象,实际上很多收兑的铜钱靠的是强大的物资储备和几万张存单。
库存金银币只有500多万枚10元金币,2000万枚5元银币和3000万枚一元银币储备。按照200文一元水平兑换牌价只有兑换3600万贯的能力。
穿越众是如何兑换并吸收储蓄2亿2300万贯的铜钱和牌价兑换率平价的进6000万贯的金银和金银币的呢?这就靠的是高速的流动和交换以及大宋帝国各级zhèng ;fǔ的帮助了。
假设富庶的两浙路某州窖藏铜钱200万,贯市面流通铜钱50万贯,只要窖藏铜钱有四分之一流入市场套购物资,物价就要上涨1倍。
辰基银行在这个州开设有5个网点,自有的准备金和稳定大额长期客户库存金银币等可以zì ;yóu运作的加在一起有100万元,按开始的100文一元只能吸收铜钱10万贯,按照250文一元的价格兑换也只能吸收25万贯,就算恐慌出现,按照最低的短暂出现过的500文一元的价格兑换也只能吸收50万贯的铜钱,还有150万贯无法吸收。穿越众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从四个方面下手吸收铜钱和避免金银币流失。第一就是舆论引导,加强报纸的宣传和诱导轰炸,第二控制物价上涨速度稳定局面,第三用尽一切办法吸引富户们的现金存入辰基银行,第四就是大量套取金银铸造金银币缓解金银币不足的局面。
所有人在市井传言和辰基各个报纸建立的舆论环境中知道钱价暴跌,物价暴涨的预期和结果之后,自然会起尽窖藏铜钱抢购物资,有货物的商家自然会提价囤货惜售。此消彼长之下自然会加剧恐慌导致辰基银行业务激增。
早有准备的辰基各个合作伙伴和下属物流仓储网点大量的、有秩序的、一**的以每人限购一定数量的方法将库存的货物和必需品在价格没有达到最高之前卖给抢购者。不论是意图囤积的jiān商还是没有隔夜粮的贫民,一律按人头低于市场价15%限量售卖,以此吸收铜钱稳定物价上涨速度。
另一方面通过各级衙门声名可以用辰基银行的存单交易各种公私款项,比如契税、租调、田产和人头税等上交款项。只要是辰基集团和合作伙伴的仓库有的货品都可以用不记名存单和承兑汇票、支票、本票交易无需现钱。存单的利息都是按照结息rì自动滚存或到银行凭票领取。
贵金属交换金银币相对于富户很是有利,因为一两四十克白银换8元银币只有36克。可是jīng密的银币现有水平铸造成本不是4克白银就可以实现的。
方便计数、重量误差小的可以做砝码、防止刮削的边缘滚齿、比纯银更好的防氧化黑化表面镀镍技术等等各种好处不胜枚举。银币一元的正面是黄庭坚的行草书壹圆和竖着排列二个字左右的龙虎,背面是印制的一圈元祐四年辰基银行几个楷体书小字和中间的梅花。银币五元的正面是米芾的篆书伍圆和竖着排列二个字左右的鹿龟,背面是印制的一圈元祐四年辰基银行几个行书小字和中间的菊花。
至于金币更是逆天的jīng美,每个5克重的金币都可以说是艺术品。正面是苏轼书写的隶书壹拾圆和竖着排列三个字左右的嘉禾,背面是印制的一圈元祐四年辰基银行几个宋体书小字和中间的牡丹花。上面的可以说让辰基钱从重量不足的劣币变成比纯银更好的良币。富户们自然是多多益善,排起长队大量的兑换。
开始辰基银行宣布兑换时很多富户用1两黄金换了8枚五克重金币,再用到手的8枚金币在银行换取80个银币,这80个银币含银360克正好是9两白银。用八两在市面上换一两黄金再去换金币重复这个过程就可以不断的从中获利。重复一次理论上就可以赚取12。5%的利润。但是富户们很快就发现自己产生了巨额亏损。原因很简单,市面上几乎换不到黄金了,黄金都流进了辰基银行。吐出海量银币的辰基银行吸收了巨量的金锭。
辰基可以大量换取黄金的原因就是白银的极大富裕和黄金的稀缺。很多开发的铅锌矿伴生的银子因为内部冶炼技术先进从矿石中得以提炼出来,辰基内部的黄金和白银的产量之比几乎达到1:50的程度。廉价的冲压铸币成本几乎只是传统铸币的四十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仅仅数月,民间的实际金银比价就在辰基银行通过随行就市的改变牌价的倾销银币套取铜钱和黄金中达到1比350和15:1的破历史记录的标准。
在市面上金银比价达到1:9。5的时候,cāo作这种套利方法的富户就已经赚不到钱了。各个家族的窖藏黄金都被换成银币和存单进入了辰基银行。各个家族的白银也在之后的惯xìng下跌中换成了存单吃起利息。最终金银铜的兑换牌价稳定在1:10:2000的位置。
就这样扫荡各大家族窖藏金银和铜钱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库存的货币基本达到穿越众制定的规模。大宋帝国的复合本位制就这样基本确立了。
第四十一章 洗劫文物(上)
“听说你昨天在家里傻笑了一天,干嘛这么高兴?捡到钱了?”李基问白佳。
“没有,我这么不差钱的人还会弯腰捡钱?捡钱的时间赚的比钱都多!你从谁那听说的?”白佳反问道。
“你家的家政嫂以为你得了癔症,干完活回小区就传开了!我早上在到办公室的马车上听我车夫说的。”李基一脸诚恳的说道。
“这么快,流言止于智者,相信自己人不会认为我疯了吧?”白佳连忙否认没有这回事。
“老实交代是不是搞到好东西了,不让我们知道的一定是你想藏起来的好东西。快说,不要逼我用绝招啊!”汪新宇jiān笑着劝说道。
“好吧!我招了。只是去买了几幅李公麟的白描画。”白佳一脸不在乎的说出了真相。
“是这样啊,这点小小的收获就能让你高兴成这样。”李基不由得感到好笑。“三个小时后开会,我要召开一个紧急会议,你通知一下其他人。”
“今天我要宣布一个新的纪律。作为穿越众就要有穿越众的品味和作风。我都知道你们在私下收集文物和古董,尤其是赵守忠这种经常在汴京文化圈子里面迎来送往的新一代标杆人物。可是这种行动不仅仅效率低下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和jīng力,而且格局太低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新中国建国后投资回报率最大的不是买原始股和认购证,也不是买房地产和四合院,而是买字画文物和艺术品。除了像吕不韦一样投资君主一类的人脉投资,正常人可以做到的最暴利的就是这一种投资了。
你们想想,我要是1940出生的穿越众,肯定不会错过每个发财的机会,尤其是文*那些年,一定会想尽办法收集藏匿文物。要是在困难时期,用几百斤米面肉蛋,到齐白石等大师的家里换上几百幅字画,放到五十年后就可以翻上几万倍几十万倍,jīng品甚至可以达到千万倍以上。
索、巴之类的投资大师简直就是幼稚园水平的战五渣啊。什么投资在文物上的投资面前都是都是浮云。那些暴发户、矿老板、富¥代再怎么能赚钱也不可能比得上文物贩子。投资实业或者股票还要承担市场风险和付出时间jīng力去管理经营买进卖出,那里比得上轻松在家坐等升值的文物收藏?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小打小闹的没意思,要做就要做规模化的大买卖。虽然我喜欢盗墓笔记,但是我不想在文物保护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之前去盗墓,哦不是抢救那些文物,这是傻瓜做的事,简直就是浪费资源毁损文物。
还是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我们要组建一个dú ;lì的文物公司来收购、修复、研究、保护、考证、仿制、展出。下属的研究所、仓库、博物馆、拍卖会、控制的黑市、高仿品的生产买卖都要建立起来。今天这个会就是立下规矩的。
至于我们各自的私人收藏就要各自凭借真本事来增加了。公司收购的文物将在内